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教专业人才培养与本土民间音乐传承

2010-11-16 03:23杨华
电影评介 2010年2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花灯乡土

地方高校音教专业人才培养与本土民间音乐传承

地方二本普通或民族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应将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日常课程教学之中,积极利用课堂教育平台及教育资源,在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对地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充分体现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民间音乐传承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音乐教育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是培养各级学校需要的音乐师资基地和摇篮。“国家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到了加强高师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1]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着眼于匈牙利曾两度沦为殖民地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本国文化长期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提出并实施了拯救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理论及措施。他认为优秀的民间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他同时还认为小孩唱歌和说话一样自然,对民间音乐的传承要从儿童抓起,认为只有最好的音乐才是适合儿童的,民歌应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教材。作为培养各级学校音乐教师的人才培养机构,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有着不可推卸的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地方二本普通或民族高校(通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就更应将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日常课程教学之中,积极利用课堂教育平台及教育资源,在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对地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充分体现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理念。

一、人才市场的需求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导向

地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是为地方培养能胜任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首先要本着地方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第二,人才培养方案在强调“厚”基础的同时要突出专业特色,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用性;第三,开设本土民间音乐课程,让大学生在一定知识范围内了解并掌握相应程度的民族民间文化、音乐及其表现形式,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运用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和现代化教学资源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准确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宗旨

地方普通高校多为二本综合性院校,在教学资源及生源基本素质上与一本综合院校、专业院校是有一定差距的。故其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照搬一本大学同类专业或同类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为地方服务,以人才投放市场的需要科学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地方二本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地方培养中小学素质教育人才,人才培养就要以地方教育人才需求为宗旨。而目前有许多二本综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然照搬了一本高校同类专业或同类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二本综合院校的实际情况,以违背科学的态度对待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把学生就业置之度外,主观地、刻板地进行所谓的“人才培养”,最后导致众所周知的学生就业难,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招生难,许多地方中小学及地方音乐机构又出现紧缺合格音乐教师和高学历音乐工作者的难堪局面。这种现象不能说与扩招无关,但如果扩招后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培养目标及相应专业方向课程,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就不会有这么严重,音乐教育专业招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惨淡。由此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要准确,必须以地方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为本,科学制定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实用性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甚至跨专业的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打下宽口径就业基础,为地方培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育人才和地方音乐工作者,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体现为地方办学的理念。

(二)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

人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到专业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一个产业链。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准绳,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按照我国现行的《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的体制,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除国家统一教材的课程大纲外,给予地方学校教材15%-20%的乡土篇幅自主权”。[2]这一举措目的在于提升素质教育的同时,或者说是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有机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从地方需求出发,“1999年11月第一版山东省乡土音乐教材的出版,乡土音乐开始进入山东中小学音乐课堂”[3]。2009年7月中旬我们在做社会调查时来到贵州省铜仁地区的花灯之乡思南县。在思南县歌舞团了解到他们正在全方位传承和保护地方花灯艺术,已经完成了本土民间音乐《花灯》教材的编写。据民宗局的冉局长、歌舞团的刘团长和文化馆的吕科长介绍,他们受思南县民宗局、文体局和教育局的委托参与了思南县这套《花灯》教材的编写。这套教材由几个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其主要内容是当地花灯(花灯戏、花灯歌舞、花灯曲艺、丝弦花灯)。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考虑,在编写教材时主要强调了花灯的表现形式和唱腔。教材的编写的目的是要投入到中小学校音乐课堂,需要音乐教师来实施教学。据歌舞团刘团长介绍,将在2009年9月秋季学期投入到小学二至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使用。这无疑为铜仁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思南县民族民间音乐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并不是个别或少数现象,黑龙江省“从1993年开始,就致力于在中小学音乐课中体现地域音乐文化教育。自新课改以来,投入了很多资金,与国家音乐专业出版社合作,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融入到新课标教材中,受到教育部的肯定,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4]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编入了百分之十的本土民族民间民歌。2007年,“福建省文化厅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中指出:‘继续完善乡土教材编写,在学校进行普及型教育。在幼儿园推行闽南童谣和游艺教学;小学开设方言、传统艺术、传统技艺课程;初、高中开设闽南民俗、乡土文化等文化课。’”[5]

