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发生及其综合集成除治

2010-11-21 08:52
自然保护地 2010年4期
关键词:松墨松材线虫病

高 兆 蔚

(福建省林业厅 350003)

1 发病原因概述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墨天牛充当媒介,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寄主而引发的毁灭性病害。

松材线虫病,病原菌是线,中文名叫松材线虫,学名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riner et Buhrer)Nickle,属于线虫纲,滑刃目,伞真滑刃亚科,伞真滑刃属。松材线虫所在的伞真滑刃属,除已发现的松材线虫外,还有泰国伞真滑刃线虫、瑞氏伞真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奇异伴真滑刃线虫、树皮伞真滑刃线虫、伞真滑刃未定种线虫等7个种,它们都寄生在松类树种的树干和树皮上,其中树皮伞真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也是马尾松寄主新记录种,造成松树萎蔫病的,目前认定为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成虫体细长,唇区高,溢缩显著,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微增厚,中食道球卵圆形,末端宽圆。雄虫交合伞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伞刺远端膨大如盘,主要寄生于松科树种木材输脂道中。松材线虫繁殖排泄有害气体,使管道充满气体,影响树干水分输送,导致松树枯死。

2 国内外病害发生与危害

松材线虫病,最早在日本和美国发生,是美国、日本最重要的森林病害之一。现在已在韩国、葡萄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扩散蔓延。

我国最早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公园的黑松树上发现松材线虫病。1983年程瑚瑞在森林病虫通讯(4)期发表文章,称之谓黑松萎蔫病。20多年来,该病疫情已扩展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上海、台湾、香港、重庆、湖北、广西、福建等十多个省区。2002年 5月17日中国绿色时报公布,当时全国发生松材线虫病面积已达80万公顷,累计枯死松树达到3500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间接损失达250亿元。该病对于中国的松树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作用。据报道,2001年10月,鉴于中国发生的松材线虫病疫区不断扩大,欧盟对我国疫区货物木质包装材料提出了附加的检疫处理要求,致使我国进出口海岸海关及检验检疫人力物力大量增加,以防止松材线虫病随国际贸易货物木质包装传入、传出,扩散蔓延。

3 传播媒介与发病规律

松材线虫一生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主要依靠松墨天牛传播媒介,完成其侵染循环的。传播松材线虫,要具备生活史与松材线虫同步,所携带松材线虫有一定数量,同时天牛在当地有一定种群数量。

3.1 传播媒介

松墨天牛,又称松褐天牛、松天牛,学名Monochamas alternatus Hope ,属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 沟科天年亚科Lamiinae 墨天年属一种。松墨天牛成虫橙黄色至赤褐色,体长15-28mm,卵白色4mm,镰刀形;幼虫乳白色43mm,蛹乳白色20-26mm。根据1982年赵修复《福建省昆虫目录》记载,该虫在福建省各地分布比较广泛,为害对象有马尾松、黑松、柳杉等。1937年胡经甫最早在福建采到标本。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昆虫专家都采集到该虫标本。广东省林科所宋世涵等人,在《天牛生物学初步研究》中提出,广东南部松墨天牛, 1年2-3代,以2代为主。福建省有关松墨天牛的世代生活史资料极少。厦门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松墨天牛1年1.5至2代。2000年霞浦县国有杨梅岭林场调查显示,1年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如果厦门地区松墨天牛1年2代,那么4-10月份都是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危险期。安全期只有 11 -3月份,才是除治疫区木材和采伐利用的最好季节。

3 .2 发病规律

根据近5年对省内松材线虫病发生地的调查,侵入福建省的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方式有松类木质带病虫的包装物质和疫区木材运输入境2种方式,其中松墨天牛常见可寄生的树种有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等多种松树种类。松墨天牛以成虫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各不相同,最少只有几条、几十条,最多几万或几十万条,并借成虫飞出后,携带松材线虫飞翔,在松树寄啃食或产卵时,扩散传播,自然扩散距离100米左右。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结合松材线虫病的昆虫媒介系统种群发展规律,我们采用了动力学非线性微分方程,即逻辑斯蒂方程,模拟松墨天牛种群扩散指数模型为:

模型参数:No为虫口基数,r为繁殖密度。

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在对患者开展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慢性肺部功能损害的原因,肺心病患者机体长时间处于低血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会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之外,也会令血管内皮受损,这一点在急性期患者中被尤为体现,因为严重感染的原因,患者缺氧情况加重,酸中毒和免疫复合物过度积累,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受损程度,令胶原组织外露,血小板过度聚集和积累,激活凝血反应链。

实用公式简化为:Nt=0.0133·e0.4206t

联系福建省现有松林面积,据扩散方程的估测,在25年内将会出现全军覆没的危险。扣除入侵的6-7年,实质上在18年时间内,全省松林则可能全部被松材线虫危害死亡。目前全省已有29县(市)区发生危害。全面清除病源,打破病害混沌有序蔓延扩散,存于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是除治松材线虫病的基本性对策措施。

4 综合集成提出有效防控和除治松材线虫病的战略措施

4.1 要采用系统整体性思维,制定好福建省科学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的战略规则

钱学森先生在系统科学理论中提出,现阶段唯一能够有效处理复杂巨系统的方法,就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首先要采作系统整体的思维,制定规划方针,在发现松材线虫病侵染后,集中3年时间内,制定以县(市)区为单位的疫区、预防区与重点治理区的区划,联系实际,总结成功经验,综合集成一整套适合本区域的有效除治应对措施,并在实践得到实施,实现基本拔除率达标或100%的治理目标。

