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0-11-04 01:48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能源局
浙江经济 2010年22期
关键词:浙江省浙江全省

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能源局

浙江省能源发展:回顾与展望

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能源局

要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能源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拓展能源供给渠道,加快能源装备科技进步,增强浙江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能源资源状况

浙江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到目前为止,全省陆域基本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也已近枯竭。受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禀赋条件的制约,浙江省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95%以上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

浙江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种齐全,资源较丰富,具有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根据2003年浙江省水力资源复查结果,全省技术可开发水电资源约800万千瓦。

根据2005年浙江省风能资源普查结果,全省陆地风能资源理论储量21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3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海岛以及沿海滩涂和山脊,内陆个别千米以上高山的山顶、山脊也有少量可开发的资源;根据2009年浙江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研究成果,全省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515万千瓦。

根据浙江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初步统计,全省农作物秸杆的理论资源量1175万吨,可收集资源量为997万吨;畜禽粪便污水年排放量6879万吨;城市生活垃圾约800万吨。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划分的我国太阳能资源四个区域,浙江省太阳能资源为全国三类地区,属可利用区域,每平方米年辐照总量约1124—1368千瓦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0—2105小时,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在6小时以上的可利用天数为153—200天,其中湖州地区、金衢盆地、嘉绍平原以及舟山地区的可利用天数较多。

根据2009年浙江省潮汐资源复查结果,全省具备开发条件的潮汐电站站址有19处,资源总量848.86万千瓦,年发电量246.61亿千瓦时,其中技术可开发量120万千瓦。

能源生产供应

2009年,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238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395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其中,从外省净调入11011万吨标准煤,净进口2944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自产率为3.4%(当量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电力:生产逐步回升,火电是主体电源。2009年,浙江省全社会总装机容量56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3%,其中净增装机容量299万千瓦。全省最高用电负荷41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5%。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发电22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6%。2009年前8个月累计发电量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进入下半年特别是9月以后,用电需求上升,电力生产增速回升。2009年,浙江境内电力装机结构为:煤电59.7%、水电11.5%、油电8.6%、气电7.1%、核电5.5%、抽水蓄能5.5%、可再生能源1.3%、余能综合利用发电0.8%。电力生产结构仍以火电为主。全年全省火电机组发电量18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1%,占比为82.4%;水电、风电和核电共发电3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占比为17.6%。全年净调入电量22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9%,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4.4%(等价值),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煤炭:主要依靠外省调入,年终出现季节性购销紧张。浙江2009年煤炭产量仅13.2万吨,煤炭自产率为0.1%。煤炭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省外调入。2009年全年共调入和进口煤炭131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外省净调入和国外净进口分别为12728万吨和396万吨。全年煤炭供应基本平稳,但年末受经济复苏、通胀预期、气候变冷等因素影响,煤炭供应出现季节性购销紧张,库存有所下降。

成品油:价格波动上行,生产供应总体稳定。2009年,国家五次上调、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年底省内汽、柴油供应平均价格已达到每吨7000元和6400元,为近年来高点。2009年,全省共进口和调入原油2519万吨,比上年增长9.7%;加工原油2502万吨,比上年增长9.8%。加工产出汽油和柴油321万吨和826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2.2%和下降3.7%。中石化浙江公司全年累计销售成品油1200万吨。

天然气:需求上升,供应趋紧。2009年,浙江天然气计划气量为17.24亿方。全省全年实际供应天然气19.09亿方,同比增长7.9%,总体满足了计划内的城市及工业用户基本用气,输气管线运行安全稳定。随着全省用气市场的发展,浙江天然气需求总量尤其是城市用气量攀升很快。11月受北方冰雪气候影响,杭州等部分城市供气出现严重紧缺局面,供需矛盾突出。

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利用量增加。2009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649万千瓦,发电量152亿千瓦时,全省水电开发率达80%。全省已投产的风电机组22.5万千瓦,年发电量3.52亿千瓦时,装机容量是2005年的近7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760千瓦,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868万平方米。全省年产沼气1.42亿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建成规模养殖场沼气发电装机容量2200千瓦。2009年底,全省有城镇垃圾焚烧热电联产装机容量50.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7.99亿千瓦时。浙江恒鑫电力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全省首个秸秆直燃发电厂,装机容量1.2万千瓦。浙江目前有江厦和玉环海山两个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150千瓦。

能源消费

2009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556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增幅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消费13276万吨,比上年增长1.8%;石油及制品消费2312万吨,比上年增长11.9%;天然气消费19.0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9%;水、核、风电消费39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24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63.2%、油品21.7%、天然气1.5%、一次电力及其他13.6%。

