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变迁及其发展

2010-12-14 03:28徐海楠
关键词:范式价值政治

侯 勇,徐海楠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学生处,安徽马鞍山 24303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变迁及其发展

侯 勇1,徐海楠2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学生处,安徽马鞍山 24303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而发生嬗变:从政治话语的“生命线”范式转向科学化时期的“功能论”范式,再向学科化时期的“价值论范式”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发展的着力点要在超越其转换偏差的基础上,以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发展为起点,以契合社会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

价值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范式

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长的逐步显现,又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转换既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轨迹,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向横向和纵向扩散发展,承载和影响学科发展的转型与现代化。因此,追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价值范式转换,审视其转换特点和缺陷,并对其现代发展进行思考,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展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的理解

“范式”这个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概念,是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并进行集中阐述的。他认为“范式”主要是指科学研究中“那些公认的科学成就,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一种在新的或更严格的条件下有待进一步澄清和明确的对象”[1],“范式”是科学共同体成员所持有的价值、信念、理论和方法的共识。库恩将科学的发展描述为由一种范式向另一种范式转换的“科学革命”跃迁,一旦范式被科学共同体坚持和使用,前科学时期的混乱就此终结,进入常规科学发展时期。范式的转换是科学革命的重要标志,范式的转换促进科学的发展。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形成范式,那么只是处在前科学时期,一旦形成了统一的范式,就进入渐进性发展的常规科学时期。循此可推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跃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科学发展时期的标志,其价值范式伴随着社会变迁和转型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科学革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前科学向科学的渐次迈进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在古代西方的伦理学、政治学、诗学中都包含了关于善恶、正邪、美丑等基本价值的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利之辨、利害并存、祸福相依、美丑并生等思想都给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提供了丰富知识性养料和重要理论借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存在着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学术本位论、功利至上论、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发展需求统一论[2]5种大学教育价值争鸣,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试图对教育价值范式进行研究和追问的愿景,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提供重要的思维借鉴。目前我国对价值范式的考察主要有4种代表性观点:①“意义说”,认为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发展的意义,界定了价值的真、善、美的指向性;②“需要说”,把价值界定为客体对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③“效用说”,突出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关系;④“目的说”,认为价值表征人类合目的性要求。4种价值范式按不同标准对价值本质、含义等进行了考察,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价值范式的多种理解,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批判与借鉴,但上述理解大都从需要或效用角度理解,而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效用有用与无用之别,无法摆脱“价值即效用”的片面,特别是片面强调人的目的性,易导致主观价值论的产生。

在对“范式”和“教育价值”借鉴基础上,笔者以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的母体中产生并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和面貌的核心命题,是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范畴和认识工具,既为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提供观念和认识工具,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共同体成员正确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一定思维方式、方法、模式、经验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形成标志或划分标准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明确而公认的基本范畴作为其理论核心,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内所认可的核心范畴是什么的问题;二是把基本范畴作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工具,即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什么”的认识问题;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作用问题。

二、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的“里程碑式”转换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嬗变不仅契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先导的需要,而且也耦合了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转型,呈现出鲜明的“里程碑式”转换轨迹:从前科学化时期政治话语的“生命线”范式向科学化时期学理话语式“功能论”范式再向学科化时期价值哲学“价值论”范式提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的重要表征。

1.政治话语的“生命线”范式

在长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实践中,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单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政治话语式的关注为主,“生命线”、“中心环节”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所作出的最形象、最本质的概括。如《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明确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55年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1978年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生命线”范式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价值: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优良传统,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为其他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引导作用,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处于前科学发展时期,“生命线”范式是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发展的基础,但同时由于阶级性和时代性局限,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范式面临着科学化转换的迫切要求。

2.科学化时期“功能论”范式

1984年,高校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后,陆续建立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点4个层次专业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进入学理话语关注阶段,其显著特征是学者们谈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功能多,主要有3种观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导向作用、保证作用、育人作用、协调作用和激励作用等[3];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证、导向、凝聚、激励、调节、转化等6大功能[4];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职能可分为根本性社会职能和具体性社会职能,根本社会职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根本性社会职能只有分解为具体的社会职能——灌输、转变、调节、激励,才有可能完成[5]。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功能来阐述,为人们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深层次的反思和哲学追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经历了一个避谈价值而阐释地位和作用的阶段,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区分开来,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3.学科化时期“价值论”范式

