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和地区的知识资本及其研究方法

2010-10-17 07:47唐一冰谢富纪
关键词:资本价值区域

唐一冰,谢富纪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在知识经济中,无形资源(知识资本或IC)很大程度上被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来源.Peter Drucker[1]强调了一种社会的到来和重要性,这种社会受制于知识资源,是知识资本的竞争舞台.从无形资源和能力中获取价值日益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而知识资本作为国家层次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也已成为共识[2-4].随着知识型城市和知识型国家的崛起,知识投资占GDP相当大一部分比例,而且这个份额随时间推移正在增长.

1 知识资本的定义

“知识资本”这个名词最早是由Machlup提出的,并用它来强调综合知识作为成长和发展的根本要素的重要性.目前涉及组织的知识资本的不同理论有3个主题,分别是:无形资产、能力、知识社会关系.在这三种理论中,知识资本的定义是根本不同的.

首先,在以Brooking[5]、Stewart[6]、Sveiby[7]、Bontis[8]、Khan[9]为代表人物的无形资产研究方法中,知识被定义为组织的所有物或资产,包括在无形资产上的投资、知识产权、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无形资产研究的趋势是知识资本、知识产权管理和人力资本.

其次,针对能力的研究则把知识视为持续和新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开发、传播和改变无形资产的能力至关重要,研究的趋势是动态能力、动态知识资本、组织更新能力.代表人物有Teece et al.[10]、Eisenhardt&Martin[11]、Stahle et al.[12]、Poyhonen,A.&Smedlund,A.[13].

最后,Brown&Dugid[14]、Lave&Wenger[15]、Nahapiet&Ghoshal[16]、Cohen&Prusak[17]提出的知识社会关系研究方法把知识理解为社会性构建和社会性共享的资源,其关注的焦点是联结不同参与者的社会关系和嵌入这种关系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跨组织网络、实践团体是关系研究的趋势.

2 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及评析

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可以分为:计量无形资产的方法,如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WKCI)、知识资本的动态价值(IC-dVAL)、知识资本导航者模型;计量能力的方法,如城市知识资本基准系统(CICBS)、区域知识资本基准系统(RICBS)、价值增值的知识系数(VAIC);以及计量知识社会关系的方法,如区域集群中的知识网络.

1)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WKCI)

表1 WKCI评价指标体系

WKCI是1996年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首次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概念后,对知识经济的内涵与表征深入研究的产物.其主要特色是聚焦于“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层次,即“知识经济领先地区”[18].从2003年起,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已发表了四期《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年度研究报告.首度公布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2002》在全球范围遴选了90个“世界知识经济领先地区”(主要是中心城市,或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进行排序.2005年WKCI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类19个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WKCI指标体系综合了4类投入指标和1类产出指标,充分体现了知识与地区经济价值和居民财富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该指标将知识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类重要指标,充分考虑到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知识资本的动态价值(IC-dVAL)

Bounfour认为竞争力包含四个维度——资源、流程、无形资产以及产出;在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建立竞争优势,需要考察资产的财务价值和企业的内在表现之间的联系.

知识资本的动态价值是一个总体指标体系.这些指标通过一个综合指标与项目、项目组(资源、流程、产出)以及公司业绩的整体表现相关联.目前,这一方法已经在欧洲很多企业和组织得到应用.其后,Bounfour[19]又将建立在微观经济层面的知识资本动态价值方法推广出一套适用于中/宏观经济层面的指标体系,特别是用于统计合并和标杆的指标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度量指数,见表2.

表2 知识资本的动态价值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框架已经在欧洲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的影响评估中得到使用,而且被尝试用作在知识背景下报告无形资产.

3)知识资本导航者模型(Skandia导航者模型) 知识资本导航者模型最初是由Edvinsson&Malone[20]设计并运用于瑞典Skandia保险公司.该模型提供了包括财务资产和知识资产的整体的均衡的描述.根据这个模型,客户和客户资本、流程资本、人力资本、更新和发展资本是四个跟知识资本有关的焦点.

Bontis[21]将上述企业知识资本模型转换成国家知识资本模型,通过建立一个系统来描述国家知识资本并解释和跟踪这种知识资本发展的演化过程.这个框架由5个价值创造领域组成,每个领域聚焦于一个独特的方面,见图1.以下的概念已被从企业层面转换到国家层面:市场价值变成国家财富,财务资本变为金融财富,客户资本变为市场资本,创新资本变为更新资本,剩下的概念保持不变.

