影响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

2010-09-23 04:42朱期林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朱期林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影响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

朱期林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影响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的就业压力。另外,社会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特征的负面效应同样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问题日渐突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因素

1 研究目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转变,中西方文化冲突,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总量的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1]。而当代大学生生理发育虽然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发育还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无法正确面对并缓解这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导致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比社会群体差,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因此,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探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症结,研究与建构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高标准化心理服务模式,提高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并针对其反映出的问题,向大学生、高校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分析

2009年,大学生就业与国际金融危机一起成为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难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国民心底。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山西省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有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或某一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课业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恋爱问题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引起重视。

2.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1)竞争机制引入、社会竞争加剧

在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针对“最主要的社会影响因素”这一问题,有52%的学生选择了社会竞争加剧(见表1)。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各项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竞争的压力。如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毕业分配制度的重大变化,使大学生受到强烈冲击,加之正在进行的人事制度改革,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增多,以及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等,均使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极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表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受社会上权钱交易泛化,财富不正常聚敛,职业道德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冲击,抢劫、凶杀屡见不鲜,吸毒、宿娼等社会沉渣泛起,折射到校园里便出现拜金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理疾病。

2)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加

在对山西省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针对“你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认为竞争太激烈的占50%,认为对社会了解不够的占35.1%,认为专业对口工作难找的占10%,认为工资太低,无法满足生活的占4.9%。可见,至少85%的学生因激烈竞争和对社会了解不够而感到就业困难(见表2)。

表2 当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前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社会因素。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大学生们说“毕业等于失业”。中国加入WTO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更多的机会,但也带来更多的压力、危机和挑战。大学生不再是人所共仰的天之骄子、高职厚薪的必然人选。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已经到来,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生们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感到彷徨。现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3]。在拼命拿各种证书时,却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大学生在拥有更多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许多毕业生因焦虑和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3)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

在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见表3),针对有关就业信息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除大四学生外,有80%的同学没有去过人才市场察看就业信息。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其他供需见面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5.1%,有30%的人通过校供需见面会获取信息,有20%的同学通过其它就业网站获取信息,只有4.9%的学生通过校就业宣传栏获得信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学校获取信息的比重明显少于社会其他方式提供的信息。

表3 了解就业信息的方式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方面信息纷繁复杂、良莠共存,而大学生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经验,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不强,使理论与现实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有些学生因不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抓住就业机会,从而错过可能的就业时机,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急躁感,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甚至会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

4)刺激源不断增强而应激能力相对较弱

在问卷调查中,针对“你所推崇的与你实际接受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是否一致”这一问题,回答很一致的学生占5.1%;较一致的占26.4%;说不清的学生有21.6%;较不一致的有27.2%;很不一致的有19.8%,即至少有46.9%的学生可能长期处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之中(见表4)。

表4 你所推崇的与你实际接受的文化与价值观念关系

大学生学习压力加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家庭经济窘迫的困扰、择业的难度和就业的风险加大等客观刺激源不断增强,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4]。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长期受到压抑,文化课负担过重,体质得不到有效锻炼,导致其独立人格丧失,身心素质水平低下。当他们面对不断增强的客观刺激源时,主观的应激能力就显得非常脆弱,心理问题就会集中、突出地显现出来。

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激起大学生心灵的“震荡”[5]。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随着西方文明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多层次的经济形式导致文化多元性,也导致主体的、核心的价值信仰发生了危机[6]。

5)社会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特征的负面效应

在上述问卷调查中,针对导致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痛苦的原因这一问题,位居前三位的选择答案是:社会风气不好,人际关系复杂,自己感到难以适应(51.6%);社会上各种不同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互相冲突,自己感到无所适应(23.3%);学校的理想教育离实际太远(17.8%)。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是源自社会文化环境本身,个体的诸多心理弱点则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固有的缺陷(见表5)。

表5 导致大学生心理矛盾与痛苦的原因

人的生理发展是一个由生物进化和基因内在决定的自然和必然的过程,而心理发展除了遗传基因以外,还有一个社会化的充满各种诱惑、危机和机遇的过程[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特征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性格偏于内向的民族,对权威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传统文化要求人们“喜怒不形于色”,强调人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对情感的抑制[8]。中国又是一个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人际依赖和人际制约,人们多有郁闷无处诉说之感,从而深化了情感危机。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人们常常把心理疾病与道德问题等同起来,大多数人对心理疾病特别敏感、忌讳。因此,具有内倾性国民性格的中国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受社会因素的间接影响

社会的间接因素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冲击着大学生敏感的神经,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考验。

2)大学生心理健康受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双重影响

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最深层的原因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固有缺陷。传统文化本身就存在着触发心理疾病的病态基因,这就决定了具有内倾性国民性格的中国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先天性的不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最直接的因素是客观刺激源不断增强,而决定主观应激能力的心理素质却非常脆弱,因此,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3)大学生心理健康受自我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反映的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失调,这种失调的根源是社会化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因邓,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性,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以来的医学模式,必然导致心理咨询门可罗雀,陷入困境。

3.2 建议

1)大学生应树立竞争意识,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学生竞争和就业意识淡薄,职业方向不明确,学习被动、无目的、无计划,缺乏竞争意识和主动开发自身潜力的精神,忽视了综合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毕业来临时感到压力和力不从心。建议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锻炼能力,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当前高校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存在很大的歧视问题,总以为到行政、事业单位或金融机构就业是“铁饭碗”,不知道真正的人才在企业,真正的事业在企业,真正的创新、创造在企业,真正的生产力也在企业[9]。

2)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并尽快建构以心理评估系统和心理课程建设为基本任务,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为辅助措施的全方位、整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化的关注与教育,促进学生整体上积极的改变与健康成长。另外,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声誉和经济效益,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毕业生就业广开渠道,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身心健康是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才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才能具备可靠的内在条件。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10]。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1]文学禹.民生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析[J].兰州学刊,2009(4):169-171.

[2]付奕,于芳,刘定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5):120-125.

[3]李一男.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6-28.

[4]杨彩云.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及相关对策研究[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6(3):20-23.

[5]林乐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与调适[EB/OL].2006-10-11[2009-04-04].http://jkx.suse.edu.cn/Article.aspx?t=4&id=1652.

[6]魏冬云.走出困惑——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探析[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201.

[7]王金玲.健康的类生态化存在:民族与性别的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2):35-38.

[8]许同海.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及对策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7-59.

[9]朱蕴丽.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9(7):72-75.

[10]浦清莲.二十年来中国当代藏书家评选活动概括[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3):111-117.

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 in Shanxi Province

ZHU Q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037009,China)

To study the soci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the author used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documents and interview.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of social factors,which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are the fiercely competitive society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in future.In addition,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national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fects of medical modes affect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Th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onflict and pressure is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college student;psychological health;social factor

G645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6.006

2010-03-20

朱期林(1982-),男,助教,硕士,从事专业:传统体育养生的健身机理。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