针对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功能混同的现象,学人们开始从哲学高度反思,把价值与功能之间的界限区分开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也逐渐上升到运用价值哲学话语系统来论述的哲学层面。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宣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范式,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价值形态、价值实现及价值发展等领域展开了初步研究:一是价值本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是两者的质的规定性联系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综合统一”[6];二是价值形态论,按不同标准有多种论述,如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现实性)、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性质)、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效果)、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评价)、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主体)等,从上述形态分析来看,可归结为两种价值,即除了利用展开其引导、激励、保证和服务的工具价值之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时代的社会性价值;三是价值实现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否实现其价值,需要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内涵、实质、规律、路径等几个方面;四是价值发展论,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指导思想、价值发展特点、价值发展的时代趋向进行了初步探讨[7]。可见,学界已初步建构了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范式理论体系,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新境界,代表着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主流认识,又代表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前沿。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变迁的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的不断转换,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知识体系的更换,又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符号、实践标准的“量子跃迁”,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伴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而不断更替,从传统时期“生命线”的政治话语式经验总结逐渐向价值哲学的哲学思辨和理论建构转型,研究层次、方法等逐渐关注多学科的科际融合,实现对旧范式的改进和超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提升,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阐释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旧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存在一些偏差:一是重政治价值而轻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政治性[8],对于意识形态强化、社会价值高度同质的社会环境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承载和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功能,但同时因为过于强调政治价值而轻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价值实现。特别是在当前社会问题频繁集聚爆发的社会复杂巨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社会现实生活和公共领域缺乏应有的现实关照,其社会价值和社会解题能力实现有待强化。二是重工具性价值轻目的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转换多强调从社会需要和国家本位出发,持政治至上的功利主义立场,片面强调其显性价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性作用,而对个体的主体性价值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其目的性价值,结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变得更突出。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的体系化和系统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尚未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拒斥和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其研究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可接受性不强,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生命力,势必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要在结合历史审视和现实生活关照中不断深入批判与省思,扬弃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

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发展的着力点

随着时代变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在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发展应与时俱进地展示其价值魅力,以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发展为起点,以契合社会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实性力量。

1.价值范式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发展

现代科学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应朝向多元发展,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要求跨学科和综合化,“通过现有范式融合、经由交叉学科的范式创新、经由研究方法变革的范式改良路径”[9],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多学科聚焦和多学科方法交融。一方面,从学术资源与学科支持系统来看,借鉴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理论成果,“提倡批判性借鉴,明确研究目标,把握立足点,注重学科借鉴的自主创新,把借鉴与自创有机结合”[10],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与发展更需要有自主的学科意识,应对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吸纳与运用,应当走出简单的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等误区[11],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内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范式,着眼于生活世界,契合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在应对社会冲突和社会风险场域中,把解决现实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实性力量和正向性价值。

2.建构契合社会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价值结构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主体性觉醒,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应以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导向,辩证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中心工作的关系,既拒斥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又批判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防止形而上地片面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前主要是防止片面强调中心工作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产生,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又强调其对个人的价值实现,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和个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去,形成以思想价值为起点,以政治价值为核心,以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管理价值等为中项,以个体价值为落脚点同质互动的价值结构与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特别是在当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要向“人本位”转变,在弘扬“劳动本位”价值时,让“人本”观念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从“物的世界”的思维方式转向“人的世界”的思维方式来研究人、认识人、理解人,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三者有机统一和互动。

3.应对现代性挑战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

现代化带来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人们被抛入一个传统价值崩塌和普遍物化的“病态社会”,加之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别、摩擦、冲突也成为诱发冲突、激化矛盾的重要因素,这既为人们重新发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提供了可能性,又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现实性要求。在全球化的强力推进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应以系统论思维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的价值、内容、目标、理论、方法、载体、主题等要素与结构要不断实现从经验性向科学性、传统性向现代性的现代转型,要正确处理好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动态平衡、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理张力、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科学互补3个向度的关系。二是在社会转型与变迁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面临一系列新变化新挑战,要充分利用社会系统变化的外推力量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内部要素完善与结构优化的内生动力助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工具向目的、从社会本位向人本位转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教育价值、发展价值、交往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素质全面发展。三是要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合目的与合规律性统一、普遍与特殊的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去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系统(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系统、结构系统、目标系统、标准系统、实现系统、评价系统等),积极吸收借鉴西方有益成果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结构、功能等系统转型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转型。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范式研究必须着眼于生活世界,在应对社会冲突和社会风险场域中,把解决现实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承担解疑释惑、咨政育人作用,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力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增进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22.

[2]周光迅.哲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13-214.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6.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4-79.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69-93.

[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8.

[7]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95-207.

[8]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8-23.

[9]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17-21.

[10]刘五景.学科借鉴之思与学科借鉴之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13-16.

[11]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D64

A

1671-4970(2010)04-0006-04

2010-07-13

侯勇(1983—),男,湖南沅江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范式价值政治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