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概念视野下大学生武术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

2010-09-26 11:49黄海波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技击太极拳动机

黄海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健康新概念视野下大学生武术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

黄海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大学生健康新概念理解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武术运动行为动机趋向。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健康新概念理解与认识比较全面、深入,参与运动行为动机趋向是由传统健康的需要向现代健康的需要发展、由好强型需要向社会型需要发展、由幻想型需要向思维型需要转变、由以防身技击为主向以健身养生为主发展。

健康新概念 大学生 武术运动 行为动机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在健康三维观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状况,进行重新定义健康概念,提出了四维健康观。此种健康观就是将道德健康纳入到健康的范畴,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需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这样一来,健康概念的演变引起了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改变,也会引起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体育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武术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体育文化的共性和本身独特的个性,它既是身体文化,又是精神文化,在增进健康方面彰显出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武术是全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增进学生健康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道德健康成为健康新概念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以及我国提出并确立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使得武术在促进人们健康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时代与健康的契合点。四维健康观和“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的提出将会引起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行为动机发生变化。本课题主要是在四维健康观和“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就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与认识进行研究、分析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行为趋向,为高校武术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提供可行性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长株潭三市具有代表性的五所高校:湖南工业大学、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的大学生以及健康概念变化、武术价值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通过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网检索1994-2009年国内外有关健康和武术等相关资料文章60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

笔者在2009年6月对长株潭三市的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株洲的高校由笔者亲自发放,其他城市的学校采用信函形式,委托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82份,回收率为91%,其中有效问卷为18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42份,女生4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office Excel 2003对所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处理。使数据得到量化,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健康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1世纪,人类的文明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准,世界上不同人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生活在同一地球村,他们要以更大的相融性和更高的自由度去面对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又要去面对竞争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现代大学生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素质[1]。通过表1可知:其中大部分大学生对健康的理解是不仅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具备心理健康、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与道德健康达到85.7%;认为健康是没有身体疾病,做到身体、心理与社会完好状态只占12.1%;认为健康就是没有身体疾病的仅占2.2%。另外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外在表现调查中,有86.3%的人认为躯体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身体运动素质和身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正常;84.6%的人认为健康的心理是指认知能力正常、有健康的理想和价值观、情绪稳定、积极愉快、人格健全、情操健康、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评价恰当、对困难和挫折有良好的承受力;85.1%的人认为良好的社会适应是指能当好家庭和社会各种角色、能处理好事业和社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能解决自身的矛盾和困难、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80.9%的人认为道德健康是指为社会作贡献、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善、美、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2]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健康新概念认识比较全面、深入,能够从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去科学地认识健康。

2.2 健康新概念视野下大学生武术运动行为动机趋向分析

行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是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根本不存在没有行为动机的活动。动机是行为的出发点,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行为动机具有三种功能:(1)引发个体的行为,对其行为具有推动作用;(2)维持个体的行为,对其行为具有强化作用;(3)引导个体的行为,对其行为具有定向作用。[3]

表1 大学生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情况统计表

大学生参与武术的行为动机就是在对武术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本文从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和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剖析。

2.2.1 参与武术运动由传统健康的需要向现代健康的需要发展

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行为动机从传统的强身健体需要向追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需要的方向发展,向丰富自己生活、锻炼意志需要的现代健康观方面发展,由表2可知:其中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并可持续健康的现代人、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磨炼意志的需要分别占有91.2%、73.6%、68.7%,而为了考试成绩的需要仅占13.7%。这与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做人是进入社会的重要保证,拥有良好的健康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表2 健康新概念视野下大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行为动机趋向统计表

