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2010-10-25 06:25周晓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阿基里狮子隐喻

周晓辉

(1.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1、2周晓辉

(1.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河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基于“大链条隐喻”、跨域概念映射、认知突显观、相似性突显等理论和原则,本文具体讨论了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动因、工作机制和理解机制,为人类更好的认识自身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认知机制

1. 概念隐喻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隐喻已经提出了很多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指称说,Quintillian的替代说, Richards、Black等人的互动说,Searle、Levinson等人的语用说,以及当代认知科学界提出的概念隐喻说(王寅,2007:471-472)。总的来说,早期隐喻研究主要从修辞角度入手,关注其修辞特征和功能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1980年Lakoff & Johnson出版专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明确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还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是我们认识外在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5)提出隐喻的本质在于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一事物。这里另一事物是始源域,一事物是目标域。Lakoff & Johnson(1993)认为隐喻的核心是一般的跨域映射,可表示为:

图1 隐喻: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

至此,隐喻研究被纳入到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在我们对我们认识世界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隐喻是概念性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是对概念隐喻的研究。

2.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

Lakoff & Johnson (1989) 提出“大链条隐喻”理论,指出为了理解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世界上的事物可以按照属性和行为分为等级结构,人类位于此等级结构最上层,自然物理实体位于最低层:

人类:高级的特征和行为(例如:思维,性格)

动物:本能的特征和行为

植物:生物的特征和行为

复杂物体:结构特征和功能行为

自然物理实体:自然物理特征和自然物理行为 (Lakoff & Johnson, 1989:171-172)

这样的一个等级结构并不是隐喻。但是,当我们用其中的某一个等级来理解另外一个等级时,就构成了隐喻。因此,这里事实上存在一个巨大的隐喻网络——大链条隐喻。当我们运用动物作为始源域,通过隐喻映射来理解人类时,便构成了“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以下隐喻性语言表达则可证实此概念隐喻存在。

(1)她是个比毒蛇还毒的女人。

(2)我军应顾全大局,不要前门拒狼,后门入虎,使我远征军一败涂地。

(3)No chance of persuading her father that Damian Flint was a rat and a snake,……

(4)And you're a horrible, selfish cow and I hate you!

(汉语、英语语料分别来自北大语料库和BNC,下同)

动物隐喻是人类语言现象中的一种普遍现象。Kövecses(2002:124)认为,许多人类行为可以从动物行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实际上,人本身也常常被说成是某类动物,这就是指概念隐喻“人是动物”的根源。

3.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机制

3.1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动因

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在认识客观外界事物和关系时,往往从具体到抽象,通过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和关系来理解和认识不熟悉的事物和关系。对于人类自身的理解,人类可以观察自己来了解自己,但是人类自身还有许多特性、特征和行为无法直接观察,这就借助其他人类已经认知的事物和关系,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

动物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具有可直接观察性和直接感知性。在人类与动物共存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动物成为人类最熟悉的生命体,我们周围众多的动物身上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习性,其中很多都与人的特性很有相似之处,人们总是能将它们与自己身上的优点、缺点等特征建立联系,从而通过动物隐喻来理解人。

3.2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工作机制

Lakoff & Johnson(1980)指出,隐喻实际上是一个经验域向另一个经验域的系统映射。这里说到的“域”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的网络系统,一个域向另外一个域的映射,事实上是指一个域的整体结构和构成元素向另一个域的整体结构和构成元素的对应映射。

但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并不总是全部映射。大多数情况下,始源域中只有部分映射到目标域,目标域中只有部分参与隐喻映射 (Kövecses 2002:79)。跨域映射的这种部分性,取决于隐喻突显。王文斌(2007)把“突显”定义为,人在认知某一事物时从这一事物的多点或多方面中有意突出某一点或某一面,使之醒目并引人注意,而其他方面则处于隐伏或被抑制状态。

为了验证以上观点,我们随机抽取了 3种动物,羊/Sheep、蛇/Snake、虎/Tiger,并分别从北大语料库和 BNC中各随机抽取500条进行分类分析,总结出“人是动物”的基本映射,其中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映射如下:

【外貌映射】

(5)九河神女华胥之子、蛇身人面的伏羲端坐在那里,交给禹一支“长一尺二寸”的“玉简”。

(6)There was some Latin blood there too, just what Simon liked—a mouse in tiger skin.

【行为映射】

(7)他告诉我妈妈打球很努力,像只猛虎。

(8)Despite his wound Ahn still fights like a tiger.

