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2010-10-03 14:04周秋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非洛地平那普利缓释片

周秋萍

(九江大桥铁路医院内科,江西 九江 3320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目前临床常用的有5大类,其中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因其降压效果良好,且有靶器官保护功能而成为应用最广的一线药物。本研究对比观察了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耐受性及对血生化、血糖、心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九江大桥铁路医院住院的轻度(1级)和中度(2级)高血压病患者126例,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其中男 66例,女60例;年龄 48~75岁,平均年龄(61±8)岁。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非洛地平缓释片组)和对照组(盐酸贝那普利片组),每组63例。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停用各种降压药1周以上,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商品名:波依定,阿斯利康公司生产,批号:0811061)5 mg口服,1次◦d-1;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商品名:洛汀新,北京诺华公司生产,批号:x1348)10 mg口服,1次◦d-1。2组疗程均为4周。

1.3 血压测量

由心内科医师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治疗前3 d不同日分别测1次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取平均值为基础血压;治疗结束后3 d不同日分别测1次血压,取平均值为治疗后血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肝功能[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能(肌酐)、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及心率、不良反应等情况。

1.5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DBP下降≥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DBP下降≥2.67 kPa;有效:DBP下降1.33~2.53 kPa,但未降至正常,或SBP下降≥4.00 kPa;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疗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 P<0.05),治疗组治疗后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kPa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kPa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SBP治疗前 治疗后DBP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63 21.95±1.73 17.56±1.19*△ 13.70±0.93 11.17±0.80*△对照组 63 21.41±1.59 17.95±1.06* 13.43±0.93 11.57±0.93*

表2 2组疗效比较

3)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血糖、AST及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糖及心率的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血糖及心率的比较

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时间 总胆固醇/(mmol◦L-1)三酰甘油/(mmol◦L-1)肌酐/(μ mol◦ L-1)血糖/(mmol◦L-1)AST/(U◦L-1)心率/(次◦min-1)治疗组 63 治疗前 5.5±1.3 1.9±0.9 76.8±13.5 5.3±0.7 35.2±19.0 70.3±8.7治疗后 5.3±1.1* 1.7±0.8* 75.7±13.0* 5.1±0.6* 33.7±21.0*73.1±9.3*对照组 63 治疗前 5.4±1.2 1.8±0.7 78.3±14.1 5.2±0.7 33.8±21.0 71.6±8.2治疗后 5.5±1.3* 1.7±0.6* 85.2±13.4* 5.4±0.8* 35.3±22.0*73.5±8.7*

4) 治疗组治疗后下肢水肿、干咳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已证明在降压的同时尚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1],故具有明显的靶器官保护功能而发展迅速成为应用最广的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

由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通常是终身的,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考虑药物长期治疗对代谢的影响和患者的耐受性。因此,要尽量避免选择对代谢有影响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临床应用较久,笔者未见其对代谢有影响的相关报道,而另据报道,非洛地平缓释片短期治疗(3~12个月)甚至长期治疗(2年)[2]对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也无不良影响,患者心率也无明显改变。本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血糖、AST及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文献[2]一致。

现代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之一是尽可能用每日一片的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减少血压波动[3]。本研究结果表明,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盐酸贝那普利片1次◦d-1给药(单用),均能良好地控制血压,极大方便了患者,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氢吡啶类药物常可引起心率增快、充血、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4],但此类缓释、控释或长效剂型的不良反应轻微[5]。治疗组出现轻微头痛、下肢水肿各3例,面部潮红2例;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可发生于10%~20%患者[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8例,占12.7%,本研究结果与文献[3]报道一致。且提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能(因样本较小)较盐酸贝那普利片不良反应更小,耐受性更好。

总之,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盐酸贝那普利片均具有降压作用稳定、服药方便、对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等优点,故适合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

[1]赵士超,王明银,敬慧智,等.非洛地平与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的比较[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0,16(8):357-358.

[2]刘世兴,张学健,范明,等.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效果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0,24(4):202-203.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6-268.

[4]舒迎春,包亚争.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3):239-240.

[5]侯子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0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1):16.

猜你喜欢
非洛地平那普利缓释片
增溶策略促非洛地平口服吸收的作用研究
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拉西地平片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比较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