图1 国家知识资本体系

国家知识资本导航者模型既可以用来描述国家知识资本的结构,又可以用来建立统计数据系统.NICI(国家知识资本指数)由4个成分组成:国家人力资本指数(NBCI)、国家流程资本指数(NPCI)、国家市场资本指数(NMCI)、国家更新资本指数(NRCI).一旦完成了4个国家知识资本的次级指数的计算,就可以将其综合起来构成总的NICI.

将上述国家知识资本模型应用于阿拉伯国家的知识资本发展的研究表明,国家知识资本约占阿拉伯地区金融财富解释能力的1/5;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知识财富的先决条件,当国民将其知识转移进国家的系统和流程,通过研发投资,那些结构化资本就能够不断更新,一个反馈的循环进一步发展了国家的人力资本.伴随着人力资本的持续发展,国家推销其知识财富的能力将产生一个更好的国家金融状况.

4)城市知识资本基准系统(CICBS)

Viedma[22]将在国家知识资本管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外推到城市的情形中去,建立了一个测量和管理城市知识资本的新方法和新框架——城市知识资本基准系统(CICBS).本质上,该模型采取了两种方法.其中,“城市通用知识资本模型”(CGICM)是横向方法,主要建立在Bontis[23]的国家知识资本导航者模型基础之上.它包括了城市里所有经济活动的5个阶段——愿景、核心活动、核心竞争力、指标、知识资本.其中,知识资本又包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流程资本、市场资本、以及更新和发展资本.此模型有助于将整个流程中的不同项目与选作参照模型的世界上最好城市的相应项目作系统性和重复性的基准比较见图2.

另外,“城市特有知识资本模型”(CSICM)是纵向方法,目的是测量和管理存在于市政当局地理范围内的每个相关产业微观簇群的知识资本.这个模型主要是建立在Viedma[24]的知识资本基准系统的基础上.它包括以下方面:愿景、细分需求、产出、产品和服务、流程、核心竞争力以及专业核心竞争力.最终目的是找出核心知识和核心技术,这些核心知识和核心技术是微观簇群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此模型同样允许将某一个微观簇群与相应的竞争城市中最好的微观簇群比较.

图2 城市通用知识资本模型

5)区域知识资本基准系统(RICBS)

Viedma在2005年“首届国际知识资本社区论坛”(The FirstWorld Congresson Intellectual Capital for Communities)上发表的“区域知识资本基准系统”(RICBS:Region's Intellectual Capital Benchmarking System)报告将城市知识资本基准系统进一步推广到区域层面,为区域知识资本的战略管理提供了一个框架[23-25].这一框架主要基于三点理论支撑:其一,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于参与者作为个体(企业、大学、政府机构等)的表现,从更本质上决定于它们作为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情况;其二,网络是一个经济体创新能力和动态性的重要特征;其三,包括产业集群、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的准则和规范、创新政策等经济增长的区域维度的特征.因此,RICBS包括3个部分:区域竞争力的知识资本平台(RCICP)——无形资产的集合,为促进微观集群的财富创造建立平台;微观集群竞争力的知识资本框架(MCICF)——针对于每个微观集群的财富创造;以及RCICP与MCICF的联系.

其中,经济表现包括宏观经济稳定性、经济结构和公开程度等;社会结构包括公正、私人所有权、社会内聚力、社会男女劳动力收入比例等;机构和政府包括商业合作、劳工工会、政策导向共识性、商业法律、行贿受贿等;人力资本包括能力、价值观.

6)价值增值的知识系数(VAIC)

Pulic[26]从价值创造的效率的角度提出价值增值的知识系数(VAIC),用以衡量一个公司、地区或是国家的真正价值和业绩,并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方式实现标杆比较和预测未来的能力.其基础参数是被创造的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本和物质/货币资本.

价值增值由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计算.基本的定义如下:

这里VA表示公司财富的增加值,OUT表示全部销售额,IN表示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各项维修服务的成本.

价值增值还可以从企业核算的角度进行如下计算:

这里OP表示经营利润,EC表示员工工资,D表示折旧,A表示摊销.

知识资本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对员工投入的所有费用都包括在人力资本中.人力资本效率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这里HCE表示公司的人力资本效率系数,VA表示价值增值,HC表示公司总工资薪金.结构资本SC计算公式如下:

因此,计算结构资本效率系数SCE的公式是:

从而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效率同时随着整个知识资本效率的提高而上升.知识资本效率系数ICE的公式是:

由于知识资本是不能独立创造财富的,因此,所有使用资本效率系数CEE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CE表示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再将所有三个系数指标加总起来,就得到了价值增值的知识系数VAIVTM.

