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协商民主实践*
——以“五一”黄金周存废中的网络舆论为例

2010-10-18 11:37何国平蓝翰翔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五一黄金周协商

何国平 蓝翰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基于互联网的协商民主实践*
——以“五一”黄金周存废中的网络舆论为例

何国平 蓝翰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运用为开展网络民主协商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传播场域。2007年关于“五一”黄金周存废的网上商讨,是中国网络公共协商的重要事件。尽管存在问卷设计涉嫌协商诱导、事后协商等技术性硬伤,但是该议题呈现了复杂、生动、真实、多维博弈的网络舆论生态,成为网络协商民主的一次有益演练。应密切关注中国语境下网络协商民主的改进空间与改进方向。

协商民主;网络舆论;黄金周存废

作为当代民主政治理论的重要成果与观念,协商民主 (deliberative democracy,也译作“审议民主”、“商议民主”)正经历从西到东、从理论到实践的多维转换。协商民主理论的要义是公民通过公开、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增进公民对公共决策的理解与认同。源于西方的该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通过协商民主的理论模型,我们可以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众知晓、民众参与、民众认同等民主运行方式,发掘现有体制蕴藏的协商民主精神,探索中共中央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的可能路径。

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已达 3.38亿 (截止 2009年 6月),表明网络社会的崛起正成为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现实。互联网的扩散运用为公众进行远程民主协商提供了广阔的虚拟公共领域,使公众在公共决策的沟通与论辩中享有更大的公共话语空间。2007年被称为中国网络民意崛起之年。这年 11月,互联网上开展的关于“五一”黄金周的存与废 (以下简称黄金周存废)的大讨论,是网络民意崛起年的重要事件。这是在网络空间里,网民就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重大议题展开的大规模公共协商。

一、黄金周存废网络协商的背景与预热

1999年 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国庆节、春节和“五一”节三个节日加上倒休,全国各放假 7天。自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拉动国内需求的新引擎。在拉动 GDP增长、扩大内需的同时,黄金周井喷消费模式也带来交通、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周期性、功能性失调,成为有悖于生态文明的权宜策略。因此,取消黄金周以改善交通、环境、服务等方面压力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①南都社论:《黄金周进退,民意反复只为寻求表达》,《南方都市报》2007年 11月 11日。

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便利而迅捷的公共平台。在关于黄金周存废议题的讨论中,多种利益表达与诉求在互联网上形成公共舆论,呈高频扩散态势。从 2007年 10月中旬起,黄金周存废讨论强度增加,汇成一股多声部的大合唱,成为的预热阶段。这一波舆论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表达与呈现平台,成为具有广泛社会阶层参与的社会民意互动:

——政府方面。中共十七大期间 (2007年 10月 15—21日),中央机关代表团全体讨论时,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和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公众部分透露了假日改革方向:总数增加、假期分散,将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节日充实到法定假日中,并表示“通过网络征求过意见,绝大部分民众都表示支持该方案。”中国新闻网等网媒即时播发相关新闻,为新休假草案施放舆论气球。

——专家方面。参与公共协商的专家有参与放假方案制定的政府咨询精英,从事民俗与假日游研究的专业知识分子。11月 8日下午,人民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做客强国论坛,就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与网友在线交流。交流中,纪宝成建议缩短“五一”和“十一”长假,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除夕的法定假日,并强化春节,假期增至 9天。蔡继明则建议取消“五一”、“十一”长假期,为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设立 4天假期;鼓励企事业单位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就带薪休假和增加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等热点,他们与网友、主持人展开深入讨论,网上各方意见交锋形成预热阶段的舆论高潮。

——网民方面。在政府发布官方的改革方案前,一项非官方网络调查表明,61.46%的人支持应改革休假方式。网友希望的节日改革方案是保留 3个黄金周,“不减净增”。11月 1日到 8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和腾讯等知名门户网站,天涯、凯迪等网络社区,或开设专题,或顶置话题。

