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优秀教师能力因子实证分析

2010-10-12 07:48蒋诗泉刘中侠周兴才
铜陵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要素矩阵

蒋诗泉 刘中侠 周兴才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基于ISM的优秀教师能力因子实证分析

蒋诗泉 刘中侠 周兴才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教师核心能力决定教师素质,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为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当务之急就是研究和建构教师核心能力。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利用Delphi方法构建评价矩阵识别优秀教师能力因子;并结合优秀教师能力因子特征,搭建优秀教师能力因子解释结构模型(ISM),探讨优秀教师能力之间的层次关系,发掘优秀教师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解释结构模型;教师能力结构

纵观国内外关于教师能力研究现状,有关教师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教师能力结构问题研究。认为教师在教学方面应具备较强组织教学能力、处理教材能力、进行教学设计能力、度量及评价学生行为能力、沟通能力、了解和研究学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2)教师能力形成与发展问题研究。(3)教师能力的构成因素与教育活动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关于教师能力问题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优秀教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但是,关于教师核心能力及其与其他能力间关系的研究却比较少。尽管有些学者提出了教师能力结构的具体构成,但并未能揭示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成分,更缺乏对教师核心能力的科学把握。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探讨教师能力之间的层次关系,试图发掘教师的核心能力,以期为培养优秀教师核心能力提供决策支持。

1.优秀教师关键能力因子识别

1.1 确定备选能力因子和重要性权重集

1.2 构造备选能力因子重要性的评价矩阵并计算其重要性评价值

首先,构造评价矩阵。根据表1的调查数据,构造能力因子重要性评价矩阵A。A为备选能力因子各评价Xj的程度:能力因子选择第j个评价值的人数,为参加评价的总人数。

其次,计算评价值Y。计算方法如下:

最后,选择关键因子。通过计算分析,在17项备选的能力因子中筛选掉评价值的备选因子4项,剩下的的13项为关键能力因子(参见表1前13项)。

表1 优秀教师能力因子评价表

2.构建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是结构模型化技术的一种。“利用有向图来描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的系统模型,其特点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帮助,最终构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1]。因此该模型比较适合于解释教师的能力结构关系。

2.1 根据各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首先,建立邻接矩阵B。根据教师能力因子的特征和专家观点,我们可以建立13阶方正的邻接矩阵B,邻接矩阵B表明了不同因子两两之间的结构关系,其中Si对Sj若有影响我们在相应的位置上填上1,否则为0,且假设各因子对自身有影响。其次,建立可达矩阵M。求邻接矩阵B(ii=1,2…13)的布尔矩阵B()(ii=1,2…13)。其中B()i表示在布尔运算下B的i次方。据此可求得可达矩阵

2.2 关系划分和递阶有向图

可达集和前因集定义:“要素si的可达集是由可达矩阵第si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构成的集合,常用R(si)表示;要素sj的前因集是由可达矩阵的第sj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所对应的要素构成的集合,常用B(sj)表示”[2][3]。其中,R(si)和B(sj)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据此进行层次划分,搭建递阶有向图,具体做法如下:

2.2.1 层次划分:若si是最上一级节点,则必须满足条件

(1)由表2的数据可分析出教师能力因子的最高一层的节点:L1=[1]

表2 教师能力第一级可达集与前因集

(2)在M中划去第1行和第1列(见表3),寻找第二级节点,由表4数据可以分析出:L2=[4,5,10,11,12]

表3 教师能力第二级可达集与前因集

(3)同理,在M中划去第4,5,10,11,12行和第4,5,10,11,12列(见表4),寻找第三级节点,由表4数据可以分析出:L3=[8,9,13]

表4 教师能力第三级可达集与前因集

(4)同理,在中划去地8,9,13行和第8,9,13列(见表5),寻找第四级节点,由表5数据可以分析出:

表5 教师能力第四级可达集与前因集

2.2.2 建立梯阶有向图

经过上面的划分,可以得出优秀教师能力因子的多级梯阶解释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2.2.3 对模型说明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该模型是一个四级梯阶有向层次结构模型,“自下而上的箭头表明低一层次因素影响高一层次因素”[4]。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学科专业知识能力、了解学生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处于ISM的最基层,这是优秀教师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这四种能力支撑下,形成了处于次基层的自主整合教学内容和科学设计教学能力、对学生活动进行系统性和动态性评价能力、随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活动计划及反省教学效果能力;在这些关联能力的综合支撑下形成了组织能力、评价能力、设计能力、预测能力和援助能力这五种能力构成了第二层;在三个层次因素的相关能力直接支持下保障了优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3.结束语

教师能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首先,教师能力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由众多能力因素所构成的能力集成体。其次,在众多能力因素中,有些是关键性的,有些只起辅助支撑作用。关键性能力要有效地发挥作用是离不开那些起辅助能力的支持。

本文识别了优秀教师的能力因子,在其基础上运用ISM技术确定了13项优秀教师能力因子的层次,搭建了优秀教师能力因子的解释结构模型,从解释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能力”位于顶层,是在多种能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一核心能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五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基本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设计能力、预测能力和援助能力。这五种能力要素对教师完成教育中心任务发挥综合作用。要形成这五种能力教师又必须具备最基层和次基层的7种能力。教师核心能力的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控制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发挥综合效应。教师的核心能力是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决定因素。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把握影响教师核心能力的最基层因素,实时的培训才能逐级改善和提高教师的能力,不断培养出更多优秀教师。

[1]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36-138.

[2]常玉.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科研管理,2003,(3):41-47.

[3]程博.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的企业家能力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3):71-79.

[4]李柏洲.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企业原始创新系统及系统运行分析[J].软科学,2009,(8):119-124.

G451

A

1672-0547(2010)06-0122-03

2010-09-13

蒋诗泉(1974-),男,安徽舒城人,铜陵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数学、数学教育。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多元t一分布随机误差的Tobit潜在变量模型极大似然估计及EM算法》(编号:2009SQRZ176ZD)成果。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要素矩阵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优秀教师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也谈做人的要素
优秀教师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