规模以上工业仍为能源消耗主要领域。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9039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耗的58%。其中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电力、黑色金属冶炼、造纸、化学纤维和石油加工业八大高耗能行业共耗能6568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72.7%,占全社会能耗的42.2%。其中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原料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16.2%、13.5%和10.4%。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量为1493亿千瓦时。上述八大高耗能行业共耗电944亿千瓦时,占规模以上工业电耗的63.2%。

终端消费中电力比重持续提高。2009年,浙江终端消费中电力消费23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占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48.5%(等价值),比2007年和2008年分别提高0.5和0.8个百分点。煤炭直接用于终端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煤炭占比为15.4%,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6.3个百分点。

各市能源消费增速普遍较低。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省各市能源消费增速普遍较低。增速在3%及以下的有温州、丽水、宁波和台州;3%-4%之间的有杭州、绍兴、金华和嘉兴;4%以上的有舟山、湖州和衢州,其中舟山增速最高,比上年增长5.9%。

节能降耗

2009年,浙江省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4%,在“十一五”前三年分别下降3.52%、4.18%和5.5%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大降幅。“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3%,完成“十一五”目标进度的85%,为全面完成五年节能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71、0.67、0.40和0.34。

2009年,一、二、三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为79.4%,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分别为104.1%、108.6%和92.4%。工业是节能的主战场,2009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9%,降幅低于2006年的7%、2007年的7.8%和2008年的7.4%。

2009年,八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实现下降。化学原料、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和纺织比上年分别下降11.6%、10.2%、9.4%和6.1%,降幅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黑色金属冶炼、电力、造纸和石油加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分别下降5.5%、3.8%、3.1%和0.4%。

2009年,各地均完成节能目标。其中杭州、宁波、嘉兴、金华、衢州和丽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温州、绍兴和台州降幅虽低于全省平均,但超过5%;湖州和舟山降幅低于5%,其中舟山下降4.6%,降幅最小。

能源项目建设

2009年,全省累计完成能源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电源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电力装机达到5616万千瓦,其中6000千瓦及以上装机5025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人均电力装机1个千瓦的规划目标。开工建设642万千瓦,国家核准三门核电一期(2×125万千瓦)、乐清电厂二期(2×66万千瓦)和嘉兴电厂三期(2×100万千瓦)、绍兴滨海电厂(2×30万千瓦)等项目并开工建设。顺利实现投产机组目标,全省全年投产电力装机340万千瓦,滩坑水电站(2×20万千瓦)、北仑电厂三期2#(1×100万千瓦)、宁海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等机组投产营运。稳步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秦山核电一期扩建工程(2×100万千瓦)、舟山电厂“上大压小”工程(1×30万千瓦),乐清电厂二期扩建等在建项目提前实现工程进度目标。努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三门核电二期(2×125万千瓦)、苍南电厂(2×100万千瓦)、舟山六横电厂(2×100万千瓦)等项目获得国家同意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复函。

电网投入和发展得到持续增强。全省全年完成电网投资208亿元。协调推进500千伏萧浦变、皖电东送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点电网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110千伏及以上主电网项目线路2257.1公里,变电容量2092万千伏安;投产110千伏及以上主电网项目线路2039公里,变电容量3387万千伏安,建成500千伏变电所6座、220千伏变电所23座、110千伏变电站73座。进一步加快了县域、中心城镇和新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全省基本形成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电网为支撑,网络遍布城乡、技术较为先进、各电压等级匹配的省级电网。

天然气、成品油储运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国家川气东送主干线浙江段工程。杭嘉天然气管线工程87公里主干线全线贯通,建成通气。西气东输二线浙江段主干管线于200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宁波LNG接收站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并正式开工建设。嘉兴市域管网工程和义乌市、嘉善县、长兴县天然气利用工程获得核准,适应了城市天然气利用不断增长趋势。浙能集团与中石油联合成立天然气南方管网公司筹建处,并推进金丽温管线工程等前期工作,促进形成全省“多气源、一环网”的供气体制和格局。此外,全省累计建成成品油输油管道370公里。核准了甬绍金衢油管工程并开工建设;甬台温省级成品油管道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启动,并列入省重点工程和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

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得到加强。滩坑水电站4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全省新增水电装机容量60万千瓦。大陈岛等风电场建成投产,新增风电装机3.25万千瓦,开工建设东阳东白山、苍南皇帝坪等5个风电场,装机容量9.5万千瓦。组织申报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和金太阳示范工程共45个项目,总装机容量40.8兆瓦,并建成全国最大的屋顶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即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能源与环境产业园2兆瓦屋顶光伏电站。建成投产全省首个秸秆直燃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龙游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2万千瓦,开工建设长广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和龙游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2兆瓦养殖场沼气发电示范项目。新建户用沼气池610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621处,年沼气生产能力增加0.16亿立方米。