【特征映射】

(9)人们常常把百依百顺的人比作“绵羊”。

(10)We're all brainwashed sheep controlled by the media and the fascist state.

【动作映射】

(11)他反过来叫吉玛尔蛇形匍伏。

(12)I snake on before anyone else gets on.

【关系映射】

(13)It was far more convenient just to dislike him, to tell herself he was a rat, a snake, a ruthless villain.

(14)“你们原来是蛇鼠一窝,出卖股东……我要站出来作证。

以上例子表明,动物的某个方面向人的某个方面映射,达到对人的理解,符合隐喻突显原则。这些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系统网络,始源域是动物,目标域是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动物的始源域向人的目标域的系统映射,可总结为图2。

图2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系统隐喻映射(省略号表示还可有其他具体的映射)

图2表明,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中包含动物域向人类域的系统映射,同时,在具体运用中,动物域向人类域的映射,通常是部分的。不同的隐喻通过映射关系可以突显不同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突显动物始源域的不同方面,比如外貌、行为、特征等,来达到对人的外貌、行为、特征等的认识。具体的隐喻突显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决定,以达到对不同方面的认知。

3.3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理解机制

对于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理解,我们主要指隐喻涉及到的始源域和目标域所分别代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突显。束定芳(2003)指出,在隐喻中,两个事物间相似性的确立,实际上就是在差异中寻找相似,突显两个事物之间某一相容面或相容点,即在突显始源域某一特性或特征的同时,也突显了目标域中某一类似的特性或特征,形成两个域的突显共振。下面我们以Lakoff & Johnson的经典例句为例子,说明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理解机制。

(15)Achilles is a lion.

阿基里斯是狮子。

这个句子里包含两个概念:阿基里斯(Achiles),狮子(Lion)。这两个概念具有各自的结构,构成两个域,阿基里斯是目标域,狮子是始源域。同时,阿基里斯和狮子这两个概念背后隐藏着各自的概念网络系统,由许多元素构成,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具体的特征,包括他们各自的外貌、特征、行为等等。基于“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始源域“狮子”向目标域“阿基里斯”映射以达到理解目标域。阿基里斯在战斗中的行为和狮子在猎食中的行为都属于“行为”概念域,具有相似性。根据“突显”原则,“狮子”行为概念中最突显的就是“勇猛”,因此,“狮子”始源域的“勇猛”特征向阿基里斯目标域映射,二者在特征“勇猛”上形成相似性突显共振,达到对句子的理解:Achilles is courageous as a lion.(阿基里斯像狮子一样勇猛)

4. 结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理解,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人们总是先从认识空间、人类自身和人类密切接触的事物来认识世界的。对于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和感知的事物和关系,则要借助隐喻达到理解。人类可以观察自己来了解自己,但是人类自身还有许多特性、特征和行为无法直接观察,这就需要借助其他事物,通过隐喻的方式来理解,动物作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具有可及性和可直接观察性,这便是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认知动因。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通过动物域向人类域的映射,达到对人特征、特性和行为等的理解。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跨域映射具有部分性的特征,在一个隐喻映射中,动物域中只有某个部分映射到人类域。这些不同部分的不同映射一起构成了一个跨域映射系统网络。

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理解,主要依赖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的跨域相似性突显。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基础在于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相似性的确立。在始源域和目标域中众多差异中,找到相似,突显两域间的某一相容点,形成突显共振,达到隐喻的理解。

[1] Kövecses Z, 2002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Lakoff G., 1993.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51.

[3] Lakoff G. & M.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Lakoff G. & M. Turner,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 王文斌.隐喻的认知建构和解读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A Study of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Human Referring Animal Metaphor

ZHOU Xiao-hui

Based on The Great Chain Metaphor, cross-domain mapping, cognitive salience, and similarity highlight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gnitive motivation, working mechanism and understanding mechanism of Human Referring Animal Metaphor,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human beings to learn about themselves, and i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uman Referring Animal Metaphor; Cognitive Mechanism

H05

A

1008-7427(2010)05-0097-02

2010-03-10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Innovation Project of Guanxi Graduate Education)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10602050ZM343;项目名称:动物隐喻中的性别歧视。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河南农业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阿基里狮子隐喻
阿基与乌龟之原地打转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阿基与乌龟之轻率的结论
《活的隐喻》
狮子的喷嚏
狮子鱼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骄傲的狮子等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