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途径研究

2010-12-08 19:56黄群玲夏义山余少媚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设施指导员

黄群玲,夏义山,余少媚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东 中山 528436)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途径研究

黄群玲,夏义山,余少媚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东 中山 528436)

对国内外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现状分析,提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通过高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社区和社区优秀的人力资源通过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教练员和指导老师等途径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

早在199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1995年7月国家教委在关于《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意见》中指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是使学生科学、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说明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高度重视,而青少年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是重中之重。也正因如此,我们国家大部分体育场馆的建设都集中在学校。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简称《条例》。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大众体育、全民健身进行的系统的全国性立法,为保障人民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对于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教育阶段,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转入社会体育自我教育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在校接受终身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在《条例》实施后,高校体育如何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1.1 发达国家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研究

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主要是通过俱乐部进行联系。欧美一些国家注重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通过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促进与社区的交流合作;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还建立了互动社区,以社区带动学校的形式促进体育发展;美国与英国以大学城带动社区发展的形式促进体育的开展。随着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与发展,体育俱乐部 已成为大众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如法国平均345人拥有一个体育俱乐部,瑞典 240人、荷兰 520人、日本 80%以上市镇村有体育俱乐部,葡萄牙、韩国等体育俱乐部发展迅速,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也将群众体育逐渐转向了社会,转向了俱乐部[1]。在德国 3个公民中,就有1人参加某一专项的体育俱乐部,作为学生,除了在学校中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还积极地参加社会体育组织,实际上,即使是校内的体育俱乐部,也加盟了社会的体育协会,成为社会体育组织的组成部分,不少学生是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德国学生的课余体育纳入了整个社区体育的体系之中[2]。

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日、美两国对社区体育设施配套标准非常具体,并各自形成自身的特色。美国的社区体育中心也可称作为休闲体育公园,大致分为5个层次:小型公园、街区公园、社区公园、管区公园、地区公园,配置中更加注重了自然景观与体育设施的相互融合。例如,社区公园的面积要求是50~400英亩,就必须保持大约20~40%面积的自然景观。其中除常规体育活动场地外,还要有高尔夫球场、儿童游戏场、野餐区域运动场 、游泳池、自行车与徒步旅行道等运动设施。日本社区体育中心是以人均体育面积为标准建设的,项目固定。日、美二国在社区体育中心的建造之初,根据相应的法律与法规,设计者必须要对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特点和体育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对现有的体育设施的配置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大限度的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以确保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落到实处[3]。在日本和美国,学校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场馆都是互为开放,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1.2 国内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现状

1.2.1 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随着中国社会体育改革的深化,人们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对自身健康价值逐步注重,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社区体育的发展在横向上突破了以往群众体育的管理体系,在纵向上群众体育深入到了城市的基层。当前社区体育概括起来有以下6大特点:组织形式基层化、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型结合、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活动场所非正规化。目前困扰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开展原因有很多,如场地设施不足,缺乏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资金严重不足,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短缺,社区体育理论滞后等等,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场地问题,一个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问题,其中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是影响困扰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开展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

1.2.2 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相对优势

(1)师生数量大幅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低于10%,处于精英阶段,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1%,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决定后,高校招生数大幅增长,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0.5%,2004年中国高校毛入学率超过19%,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4]。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4%。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25%[5]。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高校体育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据教育部颁布的2009年12月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校体育教师已达56 156人,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达19 231人,占总人数的34.25%[6]。

(2)体育场地设施较快发展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的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 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 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与中、小学及社会上其他同类场地相比,高校体育设施具有质量高、设备相对比较完善的优势。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本科教育评估及其他评估活动,对高校的体育场所的面积和设施有明确的要求,又进一步促进高校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各高校每年均安排数额较大的体育运行经费,用于购买体育器材、维护体育场地以及各类竞赛的支出,所以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质量还会不断提高。

(3)体育书籍大量增加,科研水平日益提高

各高校均拥有图书馆,藏书以数十万乃至百万册计,其中关于体育的书籍也是不可胜数,而体育院校、系等部门还拥有专门的体育图书馆,体育书籍更是丰富。随着高校的发展,各类实验室不断建立,体育科研水平迅速提高,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的研究不断深入,体育锻炼方法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运动处方更多运用于实践。

