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党的干部交流制度

2010-12-05 01:06张书林
党政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干部交流制度

○张书林

规范党的干部交流制度

○张书林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创新干部管理机制,必须“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这就再次强调了干部交流制度对培养锻炼干部和完善干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引起全党、全社会对干部交流制度、干部交流工作的热切关注。

一、推进干部交流的意义

1.推进干部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一个层次上工作,不进行交流锻炼,对培养锻炼干部是很不利的。因为它会使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产生懈怠心理,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能力素质、不重视发展完善自己,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像井底之蛙一样,认为天空和舞台就那么大。通过不断推进干部交流,多岗位、多角度、多层次培养锻炼干部,就能够持续激发干部的求新求变意识、释放干部的内在潜能,使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争、积极健康的精气神、不懈进取的阳光心态,这对于干部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2.推进干部交流是优化领导班子的需要。实践证明:如果根据合理配备班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推行干部交流,将能够完善班子结构所需要的干部交流进来,不仅会事半功倍,而且能够达到在短时间内改良优化班子结构的目的。干部交流能够弥补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气质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迅速优化班子结构,以保证班子成员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岗相适,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工作水平。通过交流,原本结构不合理班子的群体结构就能够得到优化,班子的老化问题、低效率问题、不团结问题、近亲繁殖问题、作风懒散问题等等,也都会得到有效解决。

3.推进干部交流是反腐倡廉和防控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通过定期推进干部交流,让一个干部在一个岗位、一个地方的任职有固定的期限,而不是无限期的,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干部的关系网、人情网、宗派网就不容易形成,也使干部有效避免了因为人情上“磨不开”、“不得已”,因为监督乏力而大搞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这就会大大延缓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因此,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应用到干部交流对防控干部腐败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描述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4.推进干部交流是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干部易地、易岗、易职交流,虽然在工作上、生活上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它却可以使干部在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阻挠、没有任何羁绊的环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才华、放手大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党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干部交流制度运作中的困境

干部交流工作为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锻炼培养干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干部交流工作的现状还却不尽如人意,在运作中凸显出许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受到“官本位”意识和“干部能上不能下”观念的影响,干部交流工作推进的阻力首先来自思想认识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对干部交流工作重视不够,认为交流不交流对党的事业益处不大,大家干的都是共产党的事业、共产党的工作,谁干都一样、在哪干都一样。一些被交流的干部认为自己被确定为交流对象,被平职交流出去是因为自己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工作成绩、群众基础上出了问题,是被发配和排挤出去的。社会民众也通常认为,那些从好地方、好部门、好岗位被平职交流到差地方、差部门、差岗位的干部,要么是无德无才“被当作包袱甩出去的”,要么是人际不合混不下去“被当作牙膏挤出去的”,要么是犯了错误“被当作犯人发配出去的”。这些思想观念上的不正确、不恰当认识,对干部交流制度的健康顺畅运行直接形成强大冲击。

2.主要领导在干部交流中的权重过大。干部交流是一种组织行为,不是“一把手”、主要领导的个人行为,领导者个人无权决定某一干部是不是应该被列为交流对象,更无权拍板决定交流干部的去向。但现实的干部交流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却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中恰恰是“一把手”、主要领导最终决定干部交流的走向与结果。由于“一把手”在干部交流中事实上的主导性甚至决定性作用,造成了“一把手”在干部交流中的权重过大,干部交流变成了“一把手运作官”。于是,希望被交流出去的干部找“一把手”、希望不要被交流出去的干部也找“一把手”,希望交流到好岗位的干部找“一把手”、希望跳出原单位烂摊子与是非之地的干部也找“一把手”,干部交流又成了“官运作一把手”。