能源科技装备

2009年,浙江能源装备制造业在总量和产业层次上都得到进一步发展,全省能源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3006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21%左右,是2005年的两倍多。2005年至2009年,浙江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20.1%。

新能源领域。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工业硅生产到光伏系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重点骨干企业,光伏电池产量达到33万千瓦,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左右;光热产业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产业发展集聚区,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产量7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销售收入约85亿元,约占全国产量的25%。风电产业初具规模,浙江省自主研发的1500千瓦风机成功下线,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整机制造能力超过65万千瓦,2009年整机制造及零配件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0亿元。生物质能、核电、水电、潮汐能等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技术全国领先,核电站用高标准管材、阀门等附件以及水电、潮汐能发电设备生产均取得较大进展。

常规电力(火电、水电)领域。到2009年底,浙江省生产火力发电机组企业只有3家,基本上以生产小型自备发电机组为主,没有大型火电机组生产企业。水电发电机组生产企业有浙富水电公司等7家企业。电力相关配套设备产业发展较快,现有电力规模以上配件生产企业33家。

输油管线(泵)、燃气。生产输油管的企业有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输气管的企业有金洲管道公司、久立集团等。

能源合作

强化省际合作。充分利用2009年能源需求增长低迷的契机,按照“以市场换资源,以投资保资源”的战略方针,开展了与宁夏、内蒙、安徽、新疆等能源资源富集省(区)的战略合作,积极参与省外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建设。

推进央企合作。省政府与国网公司、中广核、华能等中央大型能源企业建立了能源合作机制。

拓展海外合作。进一步巩固与澳大利亚、丹麦、印尼等国家的能源贸易、技术合作和交流,积极拓展国外能源资源来源渠道。

能源政策法规

加强电源项目前期管理。2009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电源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规定全省各类电源项目必须纳入能源发展规划;电源项目厂(场、站)址资源由省统筹管理,规范开发;电源项目开发权实行授权或转让制度,严格核准程序。

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2009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2009年至2012年规划期浙江省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规划目标、重点任务等,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

扶持太阳能光伏发电。2009年11月,省发改委、省物价局和省电力工业局联合制发了《关于我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扶持政策的意见》,对浙江省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实行由国家、省、项目所在地政府扶持,业主及光伏产品供应商共同承担的方式,解决投资运营的费用来源。

调整能源价格政策。一是明确省电网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二是调整电力负荷管理终端费用标准;三是调整省电网统调电厂上网电价;四是调整非省统调公用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五是提高省电网销售电价;六是降低成品油价格。

能源发展趋势

2010年能源预测。预测2010年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1.64-1.67亿吨标准煤,比2009年增长5.4%-7.3%;全省全社会电量预计2690-2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2%;全社会最高负荷4560-4674万千瓦,同比增长11.2%-14%;天然气供应30亿方左右;煤炭、成品油等供应在2009年基础上有所增长。

“十二五”能源预测。根据《浙江省“十二五”能源需求预测和保障措施研究》,同时要求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预测各方案2015年全省能源需求如下:按照GDP年均增长8%的方案测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18亿吨标准煤,“十二五”年均增长5.7%,能源弹性系数为0.71;按照GDP年均增长9%的方案测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28亿吨标准煤,“十二五”年均增长6.7%,能源弹性系数为0.74;按照GDP年均增长10%的方案测算,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2.38亿吨标准煤,“十二五”年均增长7.7%,能源弹性系数为0.77。

能源发展制约。能源发展存在“保供给、调结构”的双重压力。浙江省一次能源自产率不到5%,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能源的供给压力将长期存在。目前在浙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63%,在电力装机结构中煤电占60%。不持续降低煤炭在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浙江能源结构就难以取得根本改善,煤炭对电力发展的制约就难以根本消除,煤炭供应、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压力就难以得到根本缓解。由于煤炭在浙江保障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浙江保障能源供给和调整能源结构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矛盾和冲突,优化能源结构任重道远。

