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115例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0-11-27 00:41易光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胆汁酸肝炎肝病

易光明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肝病患者115例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易光明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方法:对肝病患者115例和健康成人60例的总胆汁酸(TAB)及部分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所有肝病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都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有较大意义。

总胆汁酸(TBA); 肝功检查;诊断

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在肝细胞微粒体中转化合成而来。胆汁酸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十分密切,胆汁酸分泌到胆汁中并随胆汁进入肠腔,形成胆汁肠-肝循环[1],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酸代谢和排泄的改变,能够及时反映肝功能的异常状态[2],尤其是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时,其含量的改变及改变幅度的大小对相关疾病的诊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TAB的诊断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它列入肝功能的常规检查。我们对肝病患者115例和健康成人60例的TAB及部分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各型肝病患者115例,其中急性肝炎52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28例;另选取同期各种理化指标均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两组被检查者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lt;0.05)。

1.2方法在日本Olymp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提供的TAB试剂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项肝功能常规指标。

2 结 果

所有肝病患者血清TAB、ALT、AST和GGT都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见表1。

表1 各组被检查者血清TAB及三项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

注: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lt;0.01。

3 讨 论

正常人末梢血中胆汁酸含量极低,这是因为胆汁酸在肠腔内部大部分被重吸收回肝脏,肝细胞又能特异、高效大量吸收摄取,再次循环,因此,在肝细胞轻微损伤时,血中TAB的浓度即很易升高,比其它常规肝功能指标更为敏感[3]。

本文结果显示: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AB与其它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我们对其中30例急性肝炎病人进行随访,经治疗有24例TAB浓度下降到12μmol/L以下,追随1年未发现转变为慢性肝炎;有6例TAB浓度持续维持在25μmol/L以上,发现均转归为慢性肝炎。我们认为血清TAB的检测不仅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肝病预后的判断亦有很大帮助。

[1]尹惠卿,刘新郑,毛红丽. 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及胆汁酸测定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44-245.

[2]杨国昌,许叶,吕邦大. 血清总胆酸酶法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检验杂志,1997,15(6):323-324.

[3]康格非. 临床生物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81.

[编辑] 一 凡

2010-09-18

易光明(1968-),男,湖北荆州人,主管检验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4.031

R446.11

A

1673-1409(2010)04-R065-02

猜你喜欢
胆汁酸肝炎肝病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