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2010-11-17 03:12宫怀宇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7期
关键词:纠正娱乐化体育新闻

宫怀宇

摘要:目前,各媒体在关注体育赛事本身的同时,也开始对明星选手的赛场外生活、恋爱、家庭故事等进行报道,将娱乐元素融入体育新闻报道。过度追求娱乐化,即所谓的“花边新闻”,使体育报道趋于低俗化、媚俗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要改变目前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从多个方面着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新闻 娱乐化 纠正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与过度娱乐化

所谓“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对体育报道的传统外延进行延伸,将报道的内容从体育赛事本身扩展到跟赛事相关的人、事、物等方面。娱乐化的体育新闻在内容上强调文化和娱乐含量,是在充满着阳刚之气和力度美的体育赛事中渗透进娱乐性,让体育比赛好看起来,让原来的面目可憎的技术战术分析和枯燥的数字轻松起来,竭力从各种关于竞技体育的人和事中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加强贴切性。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娱乐功能本来就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之一,娱乐性也是体育与传媒结合的基础性要素之一。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因过分强调政治需求,我国的体育报道忽视和压抑了个体、人性以及对体育美与娱乐性的追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体育的政治化色彩已逐渐褪去,游戏和娱乐功能开始回归。因此,体育新闻娱乐化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体育本身的娱乐特质一脉相承的。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采取娱乐化的手法来吸引和招徕受众,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现代媒体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当前有一些媒体在体育新闻娱乐化大潮中,已经大大超越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过度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使体育新闻滑入了泛娱乐化的泥潭。

第一,体育新闻报道中喧宾夺主的现象成为时尚。一些媒体在体育赛事的报道中,不是将其报道的重点放在体育赛事本身上,而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跟赛事相关的人、事、物上,尤其是侧重于报道明星运动员的生活和花边新闻。有时一场大型赛事的报道,读者却在众多版面中看不到什么关于比赛过程和结果的翔实报道和深入的评论。

第二,体育新闻报道中低俗化趋势明显。一些媒体对“星”、“性”方面的内容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在报道中倾向于用视觉的盛宴刺激受众的欲望,用暧昧的文字挑逗人的理性。有些杂志甚至将半裸体或近乎裸体的女郎作为封面,刻意放大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尚内容,从而忽略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事实,而陷受众于无关紧要的、虚幻的娱乐之中。

第三,体育新闻报道中措辞失当,言语暴力现象严重。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媒体为了追求紧张、刺激,更多地采用了武侠化的写作手法。如:在有些体育报道中,教练成了“帅”、“掌门人”,队员成了“炮弹”、“枪手”,甚至“杀手”;比赛成了宣战、伏击、歼灭、生擒;“枪手死于自杀”,“流浪者去杀豪强”,川深两军预谋”大屠杀”等。另外,在描写国与国、队与队之间的比赛时,诸如《德意志血洗英格兰》、《高丽战车碾过巴林》、《10分钟玩死阿曼》、《森林狼加时“咬死”国王》等充满血腥味的标题比比皆是。

第四,体育新闻报道中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常常充斥着强烈的“拜金主义”情愫,以成败论英雄。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名人、冠军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报道的主流,而那些赛事成绩较差的运动员却鲜有报道。不仅如此,一些媒体还对一些运动员一时的失败或挫折大肆宣扬,置运动员的情感于不顾。

从中国体育娱乐化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产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无论怎样娱乐化,“体育”是核心词,即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本身是最根本的东西,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同于色情化,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媒体将这种体育娱乐化的内容过度地进行庸俗化报道,不仅对体育的健康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没有好处。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的负面效应

目前,体育新闻娱乐化正日益成为中国传媒界的一种风潮。其积极意义不可抹杀,但过度娱乐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影响传媒的公信力。在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中,新闻的首要功能是监督或守望环境,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而在当今“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中,体育新闻在其价值取向上,以“趣味性”作为首要标准,表现在媒体内容上,就是严肃新闻大幅下降,而休闲性的“趣味新闻”大幅上升。这使体育新闻的首要功能变成了娱乐,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新闻中出现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在给媒体带来表面和短暂收益的同时,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在的负面影响,对媒体的公信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果某个媒体过分关注一些奇闻轶事,而对正常的赛事视而不见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使那些忠实的体育迷因看不到“货真价实”的体育信息而放弃该类媒体。