电力发展中存在外购电的必要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十一五”前四年,全社会用电量持续高速增长,用电量平均增长10.8%,比能源消费平均增速高4.1个百分点,电力供求存在较大缺口,必须通过接纳外来电力来保持供求平衡。随着浙江电力电量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浙江区外购电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浙江省统调最高购电负荷为902万千瓦,同比增长6.5%,占全省负荷的22.0%;外购电量为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约占全省用电量的17.6%。长期来看,区外购电仍是满足浙江用电需求的必要手段。但外来电受电网、电力电量掌控方式、省内落点布局等因素影响,对省内电网安全和电力电量保证存在着不确定性。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成本、技术问题。浙江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稀缺,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大多数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获得的电力、热力、燃料等产品成本偏高,与传统化石能源产品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尚不具备完全商业化发展的能力。比如,风电的发电成本是煤电的1.5倍左右、太阳能光伏发电则高达5倍以上。降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克服电网等外部支撑条件的限制,必须依赖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近年来浙江在能源科技装备领域有较大发展,但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人才和技术积累均不足,政策环境和调控手段均有待完善。特别是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急需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掌握未来能源发展主动权。

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十一五”前四年,浙江节能成效主要得益于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随着节能工作的持续推进,行业节能潜力不断被挖掘,节能空间逐步缩小。如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石油加工、化学纤维和造纸等行业2009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同比均有缩小。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趋弱。随着经济回升,浙江二产比重继续下降难度加大,有可能出现反弹,对节能降耗构成较大压力。同时,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拥有率和使用率上升,三产和居民生活领域用电快速增长,亦给全社会节能带来较大压力。

能源发展存在体制机制制约。农村电网体制、能源市场化等体制机制改革存在较大困难,有待进一步推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对能源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统筹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推动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编制能源发展规划。2010年浙江省将重点编制1个能源总体规划和4个能源专项规划,即“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规划、煤油气规划及能源科技装备规划,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将组织开展核电关联产业、风电、天然气加气站发展等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形成以能源总体规划为龙头,各行业专项规划、各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能源规划体系。

推进能源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苍南电厂、六横电厂、台州第二电厂、龙游核电等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新开工建设电力装机350万千瓦,投产机组162万千瓦。在确保乐清电厂二期(2×66万千瓦)、舟山电厂(1×30万千瓦)扩建等装机投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嘉兴电厂三期工程(2×100万千瓦)、绍兴滨海电厂(2×30万千瓦)等项目建设,争取完成重点电源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0亿元以上。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00亿元,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270公里,变电容量1368万千伏安。加强能源储运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二线浙江段、宁波LNG接收站等工程建设,推进配套的甬台温、金丽温等省级输气干线及城市管网前期和实施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甬绍金衢和甬台温等成品油管道项目,努力争取国家成品油战略储备项目落户浙江。

加强能源资源保障。落实煤炭订货合同,积极争取和落实新增煤炭供应量。积极促进中石化等大型能源企业加大对浙江成品油资源投放力度,坚持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平价供应,保证车辆和其他终端消费用油。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衔接落实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东海气等供气合同,尽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要着重抓好一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前期、核准和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完成陆上风电30万装机建设目标。建成一批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认真实施“金太阳”和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资源普查等基础性工作,积极研究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加快三门-秦山-龙游核电基地建设。力争甬台温、金丽温天然气管线开工建设,推进天然气加气站设施项目建设。

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制,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实现。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和项目。强化对年耗能5000吨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监管,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优化电力调度管理,扎实推进电力、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加强能源合作。以保障浙江能源资源为主要目标,坚持“以市场、资本换资源”的原则,进一步开展对外能源合作,努力与资源省区、央企和国外建立紧密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浙江省与新疆、宁夏、内蒙等省份的能源合作,建立浙江省与中核集团等在能源科技装备领域的合作关系。加快浙江投资山西麻家梁煤矿和安徽淮南煤电基地等项目建设,逐步扩大省外能源保障基地。推动能源企业跨行业战略重组,积极扶持煤电油气路(港)一体化经营的大型综合能源集团,增强跨省能源调运和供应能力。

提升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努力发展核电科技装备产业。进一步密切浙江省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的联系,积极引导、推进浙江企业与中核总、中广核等集团在能源装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海盐中国核电城建设,逐步扩大浙江能源科技装备产业和市场规模。积极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省重点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重点加强多兆瓦级和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设备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关键设备的研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结合国家重大能源项目的推进,依托杭氧、杭锅、中国空分等骨干企业,争取浙江在油气长输管线、大型燃机、风电关键工艺、关键零部件等重大能源装备生产和技术研发上有所突破。

推动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能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能源预测预警机制,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加强对能源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按照“多气源一环网”、“同网同价”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平衡、统一调度、统一市场、统一价格”的原则,完善天然气供气体制和格局,健全天然气运行机制。

*本文根据《2009年浙江省能源发展报告》改编,有删节。

猜你喜欢
浙江省浙江全省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