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语音强化训练提高听力理解的实验研究

2010-10-17 06:52张文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录音外语听力

张文红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 515041)

通过语音强化训练提高听力理解的实验研究

张文红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 515041)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听力课堂不仅要解决“听什么”,更要解决“怎么听”的问题。通过分析传统的“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通过实验研究尝试解决新生听音障碍,提高听力的有效方法。

听力理解;语音强化训练;“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

一、研究背景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在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四项技能中,听力处于首要位置,它不仅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也是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提高听力是外语学习者的愿望,但也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传统的听力三步曲:“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耗时费力,效果不够明显:许多学生经过多年的听力训练,依然难以听懂真实英语,如面对面的对话、通知、电视新闻、广告等;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记忆词汇、背诵语法,但在听力练习中却听不懂类似“doesn’t he”的简单表达。

究竟哪些问题妨碍听力理解?一些学者,如 Anderson, A.&Lynch,T.[1]、Brown[2]提到听力本身的问题、语言问题、背景知识和策略问题。对于后面两个因素,很多学者作了相关研究,如 J.Michael,O’Malley,Anna Uhl Chamot and Lisa Kupper[3],Vandergrift[4],Arnold,J.[5],王宇[6],苏远连[7]等从策略的角度研究听力提高;罗钱军[8]和何祖佳[9]从图式的角度研究听力。而对于前面两个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如陈吉棠[10]研究听力和记忆之间的关系;郝玉田[11]、郭瑞芝[12]和陆敏霞[13]等从语音角度研究听力;沈菊芳[14]通过实验研究听力和语音的相关性。可见,听力教学的研究,尤其是从听力本身、语言本身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特别是实证方面。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存在这样的困惑:很多一年级学生无法用正确的重音、语调和节奏朗读一篇文章,虽然他们已经学习了将近十年的英语。他们习惯用中文的方式说英文,即孤立地、清楚地读出每个音节,随意地吞音、重读或停顿,一篇完整的文章被割裂得支离破碎,失去了原意。在听力训练中,他们力图听懂每个词,却往往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即使听力材料不带任何新词。假如解决语音问题,听力能得到快速提高吗?这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关联?为此,笔者尝试自下而上从听力本身、语言本身研究听力教学并进行实证。

二、实验设计

(一)研究目的和假设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解决一年级学生的语音问题,扫清“说”的障碍,以说促听。研究假设是对于大专低年级学生采用“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比传统的“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更有效。

“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是指教师将语音训练融合到听力教学中,通过对听力材料中各种语音现象的理解和模仿,使学生适应标准的英语发音习惯,从而提高听力。传统的“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指按课本顺序听后做练习,检查答案后再听录音理解一遍,中间不强调语音训练。

(二)实验对象和变量

从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一年级六个平行班中任意挑出两个班做样本:2班(实验班、50人)和 5班 (对照班、52人)。

实验中,“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和“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是自变量,期末听力成绩是因变量,样本原来的英语水平、教学时间和作业是无关变量。样本原来的英语水平相当:都是通过中考招录的,多来自周边县城方言区,入学分数在 430~680之间;教学时间都是 18周;由同个老师教,布置类似的作业:期中前每天听一篇《新概念英语》,期中后每天听一则VOA新闻。

(三)实验工具

1.PET听力试题 (前测、后测)

前后测分别采用 PET2006年二级听力和三级听力试题检验学生的听力水平。

2.听力学习问卷(前测、后测)

前测问卷了解学生听力理解中的语音难点问题,为编写强化语音的听力训练材料提供依据;后测问卷了解学生对“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的认同度。问卷无记名。

3.语音测试 (后测)

实验结束后实验班进行语音测试,试题依据调查问卷得出的辨音、连读、同化、重读、语调、英美差异六大难点编制试题,加上朗读,测试学生难点解决情况。

(四)实验过程

开学第一周实行前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在两个语音室里进行测试,结果用 SPSS分析,独立样本的 T检验表明两组学生没有存在显著差异 (t=1.480,p=0.142>0.05),适合进行实验。

实验班进行听力学习问卷调查,确定听力训练中需要强化的语音重点,并编写语音—听力相结合的实验材料,由系两名副教授审核通过。

实验用时 16周(第 2~17周)。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董亚芬编写、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听力》第一册。对照班依照课本、按听录音—做练习—录音回放、分析文章细节和答案对错的方式进行训练。实验班采用课本 +自编语音教材,实行强化语音的听力训练,分四个阶段进行:单词、词组、句子和语篇。每阶段既有侧重,又相联系。第一阶段主要是纠正受方言影响的发音并解决单音的发音和辨别。第二阶段主要处理词组内部的同化、省约、连读、轻重音等语音现象。第三阶段处理的是句子中音调、节奏、停顿、音高等问题。第四阶段主要训练语篇中的综合语音问题,了解英美区别、主要口音、真实口语语料等。每周两节课有半节用在语音强化训练上,强化训练围绕一个核心:听说结合、以说促听。具体依照下列步骤实施:

