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就业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实证分析
——基于北京市延庆县650个劳动力的调查数据

2010-10-30 08:55何美丽王伊欢
关键词:劳动力城乡技能

武 晋 何美丽 王伊欢

统筹城乡就业背景下劳动力就业实证分析
——基于北京市延庆县650个劳动力的调查数据

武 晋 何美丽 王伊欢

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当前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北京市延庆县650个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分析劳动力就业现状,诊断存在问题: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技能差、年龄偏大,市场意识淡薄,过于依赖政府,对就业收入期望过高;就业结构不合理、空间狭窄,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化的技能培训体系及长效机制尚未完善;政府就业政策未真正落实,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弱,信息服务不到位,培训覆盖面有限,就业指导缺失等。并提出对策建议。

统筹城乡就业;劳动力就业;实证分析;调查数据

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06年,北京市延庆县总就业人口148 569人,劳动参与率达到80.65%。本课题组对延庆县650个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据此诊断其就业问题。其中:农业户籍420个,非农业户籍230个;男性373个,女性277个;19~35周岁的占25%,36~40周岁的占22%,41~50周岁的占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85%,小学及以下占17.08%,中专及以上的占26.46%。

一、劳动力就业现状

就业产业结构。一三产业是延庆县劳动力就业的两个主渠道,从事第二产业的相对较少;农村以农业内部就业为主,城镇则以第三产业就业为主。

就业地区结构。就业区域较窄,以本地就业为主:89%的劳动力县内就业,其中51%村内就业;县外就业仅占11%,京外就业极少。

就业时间。16%的劳动力年劳动时间不足半年,超过9个月的占45%,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就业性质。以体力劳动为主,占61.21%,技能劳动占26.87%,脑力劳动仅占11.92%。

就业经济类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经济类型,占34.48%,但普遍倾向于国营、乡镇集体经营企业,排斥私营、民营单位。

就业收入。月收入不足300元的占23.11%;300~500元的占15.1%,500~800元的占18.8%,800~1 500元的占30%,超过1 500元的占13.4%。农业收入、打工收入以及企业工资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近半数劳动力收入来源于农业,43.38%来源于打工,16.46%来源于企业工资。

就业评价。22.0%的人不看好就业单位发展前景;25%的人“不满意”当前工作;43%的人不满意当前收入,其中77.5%的人是农村劳动力。

二、劳动力择业现状

择业渠道。择业渠道日益多元化,但倾向于亲戚朋友介绍、用人单位招聘、有关部门组织、职业介绍机构,分别占调查总体的44.9%、22.0%、15.2%和11.2%。

择业行业。一半以上的人愿意在第三产业就业,集中于商饮、服务业、营销、维修、交运、计算机等行业。

表1 调查对象的期望和实际月收入水平

劳动性质。56.42%的劳动力愿意从事技能劳动,18.65%的愿意从事脑力劳动,仅有24.46%的人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其中农村劳动力占88.13%,40周岁以上的占66.88%)。

期望收入。从表1可以看出,16.62%的人期望月收入超过3 000元,55.24%的人期望月收入超过1 500元,75.24%的人期望月收入超过1 200元,仅有6.61%的人期望月收入低于800元。这与前文所述的实际收入水平差距显著。

择业障碍。主要是无就业机会(36%)、没有文凭(32%)和自身能力不适应工作(29%)等。

择业地区。45%的劳动力愿意县外就业,主要目的是“提高收入”(占43.2%)、“长见识与开拓视野”(占23.5%)、“实现自身价值”(占20.1%)、“学习技能以提高自身素质条件”(占17.4%)等。选择外出就业形式,更倾向于亲戚朋友介绍(34%)和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就业(31%)。54.62%的劳动力更愿意县内就业,其主要原因是:上有老下有小没法离家(78.03%),不习惯企业节奏和约束(10.14%),种田不会饿肚子因而不愿意放弃种地(10.99%),外出就业困难多(9.86%),年龄大就业难(0.85%)等。

择业计划。44.77%的人计划参加培训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10%的人计划另谋职业,0.92%的人计划自主创业;43.23%的人没有长远计划,但求顺其自然。