3.干部交流的计划性与规划性不强。在目前的干部交流中,计划性缺乏、没有长远规划的盲目交流、随意性交流、组织意图主导下的交流等问题仍然是存在的。如有的地方在干部交流中存在着该交流的不交流、不该交流的乱交流的问题,按规定应该交流的干部因为与主要领导“走得不近”,长时间得不到交流机会,而按规定不该交流或不该频繁交流的干部,却因为主要领导的支持而两三年就可以通过交流“上一个台阶”。有的地方的干部要么长时间不交流,要么一交流就是班子“大换血”,不按计划控制交流比例,盲目进行干部队伍大调整、人事安排大变动,结果导致领导班子的普遍不稳定,工作的连续性受阻。等等。

4.干部交流中的“挑肥拣瘦”问题开始凸显。在目前的干部交流中,特别是在确定交流干部的去向问题上,已经出现了“争吃软馒头,不理硬窝头”这样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上级机关中的干部不愿意平级交流到下级机关,除非是提拔性交流,而下级机关中的干部即使平调也愿意挤破头涌向上级机关;实权大部门的干部交流到实权小的部门难,有实权部门的干部交流到没有实权的部门更难,而没有实权部门的干部即使降一级也愿意被交流到有实权的部门;经济待遇条件好的部门、地区的干部,不愿意被交流到经济待遇条件差的地区和部门;等等。

5.干部交流成本不断加大。事实表明,推进干部交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了运作成本。第一,干部交流中的迎来送往费用构成的成本。第二,交流干部的就餐费、住宿费、交通探亲费构成的成本。群众中流传的“干部交流,浪费汽油”就很说明问题。第三,交流干部扎根下来以后家属随调所产生的家属随迁费、购买房产费等费用,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第四,交流干部正式进入角色之后,其原单位领导、同事以及亲朋好友去“看望”交流干部以增进感情,所产生的各种接待费用。

6.干部交流配套制度建设滞后。干部交流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着眼于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但就目前来看,配套制度的建设还远远不配套,与干部交流制度密切相关的许多制度,都没有充分建立健全起来。主要的是:第一,交流干部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我们对交流干部政绩的考核采用的是干部考核的一般方法和通用标准。这种考核制度是不充分的,原因就是交流干部的工作基础、出政绩的条件和方式是不一样的。第二,干部交流的后勤保障制度不规范。干部交流不光是干部个人的去向问题,也涉及到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住房安排、交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妥善研究解决。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制度仍然不完善,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的制度规范,这就使得各地操作起来随意性很大。

三、规范干部交流制度的对策

要使干部交流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就必须从着力解决干部交流制度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健全完善干部交流制度。

1.创新干部交流观念。基于一些领导者、被交流对象、党员群众对干部交流存在的不正确思想认识,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干部交流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和党员群众全面认清干部交流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干部才有资格获得交流机会、干部交流有哪些积极意义、如何科学认识和看待干部交流等问题,从而首先从思想认识上纠正对干部交流的各种偏见,确立干部交流的新观念,并能够自觉理解、支持、参与到干部交流工作中来。

当然,真正从思想上对干部交流工作形成支持,仅靠观念的创新还是不够的,更要注重理念的创新。因为理念是更深层次的观念,它往往是行动的指南,理念不改变,相应的行为模式就无法改变。从存在的问题和整体需求来看,规范和推进干部交流,必须着眼于确立和创新人岗相适理念、“无病”交流理念、双向同意的理念、适度交流的理念,等等,以理念的革新引领干部交流制度的健全与发展。

2.制定科学的干部交流规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约干部交流规范化运作的一个重要性因素就是缺乏科学的计划与规划,以及由此造成的交流无序与混乱。为此,规范干部交流必须致力于制定干部交流的规划书与计划书,推动干部交流有计划、有规划、有步骤地展开。第一,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干部交流的长期规划。长期规划的制定不能靠关起门来凭空捏造,必须以当前干部交流的现状为基点、以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为导向,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战略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科学预测干部交流的发展趋势,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未来若干年干部交流的规划书。与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相适应,长期规划通常可以设定为两种:五年规划和十年规划。第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干部交流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要将年度内应该交流的职位、人员、去向、动因等问题予以登记造册,以备指导交流操作。第三,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干部交流的执行方案。交流执行方案应该明确规定干部交流的范围、重点、方式、时间、流程等具体问题,以保证干部交流的有章可循;交流执行方案必须致力于解答“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进行交流”、“为什么交流此干部而不是彼干部”、“为什么把干部交流到此岗位而不是彼岗位”等一系列干部群众最希望了解的问题,以消除疑虑、化解潜在纷争。

