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涔山林区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研究

2010-10-23 00:47王建春
山西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鱼鳞坑夏播秋播

王建春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宁武 036700)

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野生中药材的认可和需求日趋强烈,导致人类过度采挖野生资源,很多中药材植物濒临灭绝。人工栽培药用植物的环境,往往不是植物的最适生长环境,从而导致其品质下降,且人工栽培占用大量耕地,影响了农作物生产。而仿野生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林地,满足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了质量。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接官亭林场林下资源可开发面积 2 440.9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55.3%,该林场灌木极少,非常适合进行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接官亭林场,地处管涔山南部汾河西岸,东经 111°46′~112°03′,北纬 38°30′~ 38°40′。接官亭国有林场气候温和干燥,年均气温 6°C左右,日均温≥10°C的年积温 2 000°C,年日照 2 800 h~ 2 900 h,年降水量约500 mm,无霜期 100 d~ 125 d,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干旱和霜冻等。境内海拔在1 297 m~ 2 410 m之间,地形西北高于东南。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和褐土,主要乔木有油松、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辽东栎等,主要灌木有沙棘、绣线菊、虎榛子、黄刺玫等,草本有羊胡草、莎草、蒿类等。

1.2 试验材料

以柴胡、黄芩、党参 3种当地大宗药材为试验材料,品种均为本地野生种。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播种方法对比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柴胡、黄芩、党参各设置2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 A:鱼鳞坑法。在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然后在坑内进行种植;坑直径50 cm,坑与坑水平间距和上下间距均为 1 m。处理 B:等高线水平阶法。在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开挖条形沟,沟长 2 m~ 5 m(长度视地形而宜),宽40 cm~50 cm,整平后在其上进行播种。播种方式均为撒播,播种时间为 2009年 6月 4日。

1.3.2 不同播种期对比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柴胡、黄芩、党参各设置3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Ⅰ:春播,2009年 4月30日播种;处理Ⅱ:夏播,2009年 6月 4日播种;处理Ⅲ:秋播,2009年 7月 30日播种。

1.4 测量指标

观察柴胡、黄芩、党参的出苗期、出苗数,计算出苗率和成苗率(越冬后成活植株所占的百分比),并于第2年即2010年 9月分别测定其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不同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出苗时间、出苗率、成苗率及第 2年产量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由表1分析看出,不同的播种方法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出苗期、出苗率、成苗率以及第 2年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柴胡在处理 A条件下,出苗期较早,而且出苗率、成苗率和第2年产量都明显高于处理 B。处理 A与 B相比,柴胡提前 4 d出苗,出苗率与成苗率分别提高了 4.8% 和 4.9%,第 2年产量增加了 11.6%。但对于黄芩,两种处理的差异不大。党参在不同播种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处理A的出苗期较处理B提前了6 d,出苗率与成苗率分别提高了 3.6% 和 1.4%,第 2年产量增加了14.3%。因此,从整体上看,鱼鳞坑法略优于等高线水平阶法。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柴胡和黄芩的出苗情况良好,第 2年产量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党参长势较差,产量较低,这主要与党参苗期喜湿、喜温的特性有关。

2.2 不同播种期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不同播种期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播种期对柴胡、黄芩、党参的影响

从表2得知,不同播种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春播柴胡的出苗时间为 22 d,夏播为 26 d,秋播为21 d。从柴胡的出苗率与成苗率来看,从处理Ⅰ到处理Ⅲ递减,处理间的出苗率依次相差为 8.2%,8.9%,成苗率则为处理Ⅱ 比处理Ⅲ 提高 14.6%,处理Ⅰ较处理Ⅱ高 4.5%。从第 2年产量来看,处理Ⅱ的柴胡产量较处理Ⅲ的增加了24.7%,处理Ⅰ的产量较处理Ⅱ的增加了 18.3%。所以春播柴胡出苗情况好,产量高,是最适宜的播种时期。

黄芩3种处理水平下出苗时间依次为32 d,35 d和30 d;夏播黄芩的出苗率与成苗率较秋播黄芩分别提高了 11.4%和 13.4%;春播又较夏播各提高了8.7% 和 3.5%。从黄芩产量上来看,处理Ⅰ最高,为 1 551 kg/hm2,较处理Ⅱ 的 1 240.5 kg/hm2增加了 25.0%;处理Ⅲ的产量最低,处理Ⅱ与之相比则增加了 26.8%。

党参 3种处理水平下出苗时间依次为 20 d,23 d,20 d;夏播党参的出苗率与成苗率较秋播党参分别提高了18.8% 和 18.7%,春播党参的出苗率与成苗率则又较夏播党参各提高了8.7%与7.6%。党参产量总体较低,春播最高为 657 kg/hm2;秋播最低为 309 kg/hm2。

从整体上看柴胡与黄芩的产量较高,党参产量较低。这是因为,春播天旱,而夏播由于苗小又不耐旱,难以越冬,所以成苗率较低,最后造成党参产量下降。3种中药材最适宜的播种期均为春播,其次是夏播,最不适宜的为秋播。对于柴胡、黄芩和党参,春播与秋播的出苗时间均较夏播的短,而出苗率、成苗率和第 2年产量则按处理Ⅰ到处理Ⅲ的顺序递减,同时还可以看到春播与夏播的出苗率、成苗率和第 2年产量之间的减幅低于夏播与秋播之间的减幅,这也说明柴胡、黄芩和党参采用秋播将会严重减产。

3 讨论

3.1 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

中药材的仿野生栽培中,选用何种播种法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与大田种植药材相比,仿野生栽培药材的产量一直处于弱势,如何最大化提升仿野生栽培药材的产量是该项研究的 1个主要内容。在试验中我们发现,采用鱼鳞坑法进行播种较等高线水平阶法播种出苗情况好、第 2年产量高,这主要是由鱼鳞坑保水保墒的物理特性所决定的。鱼鳞坑能够保证种子出苗时所需的充足的水分,对于柴胡、党参这类种子萌发时急需水分的药材来说,鱼鳞坑法就明显优于等高线水平阶法。黄芩属于唇形科植物,种子易于萌发,所以对于一定的墒情差异并不会产生很明显的变化。

3.2 选择最佳播种期

就播种期而言,从试验中可以看出春播药材最佳,夏播次之,秋播最差。春播与秋播土壤含水量较夏播时高,所以出苗早。秋播时日积温较低,出苗率则也相应降低,极易受冻,难以越冬。从播种时间到采收时间上看,春播药材的营养生长期为 1 008 d,夏播营养生长期为 974 d,而秋播营养生长期为918 d。因此,采用秋播,无论是从出苗率、成苗率还是营养生长期上,都降低了药材整体生物量的积累,进而造成药材产量下降。

[1]李会军,李 萍.药用植物资源与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J].世界科学技术,2001(2):55-57,66.

[2]郑 茂 .穿龙薯蓣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 [J].中国林副特产,2006(4):63.

[3]谷兴杰,于跃东,刘玉良.野生玉竹驯化栽培新技术的研究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3):66-68.

猜你喜欢
鱼鳞坑夏播秋播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鱼鳞坑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曲周县夏播工作总结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荆门的机播机收种植表现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
工程措施条件下堆积体坡面土壤侵蚀水动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