三、劳动力就业问题诊断

(一)劳动力个人层面

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延庆县劳动力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村劳动力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农村劳动力的77.42%;劳动力平均年龄偏高,35周岁以上的劳动力占较大比重,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这种状况使其市场适应能力差,制约了城乡统筹就业的进程。

安于现状,择业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过于依赖政府。超过80%的人认为现有收入能或基本能维持个人生活需要,超过85%的人基本满意当前的生活状态。劳动力择业观念陈旧,对集体单位倾向性强,市场竞争意识淡薄,视野狭隘,过度依赖政府,1/3的劳动力期待政府安置就业,恐惧外出就业困难或企业节奏约束而赋闲。部分人思想顽固守旧,不具有任何职业技能、从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人拒不认可培训的作用,尤其是40周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固守以经验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忽视生态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缺乏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意识,仅希望政府提高粮食补贴。

表2 2006年延庆县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文化素质状况

表3 是否具有一定技能或特长

技能差,就业面窄,以体力劳动为主。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约36%的劳动力不具任何技能,其中:农村劳动力占81.8%,35周岁以上的占76.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6%,不难看出,40周岁以上、文化程度低、科技知识和非农技能缺乏的农村劳动力是其构成主体;约10%的劳动力具有第二产业技能;约33%的劳动力具有第三产业技能。因此,总体上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方面的新型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而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

表4 不具有任何技能或特长的劳动力构成%

对就业岗位与从业收入期望过高。半数劳动力月收入500~1 500元,大量劳动力月收入不足300元,与其期望收入形成强烈反差,使他们对就业单位预期过高,局限其择业范围。从40周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来看,这种反差更为显著:实际月收入情况是,42%的人为500~1 500元,30%的人不足300元;期望月收入则是,50%的人为800~1 500元,40%的人超过1 500元,仅10%的人低于800元。

就业不稳定,潜在失业风险高。低收入劳动力难以维持基本生活;20%的人对就业单位发展不乐观;25%的人对当前工作不满意,期望收入较高;超过10%的人计划另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劳动合同签订比例不高,就业合同短期化趋势明显,工资拖欠或克扣时有发生;劳动力赋闲时间多,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这些因素为未来失业埋下隐患,提高了潜在失业风险。

(二)社会经济层面

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区域相对单一。2006年延庆县第三、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为50∶34∶16,第三产业的吸纳作用凸显,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偏高,第二产业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以本地就业为主,跨区域就业较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城乡统筹就业。

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未能全面保障,就业稳定性差。目前私营民营企业、个体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但一般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也未按政策要求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深受劳动力的排斥;农村劳动力受“离土不离乡”思想束缚或者为兼顾农业生产和家庭,将其就业空间局限在狭小的就近城镇,就业机会少,以打零工为主,满足于眼前的经济利益,即便权益受损也很少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

表5 40周岁以上农村劳动力的期望和实际收入

外来人员逐年上升,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延庆县外来就业劳动力从2000年的4 516人增加到2006年的19 800人,增长了3.4倍。部分外来劳动力主要从事于二、三产业,其受教育程度较高、素质条件较好,具有专业技能,眼界开阔、思维灵活,对于中高端就业岗位更具竞争优势;部分外来民工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对中低端就业岗位更具竞争优势。因此,外来劳动力冲击着本地劳动力市场,再加上城镇失业客观存在、农村隐性失业严重,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就业形势严峻。

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与运行机制尚未完善。

培训对象:远未覆盖城乡所有劳动力。现有技能培训明显向相对高素质劳动力和中青年劳动力倾斜。在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中,城镇劳动力占57.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6.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3%;尚未参与技能培训的人员以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的劳动力以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为主。在尚未接受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中,农村劳动力占76.4%;40周岁以上的占57.3%,36~40周岁的占22.4%,两者累计约80%;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7%。

培训成本:劳动力个人仍需承担较高培训费用。目前技能培训仍以广覆盖为主要目标,尚未建立技能培训与提高的长效机制。初级技能培训成本主要由政府承担,但技能提高培训成本主要由劳动力个人承担,因此技能提高培训难以推广。

