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2010-11-04 01:48应雄
浙江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中心镇现代文明城市化

文/应雄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文/应雄

农民能否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能否真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文明,这是检验城市化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

城市化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城市化的本质和核心可概括为“两个化”:一是化市为城,城市、城市,有市场才有城市;二是化农民为市民。浙江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在哪里?“新”在统筹上,“新”在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上。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笔者理解,通过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换句话说,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终极目标。农民能否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能否真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文明,这是检验城市化是否成功的基本标准。

怎样看待浙江城市化的战略决策和发展进程?

对浙江10多年的城市化道路有两个判断:

(一)正确的战略决策

浙江“九五”计划没有提城市化战略,提了“四个一百”工程,其中有100个小城镇建设。1999年,省委、省政府把城市化作为事关浙江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制定城市化发展纲要,勾勒了浙江“35221”城镇体系。“3”是三个特大城市,“5”是五个大城市,“2”是20多个中等城市,“2”是20多个小城市,“1”是100个中心镇。2003年实施的“八八战略”包括城乡一体化战略,全省统一和接受城乡一体化战略思想经历了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同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新农村。2006年,进一步提出新型城市化道路,“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三圈一群”(三大都市经济圈+浙中城市群)空间布局,这是浙江城市化的大框架。

图/金川

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让越来越多的浙江人和新浙江人共享了浙江文明的发展,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发扬。浙江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48.67%提高到2009年的57.9%,每年约提高1个百分点;大概每年有50万农民转移到城市居住或者工作,10年就是500多万,相当于10个县的人口转到城市。对城市化战略决策可以用“四个最”来评价,就是浙江发展最大的动力、最大的空间、最大的平台、最大的潜力。

(二)相对滞后的政策

浙江出了很多好政策,但与老百姓的期待、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是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10年500万人进城,身份有没有转换?笔者觉得有“两个没有转”:一个是转移没有转换,即身份没有转换;一个是转移没有转变,即生活生产方式没有转变。具体到政策,有四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是农民市民化政策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农民特别是先富起来的农民,以前要买“蓝印”户口进城,现在请他到城市来都不愿意,还把儿女考大学考出来的城市户口迁回到农村,导致推进城市化难度和成本增加很多。

二是农民工市民化政策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省内农民工,还有省外农民工,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没有真正融入城市。

三是培育新型农民政策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主要是外省农民在搞浙江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和产业化还没有真正破题,还没走上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现在的农民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农民,今后谁来当农民?再过5年,浙江还有没有40岁以下的农民,还有没有30岁以下的农民?

四是新农村建设政策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古村落很好,很受欢迎,像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这些都是真正令人向往的农村。而现在的农村建筑还真不如数百年前的明清建筑。我们不妨反思:再过100年,1949年以来的农村建筑能否成为历史文物,子孙后代能不能享受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关于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应加快转换进城农民和农民工身份,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谨防“二元”结构、“三农”问题演变成“三元”结构、“四农”问题。所谓“三元”结构就是三元社会,即城市社会、乡村社会和农民工社会;“四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和农民工问题。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城市最底层的生活。对这个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要做到“两个尊重”。一方面,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城市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人进城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必须尊重农民意愿。需要调研摸底农民真正想到哪里安居乐业?了解农民是想去大城市、中等城市,想去县城等小城市,还是想去小城镇安居乐业。然后,再制定实施正确的政策。

依托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浙江新的增长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以大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群,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打造我国新的增长极。浙江要更加注重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依托杭、甬、温、浙中都市圈着力构建人口集聚区经济辐射区,结合14个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协调发展。

建议将中心镇培育数量确定在100个左右。可以测算,如果三大都市圈1500万人口,浙中城市群300万人口,三圈一群就是1800万人口。20个县城等中小城市,如果平均达到30万人,就是600万人口。100个中心镇,如果平均达到10万人,就是1000万人口。全省城市人口合计达到3400万。这样也达到了国家“十二五”时期对长三角地区65%的城市化水平的目标要求。眼下,亟待真正破题的是,加快转换进城农民和农民工身份,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研究室)

猜你喜欢
中心镇现代文明城市化
风从海上来
摩擦力催生现代文明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心镇聚集力因素研究
《中心镇视域的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简介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犬之岛》:形式主义的美学突围与现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加快中心镇的发展建设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