二、政府主导型网络协商及其缺陷

2007年 11月 9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官网上公布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根据新的休假方案,国家法定节假日从原来的 10天增加到 11天,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取消了“五一”黄金周。调整方案称,既考虑了此前呼吁调整黄金周的民意,又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关于传统节日法定化的呼声,可谓一份集思广益的方案。始料未及的是,新方案公布后遭遇普遍质疑,网上民意出乎意料地形成一条逆转曲线,走向此前态度的对立面,①魏英杰:《黄金周调整何以遭众多质疑?》,《东方早报》2007年 11月 10日。即由支持黄金周改革到反对取消黄金周。因为该方案背离了网民此前“不减净增”的心理预期。有媒体评论尖锐地批评取消黄金周是对民意的误读乃至颠覆,缩短“五一”黄金周极端错误。

同时,发改委官方网站开通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线问卷调查,②[EB/OL].http://shs.ndrc.gov.cn/surveys/VacationSurvey.jsp,2008-03-29。并授权人民网、新华网等 5家指定网站展开调查,听取社会对假日调整方案的态度。截至 15日上午,逾 130万网民参与调查,6个调查问题全部获得过半支持率。

下面我们对问卷的结构与内容予以分析。问卷调查表包括前言、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三部分。前言称,现有的放假方案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需要。问卷主体是“已经基本形成”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第三部分是网民的调整意向,即增加假日的次数使其分布更加合理,通过 7天的黄金周与 3天的小长假的搭配,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适当分散居民出游密度,降低交通、安全、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的压力。问卷的前言显示,政府已就此做过专题研究、开过座谈会和进行民意测验。但是,政府并没有公布相关活动的具体细节,更没有提出相应的数据证明民意支持该方案,而成为单方面的自话自说。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共 7题,前 6题是态度调查题,最后一题是人口统计。下面试以发改委网站显示的调查结果为例进行分析 (表1):

表1 官方公布的问题设计及调查结果 (n=34138人)

续表

与节假日改革方案一样,发改委发起的网上调查也遭到网民广泛质疑。以协商民主为工具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的技术缺陷。一是问题设计上涉嫌协商诱导,在设计放假天数的选项时筛除“异见”。试以微观经济学中的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分析问卷的诱导和筛除倾向。调查问卷中的Q2和Q3涉及减少“五一”期间放假天数 (即取消“五一”黄金周)。我们试把Q2分解为 5个态度选项:A、同意废除“五一”黄金周;B、不同意废除“五一”黄金周;C、同意增加传统节日的放假;D、不同意增加传统节日的放假;E、无所谓。网民对以上选项的可能偏好有:A>B、AD、C

二是该问卷调查实施的时机是一种事后协商,是在“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后实施的。这意味着,此次网络调查中所体现的网络民意与取得的协商成果不能为本次公共决策有效吸纳,也不可能在节假日调整的决策中回应和体现本次公共协商成果。显然,无论程序还是理念,政府发布的此次网络民调都有悖于通常所理解的协商民主。

协商诱导本是引导舆论的有效手段,即通过限定或组合备选方案中的偏好选项从而达到协商结果与诱导方向一致的目的。黄金周调查问卷设计是政府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利用公共决策的议程设置权力,通过限定范围或过滤选项来引导集体选择。虽然被调查者的偏好有所限制,但是该问卷调查的协商诱导仍然有进步意义:首先协商议题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减少了协商过程中集体选择的不稳定性和任意性;其次,使政府在公众面前完成一套完整的民主程序,使商议各方加快达成协议。

三、网络商议民意的分化与聚合

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后,政府认为理应得到社会支持的假日调整方案被网民普遍质疑,在大小论坛遭遇“拍砖”。随着讨论的深入,网上舆论就“五一”黄金周存废上形成两大对立阵营。此处对腾讯网 11月 9日到 12日专家观点列表分析:

表2:

续表

从数量上看,专家最关心的是带薪休假的具体实施办法,共发表10篇文章。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的文化精英,对增加传统节日假期所体现的社会进步持肯定意见,认为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但是,在存废问题上,专家意见明显分化为赞成和反对取消黄金周两大阵营,对立双方以网络为平台展开论战,其中以王衍用和蔡继明的观点 PK最为典型。

11月 10日,即方案公布的第二天,强国论坛率先贴出蔡继明教授的《三个黄金周取消一个没有实际影响》和王衍用教授的《黄金周只能增加不能取消》形成对立观点大 PK,拉开论战。王衍用认为“五一”黄金周存在具有合理性,国人和国情都需要黄金周,黄金周“不光是旅游,还有休假,探亲访友”;“集中放假等于说是保障了老百姓休假的权益。”并指出蔡继明支持黄金周取消的数据不成立。蔡继明在网络访谈中对此予以反击。他认为“发改委公布的方案和课题组提出的建议大部分吻合”,“黄金周一旦将人们的旅游意识启动起来之后,它的作用就完成了”。他以个人经历现身说法,生动地历数黄金周沦为“遭罪周”的弊端。

蔡继明“支持取消”黄金周VS王衍用“反对取消”黄金周的对立立场,促成网上意见分化,网民根据个人的体验理解和社会状况加入各自认可的网络商讨论证阵营。新浪论坛、人民网强国社区等著名网上社区、论坛设置专门议题,组织网友热议“五一”黄金周去留,论辩双方平等、充分地发出声音,表达观点。总之,在支持取消黄金周 VS反对取消黄金周的网络商议中,蔡、王两位专家的网上言论扮演了正反两方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角色,形成舆论领袖引领、规模巨大的网民意见追随的网络大 PK。虽然出现了某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谩骂攻击、意见极化,但是,这场因协商而促成的网络舆论运动客观上促成公共协商在各个层面平等而充分地展开。各方意见充分交锋、深入讨论后,各主要网站与网络社区、论坛的新闻评论、帖子的主题在分化,呈现聚合妥协的商议结果:支持增加传统节日、且保留“五一”黄金周最受网民拥趸;部分非主流意见舆论转向质疑政府和专家两方面意见。

四、黄金周存废网络民主协商的意义与改进

互联网为黄金周存废讨论提供了一个不受身份与场景限制的协商平台与传播媒介,网民在网上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保证达到近似“真实协商”。这种真实协商表现在草根性的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威、精英意见的独立审视与勇敢质疑。政府、专家和公民通过论坛、新闻时评、博客、在线访谈等对话沟通形式充分地表达各自意见,连续引发理性辩论与感性争鸣,促成网民间的、网民和专家间的、专家间的以及政府部门间多层面的公共协商。因为,提供自由平等的协商平台、保障协商话语权、扩大民众对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以及议而后决的程序是维系和实现协商民主的动力要素与衡量尺度。与此对照,作为制度安排的代议制民主由于奉行多数法则 (majority law)、流于程序性民主 (procedural democracy),导致少数人的偏好被压制、程序取代公民参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强调普罗大众在公共决策中的直接参与,倡导“话语民主”。在黄金周存废讨论中,话语民主在网络构建的公共领域得到充分展开。虽然网络上出现多元论调,但是,非主流意见并非因为在数量上属于少数派而被删除或者排除在商议范围之外,也没有因为看法过于尖锐而失去表达机会。