3.推行干部交流党委票决制。

为防止主要领导、“一把手”在干部交流中的权重过大、干预过多所导致的干部交流公开、公平、公正、公道丧失,以及隐藏于其后的腐败魅影,必须从制度设计上杜绝干部交流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显然,推进干部交流党委票决制就是一个必然的制度选择。干部交流党委票决制能够有效阻塞“一把手”个人在干部交流中的超大型决定权。因为按照票决制的规定,“一把手”的一票跟其他党委委员的一票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推行干部交流党委票决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干部交流是组织的集体决策行为而不是“一把手”的个人行为,也能够从根子上杜绝干部交流中的种种暗箱操作、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切实起到净化干部交流环境、让干部交流在阳光下运行的功效。

4.探索扩大干部交流多种实现形式。规范干部交流,形式很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形式不科学,内容也规范不起来。所以,必须着力在探索扩大干部交流的有效实现形式上下功夫。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的要求,我们要重点探索扩大以下干部交流实现形式。第一,以锻炼年轻干部为导向的培养式交流。第二,以优化班子为导向的调整式交流。第三,以规避腐败风险为导向的回避式交流。第四,以改善工作环境为导向的轮岗式交流。第五,以满足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式交流。第六,以治病救人为导向的挽救式交流。

5.建立健全干部交流配套制度体系。鉴于干部交流的配置制度建设滞后,已经影响到干部交流规范化推进的现实问题。规范干部交流制度,必须致力于建立健全干部交流配套制度,以优化干部交流环境,保障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近期要着力研究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套制度。第一,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激励机制。在同等条件下,经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部门交流过来的干部,要优先考虑使用;经过在艰苦边远地区、复杂环境、重点建设工程和基层经受锻炼的交流干部,要优先考虑提拔;在交流任期内树立辉煌政绩的干部,要优先考虑重用。第二,完善干部交流后勤保障制度。要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成型的操作办法、干部的生活习惯与意愿等,在不违反艰苦奋斗原则、不搞特殊化的前提下,通盘考虑尽可能把交流干部的住房问题、家属问题、保健问题一次性解决到位。第三,建立健全干部交流跟踪培养制度。干部交流到位以后并不意味着一切就万事大吉了,还必须做好对交流干部的跟踪培养工作。要通过定期谈心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交流干部的思想状况、思想波动,及时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定期听取交流干部的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开展实地调研等;定期组织交流地的党员群众对交流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评议;等等。第四,建立干部交流成本控制制度。应该致力于探索建立与干部交流的不同职位相对应的住房制度、公务用车制度、生活补贴制度、接待制度,控制干部交流中的迎来送往,不搞这样的既浪费资财又败坏党风、社会风气的行为。第五,完善交流干部政绩考评制度。要从防控交流干部任职的短期行为入手,扩大考评参与主体,建立由上级领导考评、下属分管单位考评、同事考评、专家考评、社会群众考评、专门考核小组考评、纪检监察部门考评等各个方面的考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第六,建立健全干部交流监督制度。保证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开展,相应的纪律约束和监督制约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致力于建立健全干部交流监督制度。明确主要由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监督交流人选的选定落实情况、交流决定的执行情况、交流程序的履行情况、交流干部的到职情况、交流干部材料的真实性、干部交流中的以权谋私和腐败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对不服从交流决定的被交流对象要就地免职或降职,违反交流纪律或者执行纪律不严格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等等。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陶柏康)

猜你喜欢
干部交流制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