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穴电针治疗中枢性面瘫30例

2010-11-23 08:15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213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
关键词:鼓腮中枢性全息

黄 亮 翟 佳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213000)

中枢性面瘫是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轻度面瘫可自行恢复,但较重面瘫不但使患者颜面不正,还可导致误吸、肺炎、吞咽困难等多种并发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以全息穴电针为主治疗中枢性面瘫的方案,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1.1 入选标准 ①首次发病;②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病程在 3个月之内,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脑卒中的中枢性面瘫患者;③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在48h内无进展,Glasgo意识评分在8分以上;④治疗时间达2周。

1.1.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脑卒中史遗有面瘫患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③脑出血手术后患者;④采用过溶栓治疗的脑梗塞患者。

1.2 研究对象 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康复科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人。男女各15人,其中脑梗塞18人,脑出血12人;对照组30人。男女各15人,其中脑梗塞19人,脑出血11人。两组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病程经SPSS软件包行非参数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体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临床症状:鼓颊不能、漱口漏水、吃饭时患侧食物滞留,额纹存在,伴同侧肢体瘫痪。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一般药物对症治疗。②面神经功能训练,如鼓腮、示齿、咀嚼训练,以及手法按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息穴电针治疗:依据张颖清先生的四肢长骨穴位分布,全息律可以定位四肢全息穴位分布,在四肢各节肢系统的远心端是头穴。取穴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颧髎一组;四白,阳白一组;百会,风池一组。用1.5寸不锈钢毫针进针0.5~1寸,得气后留针30min。在针柄上连接G6805电针治疗仪,施以断续波,频率120~240次/min,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日1次,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10个疗程为一阶段 。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鼓腮正常吹口哨无障碍,无漏水及颊部留食。好转:治疗后大部分症状消失,鼓腮正常,吹口哨正常,偶漏水及颊部留食。无效: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一阶段的治疗,按拟订疗效判定标准评估,见表 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中枢性面瘫是面神经核上性受损,表现为下部面肌瘫痪,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均有别于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不仅可导致颜面不正、吞咽困难,而且使卒中患者误吸、肺炎发生率增加,影响卒中患者预后。笔者以全息穴电针为主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采用全息穴电针疗法治疗,调节脑部血管神经功能,尤其是增加脑部血流,改善血管弹性,特别是脑梗塞病灶周边亚健康组织的血液供应,提高缺血性脑组织对缺氧的抵抗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电针应用于卒中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如黄伟等发现,电针急性脑梗死大鼠百会、水沟穴能降低大鼠血浆t-PA、PAI-1水平,改善梗死区的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1]。易玮等观察了不同时间段MCAO大鼠缺血区皮层 NGF的表达及电针大椎、百会对其干预作用,发现电针可以增加大鼠脑缺血区皮层NGF的分泌和表达时程[2]。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由神经元自身所支配的靶组织产生的特异蛋白分子,通过神经元轴突逆行运输到神经元胞体,与特异的神经细胞受体结合,激活细胞代谢,调节细胞生长。病理情况下,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以上种种研究表明全息穴电针对中枢神经元有保护和恢复功能作用,中枢性面瘫病位在中枢神经元,其疗效不言而喻了。由于时间所限,随访时间较短,期待今后的大样本研究。

表1 两组患者经一阶段治疗后疗效比较 (n)

[1]黄伟,吴绪平,王述菊,等.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 I-1含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7,22(5):300-302.

[2]易玮,许能贵,汪帼斌,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1):35-38.

猜你喜欢
鼓腮中枢性全息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投影"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