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现状与对策

2010-11-21 08:52程樟峰朱小梅朱乐梅洪晓霞翁华军
自然保护地 2010年4期
关键词:梅花鹿野猪保护区

程樟峰 朱小梅 朱乐梅 洪晓霞 翁华军

(1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临安 311300;2浙江省安吉县灵峰寺林场 313300)

近年来,由于保护区的建立,实行了全面保护政策,人们对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增强,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护和发展,区外野生动物不断涌入保护区,导致了野生动物所需食物量的不足而向周边社区游离,破坏农作物现象。为了了解野生动物一年内所能产生的破坏程度,我们于2009年8月至9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民进行了走访与调查,并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减轻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及防止某一动物数量不断增加提供理论依据。

1 保护区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西面与安徽省绩溪、歙县二县相邻,并与绩溪、歙县清凉峰保护区接壤;北面与安徽省宁国市毗邻;南部与浙江淳安县交界;东面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遥相望。大地坐标:东经118°50′~119°12′,北纬30° 01′~30°18′。主峰清凉峰,海拔 1787.4米,系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浙西第一高峰,清凉峰保护区因此而得名,保护区总面积11252公顷。

1.2 动物资源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本区约有脊椎动物31目83科283种,其中兽类48种,隶属于8目17科;鸟类120种,隶属于14目40科;两栖类25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47种,隶属于3目9科;鱼类43种,隶属于5目11科。此外,节肢动物门种类更加丰富,据初步调查,仅昆虫纲就有1800多种。

保护区内有列入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8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黑麂、云豹、金钱豹、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6种;列为国家Ⅱ级保护的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青鼬、斑羚 、鬣羚、小天鹅、白枕鹤、鸳鸯、白鹇、勺鸡、褐翅鸦鹃、鸢 、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红隼、草鴞、红角鴞、长耳鴞、领鸺鶹、斑头鸺鶹、虎纹蛙、中华虎凤蝶、尖板曦箭蜓、拉步甲、彩臂金龟等32种;列为省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毛冠鹿等42种。

本保护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野生华南梅花鹿种群,主要分布于千顷塘保护区域的大坪溪、小坪溪、千顷塘、大源塘、干坑一带。保护区建立后,加强了保护管理措施。目前,种群稳定,数量呈回升态势。

1.3 社区情况

保护区行政范围涉及临安市国有昌化林场和昌化镇、清凉峰镇、大峡谷镇、马啸乡等4个乡镇的13个行政村,以及昌化、清凉峰镇、马啸乡、大峡谷镇等四个乡镇林场。毗邻村8个,同时还与安徽省的歙县、绩溪、宁国及我省淳安等县市毗邻。

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除有部队常年驻扎外,无其他居民;实验区内现有居民493户,1689人;保护区行政区内的农户共有3706户,人口 11271人。划入保护区的集体山林面积124165亩,农田4100亩,旱地2927亩,竹林和经济林19281亩。

本地区经济呈典型的山地社区经济特征,在临安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开发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山核桃、毛竹、笋干等,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千顷塘保护区域素有临安“北大荒”之称,交通较为闭塞。2008年,区域农民人均收入 7600元,低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9680元水平。

2 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情况调查分析

2.1 危害情况

2.1.1 危害对象

经调查,危害农作物的动物主要有: 梅花鹿、黑麂、黄麂、野猪、猕猴等脊椎动物。受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地瓜、西瓜、竹笋、山核桃等作物。梅花鹿等食草动物,所危害农作物的表现为:取食春夏之交的水稻、玉米、地瓜、大豆等嫩枝叶,至使作物绝收。野猪则表现为取食和糟蹋成熟或者半成熟的水稻、玉米、地瓜等作物,而二者都要取食和糟蹋大量新出的竹笋。猕猴主要取食山核桃、玉米、西瓜。

2.1.2 危害数量

根据保护区汇同当地乡镇、村联合踏查,并逐户登记造册,2009年野生动物造成保护区周边社区农作物受害总面积有3545亩,经济损失62.3万元,详见表下表。

2009年农作物受害面积及经济损失统计表

2.2 危害成因分析

野生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而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的现象年年发生,而且破坏农作物的面积在不断增大,人们的损失在逐年增加。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从动物的种类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保护区各项工作的突飞猛进,在带来自然生态好转的同时,也给野生梅花鹿的适栖繁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不利因素。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建立,各级政府的封山育林导致了山顶灌丛的增高、增密;梅花鹿数量的增长,与灌丛面积(尤其是拔契等刺灌面积)的不断扩大,致使适宜梅花鹿的适栖生境面积相对减少(梅花鹿为中型食草动物,在自然状态下其活动的半径起码在十几平方公里,核心区现有的生境对梅花鹿栖息地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保护区内梅花鹿适宜生境的相对减少,使得一些梅花鹿个体向边缘地带扩散,游离于保护区之外破坏农作物。

另一方面,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使保护区成为了野生动物的避难所。为此,区外的野猪种群不断进入保护区安家,使保护区内的野猪数量不断攀升。据2007年保护区与浙江林学院共同调查,保护区野猪数量达到了539头(野猪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目前估计达到600头以上)。由于近年来野猪数量的不断增加,致使产生区内的许多野猪下山破坏农作物现象 。

3 对策建议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野生动物类型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如何做好野生动物的保护,营造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和谐是保护区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保护区的重要职责。这关系到一个保护区的兴衰成败和社区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解决好这一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保护意识,强化遵纪守法观念

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通过认真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加强宣传力度来提高社区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素,增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宣传教育领域,丰富宣传教育内容,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征文比赛活动等各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3.2 积极推进重点保护动物适生生境改良工程,营造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安乐园”

清凉峰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是野生华南梅花鹿,梅花鹿是清凉峰保护区的灵魂。为了防止梅花鹿游离于保护区外围破坏农作物,营造野生动物的“安乐园”成为保护区当务之急。保护区近年来,积极加大了对保护区内的生境改良工程,采取了通道式劈抚、宽带式劈抚和小面积片伐等方式,并在小面积片伐区内种植梅花鹿喜爱的草本植物(特别是冬春季节草本),增加保护区内的食物总量,避免梅花鹿因食物问题,下山危害农作物。目前保护区正在加紧实施8100亩的梅花鹿生境改良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

3.3 建立调查与补偿机制,将补偿金纳入财政预算

对于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的现象,保护区管理局早在建局以来就推行了受害农作物每年调查一次的机制,并根据调查情况,发放补偿金,这不仅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增进了社区居民与野生动物、社区与保护区的和谐。保护区每年因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所发放给乡镇村居民的补偿金基本保持在15-20万元,但因保护区资金缺乏,只能是杯水车薪,远不能达到所需补偿资金额度,只有将野生动物破坏农作物所需的补偿资金纳入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由财政来解决所需经费,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3.4 加强管理,合理控制野猪种群数量

因保护区内野猪种群数量不断增加,而且野猪对农作物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和繁殖能力,在保证野猪种群一定规模情况下,由保护区牵头成立专业的猎捕队,通过对猎捕队员的培训,对野猪实行定点定期猎捕,有利于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也可以减轻社区农作物损害程度。

[1] 刘林云,杨士剑.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林业调查规划,2006,S2.

[2] 盛碧云,张良斌.清凉峰保护区野猪种群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华东森林经理,2008,3.

猜你喜欢
梅花鹿野猪保护区
萌萌的小野猪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梅花鹿和棉花
贪玩的小梅花鹿
贪玩的小梅花鹿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智慧的野猪
梅花鹿养殖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