1.呈现——教师列出本课时要解决的重点语音问题。

2.解释——教师借助听力材料解释目标语音现象,并让学生反复模拟。

3.巩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带有目标语音现象的听力材料作为练习,巩固理解。

4.综合——教师采用课本篇章作为综合练习。学生先听两遍把握大意、完成问答,然后教师慢速回放、讲解篇章中的目标语音现象并让学生模仿。

5.拓展——教师让学生下载带有目标语音现象的听力练习,进行课外听音模仿操练。

以第三阶段“节奏”的课堂教学为例,目标语音和听力训练是这样结合的:

教学步骤一,解释“节奏”的特点:

(1)将句子分割成意群,群间停顿。(2)分辨群内的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分别重读、弱读。(3)前后词首尾相连,连贯发音。

播放 Richard Henry Stoddard的一首诗“青春飞逝”让学生跟读体会。

教学步骤二,让学生做听力练习。

1.听名言并模仿语音语调,注意节奏的把握:

(1)Better be alone than in bad company.

(2)First impressions are most lasting.

(3)Constant droppingwears the stone.

(4)It takes a greatman to make a good listener.

(5)In this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except death and taxes.

(6)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camel’s back.

(7)The house without books is like a room without windows.

(8)Good luck would never come in pairs.

(9)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

(10)Life is like an onion:you peel it off one layer at a t ime,and somet imes you weep.

2.听课本第 10课的歌曲“First Turn Right at the Light”并填词,在音乐中欣赏节奏。

3.听对话“Let’s Go to the Korean Restaurant”两次。第一遍听完后在地图上画出 Linda的办公室到餐馆的路线;第二遍听音模仿,注意节奏。

4.听短文“I’ll Show You theWay”两遍。第一遍听完交流大意。第二遍做课后练习并进行交际活动:假如你是 Pat Hogan,你会怎样做?第三遍回放模仿节奏。

5.欣赏Martin Luther King的演讲“I have a dream”,理解其节奏的运用。

6.作业:下载VOA慢速英语,每日跟读一篇。

实验后实验班在第 18周进行语音测试,检查语音的提高程度,并进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控制班进行课本 QU IZ3测验。在第 19周,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在两个语音室进行后测。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

(一)实验结果

1.语音学习效果

表1 语 音 测 试 得 分 情 况

实验后的语音测试表明(见表 1):对比学期初很多学生还无法正确地用轻重音、节奏和语调朗读一篇完整的文章,语音强化训练后,学生了解了主要的语音现象,如准确辨音、连读、同化、重读、语调、英美差别、口音等,接触大量真实口语语料,语音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平均分68.22),为提高听力奠定了基础。

2.听力学习效果

根据听力前后测结果(见表 2),独立样本的 T检验显示学生的听力成绩出现显著差异 (t=2.014,p=0.047<0.05)。配对样本的 T检验表明:实验班的前后测有差异(gain=0.07),进步显著 (t=-2.157,p=0.036<0.05)。而对照班也有一定进步 (gain=0.07),但进步不够明显 (t= -.323,p=0.748>0.05)。实验结果证实实验假设:“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比传统的“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更有效。对于大专低年级学生采取语音强化措施促进听力理解是必要的。

表2 听 力 前 后 测 对 比

3.学习效果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颇具代表性的意见有:“语音训练为提高听力扫除了障碍……”“以前做听力总是觉得很紧张,因为它速度太快。现在系统学习了语音知识,了解了英语的连读重读词块等特点,感觉对适应其速度很有帮助……”“通过模仿听力材料学习标准发音,反过来在发音标准的基础上又更好地辨别理解听力材料……”“跟读VOA、BBC慢速英语,既锻炼听力,又规范发音,对语言学习很有效……”但是,也有学生提出负面意见,如“语音和听力教学没有必要糅合在一起。专门开设语音课可以给我们更充分的训练,现在每周只在听力课里挤出半节时间讲语音,太仓促……”“小学就接触语音了,现在又重复。其实我们在课余也可以练习,不如利用这半小时的时间给我们多做几篇听力……”可见,语音强化训练对于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受方言影响严重的学生很有必要,但对于尖子生不完全需要。语音训练必须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精讲多练,并和听力材料结合起来,深化理解。

