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运营“满月”四大看点

2010-10-28 08:38侯雪静蒋芳
检察风云 2010年13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园区

文/侯雪静 蒋芳

世博运营“满月”四大看点

文/侯雪静 蒋芳

截至6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园一个月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当月共销售各类门票664.6万张。从世博园开园第三周起,园区商业销售日均千万,人均消费约53.47元。世博会迎接着来自四方的游客,世博会“满月”之际,权威认识盘点世博看点,大体有四——

服务将看客变为消费者

上海世博局在组织协调上经历了“满月考”,中国在组织管理方面也同样取得了积极成果。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在世博运营首月发布会上表示,过去的一个月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及时做出了改进,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此次世博积累的经验可以为以后上海承办大型展览提供宝贵经验。硬件方面,园区内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渐增强,如新增直饮水点50多座、300多个龙头;完善了标志,配备了2000部轮椅,改进了轮椅租借归还方式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软件方面,服务机制不断优化,服务水平逐渐提高。在参展方服务方面,逐步健全与参展方的沟通机制,世博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参展方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会展上常遇到的证件管理、物流服务、入园便利、场馆秩序维护等环节不断趋于完善。

世博园内由于良好的秩序和保障,各项收益均取得了“开门红”。据统计,5月1日至23日,累计实现总销售27663.14万元,人均消费53.47元。其中:实现餐饮营业额14706.54万元,就餐人数374.30万人,人均消费39.29元;以特许商品为主的商品销售实现12956.60万元,人均消费25.04元。

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认为,目前大品牌、龙头型的展览企业较少,借2010年世博会正好将会展队伍锻炼到国际水准。据专家预测,世博会这个超大型的展会,对上海GDP的拉动为1到2个百分点,因此第三产业在上海的GDP比重将上升到60%。

企业竞合中做大“蛋糕”

世博会可谓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每一个展馆和展品背后都有一个企业为之奋斗的故事,共同参展也给企业间交流和竞争创造了机会,共同将世博经济蛋糕做大。据统计,开园一个月,园区合同收入已达50亿元。

在园区内的城市未来馆里“未来正在实现”展区,记者亲自体验了未来智能冰箱、智能马桶、微波四诊仪等未来智能家居设备,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充满互动性。“为展现张江高科技园区18年来发展取得的成果,我们经过广泛征集、多方评选,我们还打算不断推出新的展项,让游客在剩下的五个月里不断有新体验。”张江高科技园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克勇告诉记者。

在浦西民营企业馆展区,远远就能看到金黄色的万科馆,用压缩秸秆做成的巨大外墙契合了本届世博“科技、环保、可以改变城市生活的技术”等主题,俨然就是万科的活广告。当记者们追着王石问房价时,他说“今天我从珠峰登顶回来,想谈谈环保问题”。作为中国最大年龄登顶纪录保持者,王石从房地产商变为了积极投身城市环保事业的卫士。

非洲联合馆直接将当地集市搬到了展馆,手镯、耳环、木雕、皮具都带着浓烈的原始部落气息,唯一和当地不同的是这里不能还价,“展位租金很贵,没有办法”,摊主这样告诉游客,显然非洲兄弟的市场意识一点也不落后。“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非洲文化,希望吸引中国企业去非洲投资,其实现在的非洲发展很快。”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及经济贸易促进会非洲文化顾问吕克·本扎用流利的汉语介绍。

台湾馆用礼品聚人气,台湾企业的广告是投放最精确、产出性价比最高的,每一个进入台湾馆的游客可以先免费品尝台湾高山茶,手中的茶杯可以作为纪念品带走,接着就是观看介绍台湾旅游资源的360°球幕电影,在心情愉悦地体验了美景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之后,解说会告诉大家“这是富士康的技术”。

科技点滴间改变生活

在本次世博上,科技可以说是所有热门场馆的关键词。

经过一个月,许多参观者已经从“看热闹”变为“看门道”。在日本馆,发电底板、可以拉小提琴的机器人、发电窗,由于其与未来城市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德国馆对于德国先进制造业的电脑演示也使越来越多人在拍照之余愿意停下来听上几分钟。

在主题馆的“未来正在实现”展区,陈列了4G通讯、激光投影、卫星导航、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领域六十多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技术与产品,展望这些技术在未来提升人类生命、生活品质的巨大前景。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改变人类生活的首要技术。比如智能冰箱可以根据冰箱已有食物给出营养菜谱,并告诉主妇还缺少什么原材料,同时通过网络连接附近商店网上预订并配送到家。智能马桶将在家里可以做尿检并将数据传送给医生。

科技对于生活的改变就在点滴之间,展区里的电子书已经在张江科技园区完全国产化而且功能更强大、界面更友好,符合未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低碳要求,“小小一本电子书,却可以整合未来网络文学、3G通讯技术、动漫网游等多个领域,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不可估量,我们都是先有技术才有了新市场。”周克勇认为。

低碳理念比技术更重要

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全世界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不约而同均将关键词锁定在了低碳环保。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汉堡之家”运用那个地源热泵技术抽取地下35米处地下水,经过循环处理夏送凉、冬递暖、全由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构成。这样一座以低碳为特征的“被动房”在我国是稀罕物,但是在欧洲早已有数千座建筑,这些案例的魅力在于展示的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而都是在运用可推广的技术。马德里案例馆的“竹屋”和“空气树”、伦敦零碳馆里的“风帽”都是极佳的表现。

不仅是技术和理念的展示,这些低碳环保措施在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中的低碳减排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园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60%以上路面由建筑垃圾和钢渣制成,园区内新能源汽车432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以上。园区运营首月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20万千瓦时,累计减排1.27万吨二氧化碳。

同时,场馆设计上应用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一轴四馆”雨水收集量达到10.97万立方米,作为道路冲洗和灌溉用水及附近几十个厕所用水。园区内大面积绿地、初期雨水调蓄池减轻了防洪系统的压力,还减少了城市污染。

这些“成果”不仅造福了世博园,未来还将广泛运用在上海全市。据了解,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上海环保局,在6月5日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总体方案》,努力将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低碳发展的典范。

有关人士认为,除了技术的运用,世博会对人们的节能观念起到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例如将有助于解决目前地源热泵、三层节能墙、太阳热能等新型节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集成应用率不高、推广面临瓶颈等问题。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园区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