2.2.2 参与武术运动由好强型需要向社会型需要发展

以前,大学生主要表现行为属于好强型,即性格外向、鲁莽、爱冲动、争强好胜。按照庞朴的“文化三层次”学说理论,武术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圈层:外层是器物层,表现为套路、功法、器械等;中间层为制度层,表现为训练、礼仪规范、传承等各项规章制度;最内层是武术文化的价值层,表现为武术的本质、特性、价值、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情感等内容[4]。那么大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外层即器物层,表现为套路、功法、器械等。其学习的主要动机是把习武作为以强胜弱的基本条件。现在,对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认识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从而把习武作为人生目标的追求。

2.2.3 参与武术运动由幻想型需要向思维型需要转变

在过去,大学生主要表现属于幻想型,即想法脱离现实,常把电影、电视和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当做自己的偶像,把武术过于神化,尤其是对武术的某些招法、攻法,认为学习武术比较容易、时间短,使得感性认识胜过理性认识,其学习的动机是以武交友、行侠仗义,很少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现实的客观因素,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故学习兴趣短暂,学习中缺乏吃苦精神。现在,主要表现是对武术运动认识的较充分,能考虑到武术自身的特点和作用的一面,也能考虑到社会需要的一面[5]。也就是认识到武术的修练不是靠一朝一夕的习练而是要在长期的武术实践中提高与升华,努力追求自我完善。还要从武术动作蕴涵的文化中去体悟,并在实践中去印证。因此,学生学习目的较明确,故学习的兴趣也较持久,能自觉刻苦地学习和锻炼。

2.2.4 参与武术运动由以防身技击为主向以健身养生为主发展

王岗在《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中认为:“技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原点功能,随着武术的文化得以形成、嬗变与发展,它必将经历着一个同步的质变过程,中国的文化使得“技击”与“文化”、“生活”一起不断地演绎推向更深刻的、更模糊的方向上去”[6]。意思是武术的主要价值趋向会随着人们的主要意识形态发生变化。譬如,在太极拳中,技击性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内容,这是由其成型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太极拳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已从小农经济时期发展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客观条件给人们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度,正是这种智能化、理性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特性使太极拳的技击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的冲击。虽然说陈王庭所创的陈式太极拳也包含着健康、休闲功能,“忙来时种田,闲来时造拳”的歌谣就清晰地反映出陈王庭创拳的由衷,只不过太极拳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这种健康、休闲的功能日益占据主流,取代了太极拳的技击性。[7]说明现在大家主要注重它在健身、养生方面的价值。另外,通过调查与统计后,见表3可知:学生在选择武术项目时,比较倾向具有健身养生突出价值的太极拳、气功项目,然而对选择具有较强技击性的散打、擒拿、防身术等项目的学生相对有所减少,其原因是他们认为练习武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身技击,而是健身、娱乐身心,接受武术文化的熏陶,达到修身养性。认为太极拳、气功更加具有健身养生价值,更适合健康新概念的要求。

表3 大学生选择武术项目情况统计表

3 结语

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使大学生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在健康新概念视野下,大学生的武术运动行为动机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学校体育应根据学生这些变化,在武术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便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

[1]蔡青青.21世纪大健康的理念与体育运动[J].福建体育科技,2000(6):22-23.

[2]洪卫星. 大学生对健康新概念认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8(4).

[3]李 莉,韩天舒. 体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行为动机[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7-28.

[5]于海涛,王铁道.对大学生学习武术动机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6]王 岗.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8.

[7]刘 刚,吉灿忠.对太极拳在现代化进程中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8(4).

The Tendency Research of Behavioral Motive in College Students′Wushu

Huang Haibo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Technology College,Zhuzhou Hunan 412001)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interview,logical analysis and statistics,under the guiding ideology of"Health first",the paper doesthe analysison college studentsbehavioral tendency of Wushu.The result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have better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n new health concept,and their behavioral motive of Wushu is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type to modern health need type,changing from interesting type to social need type,from illusive type to mind need,from body guard to health maintenance.

health new concept college students Wushu activity behavioral motive

G85

A

1004—5643(2010)09—0033—03

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健康新概念视野下武术价值研究(KT10-31)阶段性成果。

黄海波(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技击太极拳动机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