(二)对结果的讨论

1.新模式验证了语音和听力的内在联系和认知规律

从语音和听力的关系来看,音、形、义是语言的三要素,要熟练掌握外语,就必须建立起这三者之间快速的自动连接[15]。在这三要素当中,语音是整个外语学习的基础,学不好语音,就没有很好的听音能力,音、义就难以联系起来,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从听力理解过程来看,听力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是听者对说者传来的编码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它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自下而上过程,指利用传播的语言信号获得信息的过程;第二过程是自上而下过程,指利用预先掌握的知识做基础获得信息的过程。两者共同作用,理解语料的深层含义。其中,第一过程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它,对语篇的深层理解则无从谈起。而语音知识的学习,实际是加速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

职院学生来自重方言区,语音能力参差不齐,强化语音训练实际上是为了扫清自下而上理解的障碍,达到以说促听的效果,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做法。

2.新模式引发的教学思考

(1)课堂主体

传统的“听录音—检查练习—听录音”模式,属典型的应试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年级教法如出一辙,单一机械,不分侧重点。“听录音—语音训练—听录音”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发展学生的语音能力来提高听力水平。它属于五年听力教学规划的一部分:一年级重在强化语音,二年级重在培养策略,三年级重在扩展图式,四、五年级重在专业训练,强调教学的层次性。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切实从学生需要出发,逐步扫除听力障碍,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课程设置

在新模式中,听力和语音并不是各自孤立的。以前的语音是独立科目,学习者对缺乏情景的机械的重复训练感到厌烦。而听力也是独立科目,它夹杂的很多语音现象是学生一知半解的。在这次实验中,两者有效结合:听力材料提供了各种可能出现的语音现象。学生可以在听力训练中感受细致的语音变化,增强语感;通过语音模仿,学习者完成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加深对语音特点的了解。听力、语音、口语应该有机结合,才能塑造独立自信的交际者,但是,中小学教育只注重听力训练,因为它是考试项目,语音、口语未得到足够重视,语音讲解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只限于辨音、语调等,而对于连读、轻重音等语音训练并不系统,导致学生初中毕业依然按照中文模式说英文。即使有教师意识到语音的重要性,也因为繁重的应试教学任务而无法顾及。事实证明,语音和口语的缺失导致更低效的语言学习。语音教学应该从基础就系统进行,而不是等到大学阶段才重新花巨大的精力去纠正和强化。

(3)听力教材

学生难以适应真实语境的交际说明教材、教师未能把教学与实际有效对接。目前很难找到哪本基础听力教材,能够把语音和听力语料有机结合起来;听力材料往往是固定的录音员在读,缺乏口音的变化,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听力练习形式单一,都是传统题型,未能将四大技能融会贯通。实用教材应该体现阶梯性、趣味性、真实性和练习多样性,教师应该多提供各自场合的视听材料,才能使学生适应真实语境。

四、结论

传统听力教学注重教师“如何教”,而本实验中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如何学”,在解决学生听力障碍的基础上提高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语音的听力训练符合学习者语言认知规律是切实可行的,对教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Anderson,A and Lynch,T.Listening[M].OUP.1988:30 -55.

[2]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London:Longman. 2001.chapter 6:247-260.

[3]Michal J.,O’Malley,Chamot A.U.and Kupper L.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Applied Linguistics,1989,10(4):418-437.

[4]VandergriftL.Facilitating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Acquiring Successful Strategies[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6,52(2):20-23.

[5]Arnold J.Seeing throug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Exam Anxiety[J].TESOL Quarterly,2000,34(4):777-786.

[6]王宇.策略训练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8):15-18.

[7]苏远连.如何实施听力学习策略训练 [J].外语电化教学,2002,(6):8-12.

[8]罗钱军.应用图式理论,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J].外语电化教学,2005,(4):28-32.

[9]何祖佳.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试验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5,(4):12-14.

[10]陈吉棠.再论记忆与听力理解 [J].外语界,2002,(3): 36-40.

[11]郝玉田.听说课必须注意语流中的语音特点 [J].外语电化教学,2000,(5):7-9.

[12]郭瑞芝.语言学:语音与听力玄机透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56-58.

[13]陆敏霞.试论英语朗读与听说能力的提高 [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3):53.

[14]沈菊芳.英语语音障碍与听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1):85-88.

[15]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Abstract: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s the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of English study.The listening course should not only address the problem of“what to listen”,but also the problem of“how to listen”.By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of traditional“listening to the tape-checking the exercises-listening to the tape”mode,thispaperputs for ward“listening to the tape-phonetics training-listening to the tape”mode,this effective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ntends to solve freshmen's listening barriers by experimental research.

Key words:listening comprehension;intensive phonetics training;“listening to the tape-checking the exercises-listening to the tape”mode;“listening to the tape-phonetics training-listening to the tape”mode

(责任编辑:刘东旭)

Exper iment Research on I mproving L isten 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Intensive Phonetics Tra in ing

ZHANGWen-hong

(Shant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China)

H319

A

1001-7836(2010)05-0155-04

2010-01-04

张文红 (1974-),女,广东汕头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录音外语听力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