2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途径

一方面高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可以与社区资源共享,如场地设施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这一方面正是社区体育所缺少的;另一方面社区也有高校所缺少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如世界冠军等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和高级教练员等也正是高校体育所急缺的,另外,社区的山川、河流、俱乐部以及民间体育等物质资源也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的源泉之一,所以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资源共享。

2.1 高校通过提供场地设施、开办培训班和提供信息和体质监测服务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

2.1.1 高校通过提供场地设施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

《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条件。但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第一大因素就是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匮乏。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m2,”约是美国的1/16[7],“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 而这个数字在欧洲为25个左右[7]。据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在我国现有的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 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 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开放利用,部分场馆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基本闲置,这与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形成鲜明对比。如果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对外开放,为公众服务,这样就可缓解社区体育缺少专业场地的问题,促进社区体育发展。也可以进一步丰富附近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使专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发挥最大作用,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还可以收取必要的费用,为学校解决维持设施运营的开支,可谓多赢。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能真正做到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少之又少,当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安全问题、管理问题、资金问题、法律监督问题等等,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最主要的是政府主导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把《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落到实处,把“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位才是问题的关键

2.1.2 高校通过开办各种体育培训班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 针对目前社区居民体育能力比较薄弱的特点,高校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班。如游泳、跆拳道、太极拳、武术、网球、篮球、足球、瑜伽、健美操,少儿体操等,既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高校体育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助于良性循环。

2.1.3 高校以为社区提供信息服务和体质监测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是体育人才集中的地方,拥有大批的体育科研成果,广泛和前沿的体育信息。高校体育可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将其成果和体育信息推向社区,逐步建立科学的健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锻炼方法,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锻炼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机构,实现信息服务资源共享。高校有专门针对学生的体质监测机构,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协助相关部门为社区居民开展体质监测服务对居民的体质健康进行调查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2.2 高校通过培养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高校教师担任指导员等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

2.2.1 高校通过培养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 《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高校可以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于社区体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我国有43万名非职业体育指导员和近2万名职业体育指导员[8]。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结束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将要发展65万人[9],与总人口比例达到两千分之一。目前我国城市基层社区中还没有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业余兼职的、从体育爱好者中产生的,且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大专以上毕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的13.87%[10]。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员偏少,仅有3 500多名[8]。为了不断提高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上海、武汉、沈阳、西安、成都、天津、广州体育学院设立了8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各省市区和基层县区也按要求相应建立了培训基地或培训站点,形成了国家、省区市、地市四级培训体系。除此之外,其它体育专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学院(系)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也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一方面要指导和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他们作为体育文化传播者,通过推广、普及大众体育项目、体育运动处方及体育保健知识等,在推动社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拓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已经颁布了游泳、攀岩、滑雪等14个项目的体育场所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的强制性标准[8],《条例》也规定:“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我国从事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较少,还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而且由于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直接关系人身安全,所以准入门槛较高,这就更需要受过专业教育的学生从事此项工作,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相应专业的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于社区,可以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社区可以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实现双赢。

2.2.2 高校还可以为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培训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可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培训,不断提高指导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指导水平。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了解当前社区体育的需求和存在问题,而且可以把它应用到教学中,更有利于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

2.2.3 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为社区居民服务。在专业健身中心、俱乐部、健身房、社区的晨练和晚练点中都可以看到高校体育教师的身影。在国家级指导员中,高校体育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他们大多忙于培训低层次指导员 ,很少具体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我国裁判员队伍大多来自于学校体育教师,尤其是高级别裁判员高校教师居多。高校教师在承担正常的校内工作外还承担各级各类的裁判工作。

2.3 社区优秀的人力资源通过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教练员和指导老师等实现资源共享

社区体育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社区内,在体育知识、技能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体育组织。一些高校在场馆开放过程中聘请社区专业人士,如退役优秀运动员,世界冠军等担任场馆开放的指导老师,受到公众的欢迎。有些高校场馆开放承包给社区专业公司管理,有利于高校教师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高校提供场地,社区提供管理人才,既可以积极探索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新方法,又可以充分实现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资源共享。