大量低俗甚至色情化的报道内容,也会让人们对媒体的“报格”或“台格”产生怀疑。当媒体上屡屡出现低俗和色情的内容时,不仅会在公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也会败坏媒体自身的形象。武侠小说式的捏造虚假新闻或者蓄意夸大某种情节,还必然会使媒体招致众多读者的批评,使媒体陷入一种信任危机之中。《南方体育》连续五年来一直使用的娱乐化手法不能不对其早早夭折负有责任。这一经典案例无疑为中国体育媒体的泛娱乐化倾向敲响了警钟。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把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核心内容之一。众所周知,体育新闻有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报道体育信息、传播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明,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体育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教育,它是一种很好的教化工具,而充斥着语言暴力和缺少人文关怀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体育评论却与体育的精神南辕北辙,在满足受众低俗的体育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毁损了体育得以良性发展的社会基础,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损害了体育当事人的合法權益,严重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种种过度娱乐化现象已经或正在给体育当事人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每一次大赛结束后,众多媒体都会对一些冠军、明星作深入的采访报道,然而,有些媒体并没有深入地去采访、挖掘这些冠军获得者背后的艰辛以及家人的支持等正面的新闻,而是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深入采访”后,对明星的绯闻加以大肆传播。从王励勤、福源爱、“亮晶晶”到罗雪娟等一系列绯闻事件,在近几年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这些报道对当事人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使被中伤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失去信心,以至失去美好的运动前程。另外,体育新闻报道过多地关注体育明星们的私生活、花边新闻、体育暴力及各种小道消息等,使人们不仅不能接收到正常的体育信息,还会对体育产生各种各样片面的甚至错误的判断。比如说人们会认为从事体育就能挣大钱,可以“一掷千金”,随意去享乐,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长。

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倾向的纠正

体育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国家和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要改变目前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优化舆论导向手段。这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优化政府对社会大众的舆论导向,用新时代的精神、新的价值取向、良性的新闻消费习惯等引导大众回归正确的、健康的体育新闻消费。其二,优化对媒介的舆论导向。媒介是实现对社会舆论导向的阵地,在健康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的形成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政府从媒介的实际出发,探索媒介的常态增量空间,提高对媒介态势、机遇、挑战等前瞻性的把握,增加政府调控的可信度和質量,这样才有助于媒体扭转体育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建立、健全大众传媒业的法制、法规,加强新闻行业的他律。一、要加快体育新闻立法的步伐、加速体育新闻传播相关法律的起草,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明确媒介及从业人员的职责与义务。二、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加大对违规媒体和个人的处罚力度。三、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媒介良性发展的市场体制。寻求跨媒介、跨地域经营的理想途径,多方拓展可行性融资渠道,健全媒介竞争机制等,尽量为大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政治的、经济的条件。

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培训。目前,全国高校有600多所院校设有新闻传播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都将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因此,构建完整的新闻传播学科体系,特别是加强新闻传播伦理规范与原则的建设是学界的当务之急。努力争取在“源头”上杜绝新闻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职业道德培训是对记者加强教育的长期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常念“紧箍咒”才能确保新闻报道客观、公正。媒体应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培训,提高媒体的竞争力。

塑造媒介个性,培养依赖受众。现在媒体的信息高度同源,提供的原创性新闻很少。所以,真正能让媒介立于不败之地的不是刺激和低级趣味,而是媒介在长期的采编过程中形成的媒介特色。如独特的洞察能力、高超的加工能力以及为媒介受众所依赖的价值判断体系等。打造品牌栏目,培养受众对文章和节目的“期待意识”。

更新传播理念。一、体现人文关怀。体育新闻报道要体现对人在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决;体现对个体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存在方式的关怀,对人的本性、价值、尊严等各方面的呼唤、保护和推崇,对人的情感、理智、思想等全面的理解与尊重。改变以往单纯地以“欲求”信息代替其他信息的传播现象。二、优化体育新闻传播手段。对传统的专刊、副刊、频道进行“新闻化”处理,通过体育行业焦点等突出新闻的冲击力,同时增加新闻性来体现服务性;对体育新闻进行形态或梯度重组,细化阅读路径、收视频道,形成多头版、头条模式或者多重点栏目,以提高报道中的新闻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5(2)。

2.曹湘君:《体育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邵培仁:《传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韩勇:《体育与法律——体育纠纷案例评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为中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纠正娱乐化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浅议在教学中如何纠正学生的过错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几种错误的前概念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网络媒体下的体育新闻娱乐化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