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望于安徽

2010-12-27 10:39贺海峰
决策 2010年1期
关键词:探路孙思邈医药卫生

■贺海峰

今次医改,安徽再挑重担,勇立潮头,以“吃螃蟹”的精神为全国探路,意义非比寻常。

这是一次令人心潮难平的调查。我在两周之内,奔走于庙堂和草野之间,研读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倾听到许多真切的声音,采撷下许多思维的火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11月在安徽调研医改时的一句感言:“医改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毫无疑问,安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切实做到了这一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调查中,我尽可能多地走到患者与基层医务人员中间,去感知他们的心跳和冷暖。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特别是农民朋友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和依赖,对这次试点的赞许和热情,远远超乎我的预期。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只有在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取得应有的突破,医改才谈得上取得重大进展。安徽医改由此切题,说明决策层是异常清醒的,也是极富责任感和洞察力的。

安徽省的农村面貌,在全国农业大省中最富有代表性;如果就农村改革来说,安徽在全国所有省市中,就更具有典型意义。“大包干”自不待言,单就2000年3月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而论,便足以让我们投去钦佩的目光。彼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语重心长:“中央寄希望于安徽。”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说过:“事关农村的政策问题,我就想到安徽来听听大家的意见,因为这里有许多熟悉情况、又敢于发表意见的同志。我每次来都很有收获。”今次医改,安徽再挑重担,勇立潮头,以“吃螃蟹”的精神为全国探路,意义同样非比寻常。

作为一项世界性难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交汇点,处于各种矛盾和利益调整的聚焦点,处于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的矛盾点,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必然也是事关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一段时期以来,较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卫生事业尤其是农村卫生事业问题更为突出,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居民医疗负担过重、医疗公平性可及性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陷入困境,呈现出医患双方不满意、卫生机构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的僵局,引发举国关注。医改,何去何从?

从安徽的实践看,目前正在迅速推进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上下联动、齐头并进,显然切中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要害。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是一个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其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合理因素,也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带有系统性质的问题,决定了医改的长期性、复杂性与系统性。因而,系统认识医改,保持循序渐进;划分调整阶段,措施配套成群;穿插进行改革,避免四处出击,便是有条不紊地逐步摆脱困境的最优路径。譬如安徽基层医改试点,假如只把希望寄于一两个所谓高明的措施上,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那就会走许多弯路,甚至遭到失败。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安徽基层医改方案十全十美。因为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某种探路的意味。岳西县、芜湖县一些同志就告诉我:“有些矛盾暴露得越及时,越有利于我们调整政策、推进改革。”为了摸清全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2009年7月至今,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召开数十次专题座谈会,足见用功之深。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转述过一则有趣的民间传说。唐朝药王孙思邈外出采药,遇一只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而逃,孙思邈却看出虎有难言之疾。原来这母虎被一长骨卡住了喉咙,是来拦路求医。孙思邈为其将异物取出,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中途经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这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无疑令人心驰神往,它依赖于各界的共同努力,更有赖于制度的不断创新。

改革尚未成功,安徽仍需努力!

猜你喜欢
探路孙思邈医药卫生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孙思邈与屠苏酒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探路内蒙古医改
终结因病致贫甘肃探路
药王孙思邈
嫦娥五号探路兵发射成功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