高校聘请社区专业人士担任高校兼职教师,有些高校还聘任专业队的高级教练员担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一些专业队或企业、社区等业余组织也聘任高校高水平的教练员或高校专业的科研人员担任专业队或业余队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等等。

2.4 社区可以提供物质资源和邀请高校师生为社区组织体育比赛与高校实现资源共享

2.4.1 社区可以提供物质资源与高校实现资源共享

社区物质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山川河流、公园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等。很多学校也在着力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当地的物资、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由体育教师、社区体育人士及在校大学生共同参与开发新课程,来满足和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如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开设了野外生存、登山、拓展运动等课程,让学生利用当地社区山川河流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

2.4.2 民间体育也是高校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比赛项目和体育游戏等正在成为高校体育课程开发的内容,在一些地区已经进入高校课堂。少数民族项目如毽球、珍珠球、木球等;民间游戏项目如打陀螺、斗鸡等。

2.4.3 社区可以邀请高校师生为社区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实现资源共享 长期以来,体育比赛主要集中在学校、工厂、企业、机关,而社区组织的比赛相对较少。社区可以邀请高校师生为社区组织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发动全民参与意识,如组织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联谊赛等。通过此类活动可以激发高校师生参与社区体育的热情,尤其对在校生作用更为突出,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在校生了解社区和毕业后继续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创造条件,促进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应尽量创造机会,引进体育院校毕业的专业社会指导员,设立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项特长,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我国一些高水平俱乐部分布于社区,高校可以通过代培训的方式培养高校运动员或教练员,提高高校运动队的整体水平。

3 建 议

(1)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全民健身条例》的指导下完善体育监督反馈和体育绩效评价制度,使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落到实处。

(2)政府应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扶植力度,以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增加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对社区体育的管理和资金投入。

(3)大规模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大幅增加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数,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加强对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在职培训,提高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国民体质的健康发展。

(4)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体育的管理和建设,鼓励企业、单位或个人投资兴建体育场馆,鼓励企事业单位对社区开放体育设施。

(5)积极探讨高校在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为高校提供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常态化并发挥更大作用。

[1]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201-211, 56.

[2]李 海,董永顼,闫 华.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体育对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进程启示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4) : 8-10.

[3]尹 玲.关于我国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存在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9) 28-31.

[4]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 超美国成世界第一. http://www.cpirc.org.cn/news/rkxw_gn_ detail.asp?id=3411.2004-10-29.

[5]刘 丹. 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25%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 php?id=254064.2007-06-28.

[6]高等教育分学科专任教师数(总计)http:/ 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1 info1261558924658151.htm.2009-12-23 .

[7]钱文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85-88.

[8]刘鹏解读全民健身条例[ EB/OL].http://www univs.cn/newweb/channels/service/special general/2009-10-19/1255940313d931178.html 2009-10-19.

[9]《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年)规划[Z]. 2001.

[10]王志刚,朱 霖.有效提高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及数量的对策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2) : 119-121.

[11]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 体育学刊, 2009, (6) : 14-19.

[12]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 (3) : 24-26.

[13]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Z].2005.

[14]全民健身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 2009.

[1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Z].国务院, 1995.

[16]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意见[Z]. 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5.

[17]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 149.

Study on Resource Sharing of College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HUANG Qun-ling, XIA Yi-Shan, YU Shao-m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ongshan Torch College, Zhongshan 528436, Guangdong China)

By analyzing collegiate sport and community sport, a method to achieve complementarily and sharin of resources between collegiate sport and community sport is proposed. E.g. University sports facilities can be open to the public, university cultivates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to serve the community and the community through excellen human resources as a part-time university teachers, coaches and tutors. Etc. These ways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Collegiate sport; Community sport; Resource sharing

G807.0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4-0023-05

book=2010,ebook=131

G807.0

A

1008-2808(2010)04-0023-05

2010-06-02;

2010-07-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LB070498)。

黄群玲(1968-),女,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设施指导员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比亚迪集团扶贫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盼头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