同时,此次黄金周存废中的网络舆论还发挥了作为媒体的互联网在社会冲突性表达的缓冲器与减压阀作用。公共协商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展开,没有指向现实物理空间的社会个体,从而有效地减少、避免正面社会摩擦与现实冲突。因而,网络环境中的协商民主实践显示了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互联网在远程协商中发挥重要的在场作用,使公众舆论突破现代科层制中的层级组织方式而直接与知识精英、权力代言人开展良性沟通,二是网络协商进程产生的舆论运动使网上意见逐渐分化、归整。与此同时,网络状态下的远程协商降低了公共协商成本。互联网上无穷大的物理空间,能够容纳近乎海量的不同意见,发表网络言论的边际成本趋向于无穷小甚至零。黄金周存废等网络公共协商事件的发生,表明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型媒体正在成为民意形成与表达的最重要平台,是民意表达的最集中、最本色的窗口。①刘军宁:《从网络民意到代议民主》,[EB/OL]http://q.ifeng.com/group/article/14396.html,2008-4-22.因此,这是一次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公共协商与远程民主的实践演练,是中国语境下网络民主协商的案例演示。

具有瑕疵的是,此次网络协商民主在公共协商与公共决策在程序合法性上受到质疑并招致诟病,因而这次网络协商的结果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网民质疑发改委官方发布的调查问卷的协商诱导与筛除选项倾向,无法真实地呈现网民想要表达的观点,以及官方发布的网民意愿统计与网站独立开展的民调表现较大出入。

2008年 11至 12月间,关于成品油价格和燃油税费改革的网络商讨所体现的协商民主精神,彰显了网络民意势能,协商成果与协商共识在公共政策改进中得到回应:以互联网等媒体公共领域为平台,成功将公众议题转换为广泛关注与支持的媒体议题,进而成为纳入公共决策优先序列的政策议题,体现了真实协商。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广泛民意协商运动,为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营造了和谐的舆论氛围。因而,无论是程序还是实践,该议题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三大核心特征:“促进更可靠的合法的政治权威体制、更明智的判断和更积极的公民认同”②[南非]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王英津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版,第20页。。而权威的合法性建构,源于协商共同体的包容性 (包括出席、表达意见)和民主对话精神。

五、结语

哈贝马斯认为,协商民主的精要在于“民主立法过程的合法性力量完全来自于公民就其共同生活达成一种理解的过程”③[德]哈贝马斯:《后民族结构》,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231页。。这种“理解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同性话语伦理,弥补威权体制下“公共表达途径的缺失和断裂”④李艳红:《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开放时代》2006年第6期。。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与协商民主观念,一方面开辟了网络政治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扩大了公众的公共参与。促进民主审议是大众传媒的政治使命与公共性的体现,即传媒对公众关心的政策议题进行建设性的探讨,引导公民进行自由、理性、平等地对话,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为公权部门提供共识性方案。

协商民主机制表现的公民对公共议题的参与式关注、审议角色以及多元价值的交锋,与西方 1980年代末兴起的公民新闻 (civic journalis m,又称 public journalis m)运动的主旨深度契合。二者都是通过媒体等公共领域建构的议程沟通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进而使公共决策运行在民主、阳光机制中。从当前的媒介形态来看,基于互联网的协商民主重构了公民新闻学的范式,公民新闻学则在实质上回应了媒体促进公民参与和深思熟虑审议的公共吁请及其可能性⑤Fishkin J.The voice of the people:Public opinion and democracy,New Haven&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黄金周存废的程序硬伤、厦门 PX项目 (2007年)的圆满解决、2008年燃油税费改革与 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的各方博弈,都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场域以公共协商、审议、讨论的方式促进议题的展开,同时在这些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理念和顺应民主政治潮流的姿态。但是,不管是成功、阻滞还是经验、教训,这些议题进展中所取得的协商成果,在当前中国都只具有偶合的个案性质。为形成长效机制,将协商渠道与范围、协商议题、协商内容和协商程序等要素纳入公共议题理性沟通的常规通道,是今后中国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形式与制度安排的努力方向。

(责任编辑:蒋海升)

G206.3

A

1003—4145[2010]03—0049—05

2009-12-10

何国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蓝翰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新格局、新机制研究”(编号 07BXW00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网络舆论的形态格局、社会动员与引导机制研究”(编号 09GL-01)、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Web2.0时代网络舆论的社会动员与引导机制研究”(编号 09B5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五一黄金周协商
“黄金周”,复活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
我的黄金周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