4.2 全面认真地进行疫情普查与监测工作

普查重点要先集中在已确诊松材林线虫病入侵的疫县(市)的火车站、仓库、码头、驻军营房、交通干线附近、无线通讯台站、电视和电力台站线路,林业科研院校、贮木场和加工点等周围的松林与松树,调查是否出现针叶黄褐色、红褐色萎蔫、整体枯死或未全部变红,调查是否有松树的天牛危害的羽化孔、蛀虫孔痕迹。疫情监测的重点对象以松树为主,定期普查以春、秋两季,人工监测重点在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对刚刚枯死的病树,分别在树干下、中、上部或靠近蛀道、蛹室部位,钻孔至树心,抽取松木木屑带回分离鉴定。树干钻孔后,还可以进行野外松树流脂情况观察。要推广厦门大学潘沦桑教授创造的玻璃测试管诱引线虫法,将玻璃管插入树干(生长锥钻孔)内,引诱松树木材管胞内线虫,进行分离鉴别。

4.3 严格疫区松木调运检疫,控制疫木出境运输

全省要禁止疫区松类木材对非疫区地区的出境运输,防止松材线虫病源向非疫区扩散,这是防控该病流行和蔓延扩散的最根本手段。疫区木材检查站要承担松材线虫病疫木调运的检疫检验任务。对运输出境的松木木材,要抽样调查是有否木材兰变,是否有松脂痕迹及天牛危害的蛀道、蛹室的木屑。对于有证出境的松木原木、锯材等,要分层随机抽取样本,或带回室内鉴定,或者推广使用厦门大学潘仑桑教授的负压真空快速检测松材线虫法,半个小时内对于木材中有否在管道中寄生松材线虫作出快速现场鉴定。

对于违法手段进行疫木运输出境的单位和部门,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从严进行处罚,追究法律责任。疫区清理的松树木材,经药物处治合格后,一般只准留在疫区,用于纤维和造纸原料。出境木材要切片或高温蒸薰处理。

4.4 要彻底清理疫区松材线虫病木

对疫区松材线虫危害疫木,选择在每年3月份以前,全部砍伐发生区的所有病死木和枯死木,后进行药物除害处理。福建省目前所有松材线虫病疫区,都是采用这种强度择伐病死木的方法。并定期检查,随时发现,随时清除,到年底实现基本拔除现有疫点的目标。对清理的病死木,及时集中袋装(聚乙稀帐幕厚度0.19mm以上)熏蒸或就地喷洒虫线清除害处理。就近集中及时烧毁或填埋。山场伐根可施溴甲烷或用线虫清堆土埋复后做到彻底清除,不留隐患。

4.5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结合的有效除治措施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引诱剂、杀虫剂和肿腿蜂防治传媒天牛。1、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域,设置诱捕器,一公里挂置一个。诱杀天牛成虫的诱捕器和引诱剂种类很多,推荐使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引诱剂,它内涵物含生物活性,诱杀天牛效果更好。福建省林科院生产的引诱剂,效果也很好。2、通过对树干注射内吸性线虫剂——松线光,以有效保护松树的名木古树,以免遭受松材线虫的传入危害。3、放养营氏肿腿蜂,在松林中把蜂管棉塞打开倒插在树干的大头针上。4、对松材线虫发生区,超低量喷洒绿色威雷,以杀死天牛成虫。

4.6 尽快建立无松类树种的生物隔离带,防止疫区松材线虫病向外扩散蔓延

建立无松类树种的生物隔离带,这在广东、湖北、安徽、山东等省都做过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一定成功经验。根据松墨天牛成虫标记放飞试验,在空旷地区最远距离250米,每年向外扩散450米,所以在疫区松树清理时,还要向外围3~5公里,建立无松类树种的生物隔离带,阻止松材线虫病向外扩散蔓延。

4.7 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广泛开展松材线虫病的基础调查与研究

要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广泛开展松材线虫病的基础调查与研究,主要内容有:1、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世代生活史;2、松类树种的线虫寄生种群区系种类研究;3、松材线虫萤光BCR测定研究;4、大批量木材中天牛体表寄生线虫快速分离与鉴定;5、松树活体早期快速测定松材线虫侵染方法研究;6、松树杂交选育抗松材线虫病品系研究;7、松墨天牛的感病真菌的测验研究;8、线虫的天敌资源研究;9、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等九个方向,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推动福建省除治松材线虫病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4.8 探讨开创“线虫治病”的创新路子

潘沧桑近期在厦门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松树上一种新种线虫,名字叫福建长尾线虫,采集样品来源自福建省泉州洛江湿地松枯死之木,分离鉴定均为同一新种,且种群数量很大,又未发现与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共存现象。由于到目前为止,对松材线虫病发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该病防治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长尾线虫又是一种食性较广的捕食性线虫,也能捕食存在于受危害垂死松树体内的松材线虫,因此,将来能否应用长尾线虫的生防潜能,走出“线虫治病”的一条创新路子,有待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M]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9).

[2] 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主编[M].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3] 高兆蔚.松材线虫病除治的复杂性问题研究[J].绿色中国,2004[9]B(理论)版: 131-134.

[4] 丁岩钦.昆虫种群生态学原论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 1980-10.

[5] 赵修复.福建省昆虫名录 [M].福建科技出版社, 1982(2).

[6] 国家林业局林业病虫害防治总站主编.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方法 [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6).

[7] 秦复牛,潘沦桑.福建省松树线虫有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5-44(5).

[8] 王宏殿,潘沦桑等.马尾松包装木的树皮象伞真滑刃线虫新记录[J]. 厦门大学学报,2004-(43).

[9] 潘沦桑.关于 Bursaphelinchus中泽名的商榷[J].厦门大学学报. 2004(43).

[10]秦复牛,钟景辉,潘沦桑. 湿地松长尾属线虫一新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猜你喜欢
松墨松材线虫病
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监测及松枯死木发生浅析
南安市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松墨天牛对树种取食差异和林区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防治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