培训内容:侧重于第三产业,现代生态农业和新型技能人才培训较少。职业技能培训远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要求,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新型技能人才招工困难,主要靠引进技术人才。

培训主体:培训机构与市场需求依然脱节。技能培训机构主要有政府部门、技能学校及高等院校,其技能培训普遍性强、针对性不足,未能因材施教和联系实际应用,与市场需求脱节,且技能考核与反馈难,劳动力难以掌握培训内容,技能培训效率低。

(三)政府层面

就业政策与法律未能真正落实,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未能有效保障。签订劳动合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比例不高。由于就业政策与法律宣传未能全面到位,劳动力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低,未能利用有关法律与政策来维护个人权益。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与监管不足,就业信息服务覆盖面窄。尽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已建立,但劳动力了解不多,近1/3的人认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未发挥作用。正是因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配备不健全,网络建设不完善,职能不具体,缺乏考核与监管,未能提供所需的专业服务。

技能培训覆盖范围有限,就业咨询与指导缺位。相对于巨大的培训需求市场而言,现有技能培训规模和覆盖范围有限,尚未建立技能培训与提高的长效机制。此外,官办、民办技能培训机构并存,经营目的各异,培训质量与效果难以考核,降低了培训效率。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机构往往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般由村委兼任,虽熟悉情况,但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其服务仅侧重于开发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等具体事务,未能以市场为导向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专业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基本缺失,难以引导劳动力有序就业,反而造成“政府包打天下”的错觉,恶化其“等、靠、要”的思想和等待政府安置就业的倾向。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网络化管理与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平等就业制度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城乡劳动力就业打造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络化管理与服务;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完善就业服务。

完善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实现开放式人力资源开发。立足于各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劳动力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技能培训,开发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推行“订单定向培训”。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着眼于中长期的高新技术培训;对于中青年劳动力,应突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劳动力,侧重于引导性培训,加大观念教育,提高就业技能;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村劳动力,加强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以基地示范为主。

加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重点扶持乡镇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为自主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适当减免税费,提供创业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力开发公益性生态就业岗位,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引导劳动力跨区域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劳动力合法权益。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的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覆盖率;规范用工管理,建立奖惩制度,加大对用人单位不规范用工的处罚力度。

[1] 张建武.城乡统筹就业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1:8

[2] 张昭文.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进展与推进.中国农村教育,2006(1):16-21

[3] 姜长云.我国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政策调整趋向.经济研究参考,2005,35:1-11

[4] 李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30-34

[5] 王元璋,盛喜真.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障碍及变迁路径.当代经济研究,2003(8):14-17

[6] 张建武,李永杰.构建城乡统筹就业机制的条件及对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8-34

Abstract The coordination bet ween urban and rura1 employment is to construct integrated urban-rural labor market,is one of themost i mportant tasks for the government.Based on investigations on 650 labor in Yanqing County,this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of labor employment and diagnoses itsproblems:Labor low educational degree,short skill,old age,disregardingmarketing conception,depending on the government excessively,and upper expectation on income and so on;Social unreasonable employment-structure,limited employment-area,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incomplete socialization of skill training system and mechanis m etc;For the government,disabled employmentpolicies,weak skeleton public employment-service organization,scar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confined skill-training scope and absent vocational guidance.Finally it then proposes some effectual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coordination bet ween urban and rura1 emp1oyment,CaseAnalysis,Labor employment,Investigated data

(责任编辑:姚小俐)

Case Analysis on Labor Employment under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mployment——Based on Investigated Data of 650 Labor in Yanqing County

Wu Jin HeMeili Wang Yihuan

2009-11-18

本文获北京市延庆县劳动局课题“统筹城乡就业研究及参与式管理技术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1087002)和北京农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延庆县统筹城乡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46016011)资助。[作者简介] 武 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何美丽,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讲师,邮编:102206;王伊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邮编:100193。

猜你喜欢
劳动力城乡技能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技能up up!
城乡涌动创业潮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画唇技能轻松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