基于上述情况,地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确定好人才培养规格,设置好主要课程后,不得不考虑尽可能地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任选课程。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已出现校本乡土教材。“这套名为《家乡风情》的乡土校本教材是沿渡河中学历经2年时间编纂而成。教材的单元内容包括家乡名片、家乡盛景、民间文艺、土家风俗、土家美食等。每个单元涉及的具体内容比较丰富,比如‘土家风俗’中就有沿渡河镇的土家婚俗、薅草锣鼓、坐丧、整祝米酒、端午插艾蒿等。”[6]坐落在湖北恩施的湖北民族学院就是一所二本民族综合院校,其音乐教育专业就应因地制宜,做好预先准备,开设本土民间音乐课程,为地方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宽泛条件。由此人才培养观念出发,湖北民族学院相关专业已于2009年春季制定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沿用音乐教育专业已有一定合理性和稳定性的专业主要课程前提下,根据高校所在地的人才市场需求,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开设了土家族音乐与苗族音乐课程。该人才培养方案已于2009年秋季投入教学使用。

二、课堂教学是本土民间音乐传承的平台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不仅是高校所在地的人才培养基地,更是本土民间音乐传承的平台。贵州省思南县正是充分利用了中小学音乐课堂这一平台,既对学生进行了素质教育,又对思南民间音乐艺术“花灯”进行了有效的传承与保护。2006年春,民盟湖北民院支委在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时来到湖北宣恩县椒园乡庆阳坝村,调查中了解到,庆阳坝村委会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将地方歌舞“打连响”引进了村小学的体育课堂。2009年冬,我在作民间花灯“地盘子”田野调查时,通过湖北咸丰县朝阳寺乡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小陈介绍了解到,乡文化站在2008年进行当地花灯“地盘子”传承与保护活动中,也把“地盘子”歌舞融进了朝阳寺乡小学音乐课堂和体育课堂中,并举办了花灯“地盘子”大赛。这些自发行为充分说明老百姓已认识到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要从孩子抓起,看准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是本土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最好平台。民间音乐的传承,“在大力倡导子承父业,夫唱妇随,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传承西部民间音乐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艺术学校,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人才”[7]。为了更科学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地方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就必须对其专业方向课程加以合理地调整,符合当地对中小学教育人才的客观需要,开设地方民歌、花灯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等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和现代化教学资源与手段,在对孩子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使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得到良好的传承与保护,为地方教育部门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缩短其“适应期”,让他们能积极、能动地加入到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工作中。

开设本土民间音乐课程是地方音乐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我国众多的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但大量的各地乡土音乐不能编入教材。……如果所有地方高校都能把当地的乡土音乐融于音乐教学中,那我们的民族音乐何愁不振兴。”[8]各地普通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要想长久立足于所属地区,应刻不容缓地以市场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课程,开设民族民间音乐课程,适时编写本土民间音乐教材并投入使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需要,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情况已越来越普遍,对地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开设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要求也日趋强烈。“加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地方音乐课程建设,是加大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力度的重要举措,是民族音乐文化自身传承与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师资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并使乡土音乐顺利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基本保证。”[9]

立项课题

1、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立项课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及研究”(2007B176)。

2、2009年湖北民族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9J015)。

[1]王世兰《〈音乐课程标准〉与高师音乐教改》 [K]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期

[2 ]王秋芳:《关于普通高中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思考》[G]西部科教论坛 2010.9期

[3][9]崔学荣:《以山东为例,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地方音乐课程”建设》 [G]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12期。

[4]黑龙江新闻网:《我省地方歌曲写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2008.5.1。

[5]汪寄声:《福建信息:“乡土音乐进校园”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新关注点》 中国音教网省际资讯 2009.8.02。

[6]李才文、张华:《巴东沿渡河镇发放乡土教材〈土家风情〉》恩施新闻网文化频道(恩施日报讯) 2009.2.10。

[7]魏素萍:《论西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K]兰州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 20025.2期。

[8]杨建伟:《乡土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K]科教文汇 2007.2期。

10.3969/j.issn.1002-6916.2010.23.041

杨华(1962—),女,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花灯乡土
看花灯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挂花灯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乡土中国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做花灯
闹花灯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