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城乡一体化内涵

2010-10-19 07:38柳博隽
浙江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城乡经济城市化城乡

文/柳博隽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城市的地域空间不断扩展,特别是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倾向,以及乡村人口的非农化和乡村地域的现代化发展,使得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分界日趋模糊,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发达国家的乡村已经不再存在,城市取代了一切。这表明,无论是聚落还是文化或经济活动,城乡都是一个综合体。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化开始步入快车道,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里有了大量乡村人口活动和乡村社会文化特征,乡村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但是,囿于城乡分割体制的根深蒂固,城乡要素至今还不能自由流动,城乡关系没有根本扭转,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基于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置于“五个统筹”之首,十七大则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了部署。至此,中央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意图一目了然,其实践推进的技术路线也日渐清晰。

但是,各界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仍有偏差——在很多人眼里,无论是统筹城乡还是城乡一体化,就是发展农村,而且是“脱离”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先前加快推进城市化没能联动农村一起发展;如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则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加快农村发展,以赶上城市发展步伐,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殊不知,“脱离”城市化、城乡分离地发展农村,农村经济效率不可能持久性地提高,农村社会文明也不可能大踏步地进步,城乡发展差距更不可能根本性地消弥。

众所周知,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复合系统融合发展的一种状态。同时,作为一个发展过程,城乡一体化是指在遵循城乡经济发展差别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布局,通过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建立城乡融合互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当前城乡壁垒犹存的背景下,强调城乡一体化目标与过程的辩证统一,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指向,是正确理解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关键所在。

第一,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对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进行一体化引导,实现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即通过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深化城乡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促进三大产业在城乡之间渗透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

第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对公共服务和文明建设进行一体化部署,实现城乡社会平衡发展。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优化整合各种公共资源,引导城市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加快构筑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对城乡空间和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布局,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发展。即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着眼于强化城乡设施衔接和延伸,着眼于提高城乡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着眼于构筑可持续承载的城乡生态环境,构建城乡空间融合、功能互补、文明共享的发展格局。

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一体化改革,实现城乡二元体制的根本性突破。即加大制度创新和建设力度,谋求一种基于市场经济“一体”的制度框架,构建城乡平等又有所区别的政策体系,提高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

说到底,在当下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害,是其中那个“体制”的“体”字,即体制创新。也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打通城乡要素市场,令包括劳动力和土地等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固守城乡分治分离的传统思维和运行惯性,虽然口头上把城乡一体化发展叫得震天价响,但对“一体化”的实践而言,却是于事无任何补益。

猜你喜欢
城乡经济城市化城乡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机制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基于PCA-AHP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鄂州市为例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