高指数意味着公司资源(包括知识资本在内)具有较高水平的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增值效率分析方法的作用包括:第一,VAICTM为测量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一致的基础,因此更好地促进了利用跨行业部门的大样本数据的国际化比较分析.第二,VAICTM计算方法所用到的所有数据是建立在审查后的信息基础上的,因此,计算结果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可证实的.第三,VAICTM方法简单直接.第四,VAICTM方法正逐渐受到关注,并且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应用.

7)区域集群中的知识网络

区域知识关系网络的理论包括McDonald&Vertova[27]的区域竞争优势与区域中参与者之间正式及非正式的网络相关,Lundvall&Borra的创新出现在结合不同参与者和资源的网络中,以及Allee[28-29]的价值网络理论.在此基础上,Poyhonen&Smedlund[30]提出区域集群中的3种网络类型.

这3种网络类型描绘了区域性知识资本创造的动态过程,被称为区域知识系统.生产网络构成区域的核心过程.在生产网络这个层次,知识被用来为客户生产产品或服务;利用开发网络,区域中的参与者共享信息并提高区域的社会资本;产生于创新网络层次的创新基于开发网络的知识传播的性质被传播开来,最终改进了生产方法.区域知识系统是一种既基于能力又基于关系的研究方法,将区域集群内复杂的价值网络依据它们的知识资本功能分成更小的单位,为理解知识资本创造的区域性动态过程提供了一组新的工具.

[1]DRUCKERP F.Post-Capitalist Society[M].New York:HarperCollins,1993.

[2]EDVINSSON L,STENFELT C.Intellectual capital of nations:for future wealth creation[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Costing&Accounting,1999,4(1):21-33.

[3]EDVINSSONI L.Corporate Longitude[M].Stockholm:Bookhouse Publishing,2002.

[4]BONTIS.Nat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 Index[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4(1):13-39.

[5]BROOKINGA.Intellectual Capital:Core Assets for the 3rd Millennium Enterprise[M].London: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6.

[6]STEWART T.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Organizations[M].New York:Doubleday,1997.

[7]SVEIBY K.The New OrganizationWealth:Managingand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M].San Francisco:Berret-Koehler.1997.

[8]BONTISN.Managing organizationalknow ledge by diagno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Fram ing and advancing the state of the fiel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9,18(5-8):433-462.

[9]KHAN M.Investment in know ledge[M].Pairs:OECD,2001.

[10]TEECE D,PISANO G,SHUEN A.Dynam 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509-533.

[11]EISENHARDT K,MARTIN J.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105-1121.

[12]STAHLE P,STAHLE S,POYHONEN A.Analyzing Dynamic Intellectual Capital:System-Based Theory and Application[M].Lappeenranta: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3.

[13]POYHONEN A,SMEDLUND A.Asses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creation in regionalclusters[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4,5(3):351-365.

[14]BROWN J,DUGIDP.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40-57.

[15]LAVE J,WENGER E.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16]NAHAPIET J,GHOSHAL S.Social capital,intellectual capital,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2):242-266.

[17]COHEN D,PRUSAK L.In Good Company:How Social Capital Makes Organizations work[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1

[18]刘 东,邹祖烨.世界知识竞争力评价及其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7(10):127-130.

[19]BOUNFOURA.The Managementof Intangibles:The Organization's MostValuable Asset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3

[20]EDV INSSON L,MALONE M.Intellectual Capital[M].New York:Harper Business,1997.

[21]BONTIS N.Nat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 Index:Intellectual Capital Development in the Arab Region[C]//The 5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ectual Capital,Canada:McMaster University,2002:10-12.

[22]VIEDMA JM.CICBS:A methodology and 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and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cities.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city ofM ataro[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4(20):13-23.

[23]VIEDMA JM.RICBS:Region's Intellectual Capital Benchmarking System.A methodology and a framework formeasuring and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regions[C]//The First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ectual Capital for Communities Readings,Paris:[s.n.],2005.

[24]VIEDMA JM.ICBS Innovation Capability Benchmarking System[C]//World Congress on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dings,UK:Butterworth Heinemann,2001:243-65.

[25]PULICA.Intellectual capital-does it create or destroy value?[J].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04,8:1.

[26]ALLEE V.Reconfiguring the value net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0,21:4.

[27]MCDONALD F,VERTOVAG.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uropean Union[J].European Business Review,2001,13(3):157-165.

[28]ALLEE V.The art and practice of being a revolutionary[J].Journal of Know ledge Management,1999,3(2):121-131.

[29]ALLEE V.A value network approach formodeling andmeasuring intangibles[C]//The Transparent Enterprise.The Value of Intangibles,Madrid:[s.n.],2002:1-23.

[30]POYHONEN A,SMEDLUND A.Asses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creation in regional clusters[J].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4(3):351-355.

猜你喜欢
资本价值区域
分割区域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VR 资本之路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