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探讨*

2011-01-15 07:11周顺先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泛珠三角人才需求联网

★ 周顺先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联的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与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World Summit of Information Society)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所谓的“物联网”,就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信息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体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以方便识别和管理。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体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物联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科学意义,目前已被业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正成为国内外政府机构、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2,3]。

自2008年以来,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例如:2008年11月,IBM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概念[4],并于2009年1月被美国确立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6月欧洲信息业与企业界人士在布鲁塞尔对物联网进行了广泛讨论,提出了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5];2009 年 7 月日本提出了“i-Japan”计划[6]。在我国,物联网的研究也正引起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明确指出应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7]。

二、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物联网产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信部已将物联网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十二五”期间中国物联网应“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增强、应用水平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良性发展格局”。例如,江苏力求在2015年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4,000亿元;浙江规划在2015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企业超过1000家。

广东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精神,2009年印发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积极推进以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物联网”的发展,明确了实施“物联网”工程的任务和目标。

为了适应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为各级政府及行业输送优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全国物联网核心专家团队积极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启动了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开展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认证考试,并在IOTT教育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以培养物联网专业级人才为目标的实训项目——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复合人才。

为了加快我国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速度,2011年3月,国家教育部审批通过了27所高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相关专业将于2011年开始招生。

2011年4月16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30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INFOCOM)上,与会专家表示,看好物联网在建筑、交通、医疗、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但在中国国内物联网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学科互动不足、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上海交大教授张文军表示,目前高校尚无专门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专业,但在医疗、交通、物流等各学科内开设有相关课程。现有专业培养虽然可支持物联网应用开发,但拉动力量有限。他认为应鼓励物联网的学科交叉培养,以弥补人才单方面知识结构的不足。

广西处在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也是泛珠三角的重要地区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在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前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广西高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上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面临重要的挑战,也为高校的学科及专业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身处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面对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探讨研究一种有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西区、泛珠三角地区乃至对全国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目前,由于国内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刚刚起步,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更加需要结合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特点及物联网产业和各区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此,在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泛珠三角地区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从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泛珠三角地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人才培养质量评测等方面出发,研究探索一种更加有效和更加科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完善泛珠三角地区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为泛珠三角地区的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教育部1998年下发的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各要素如课程、教学、评价等的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层次的。最高层次是主导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模式,如素质教育模式、通才教育模式、专才教育模式;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各高校所倡导、践行的培养模式;第三层次则是某专业独特的培养模式[8]。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基于第三层次的面向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出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图所示:

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结构图

(一)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分析及预测

人才需求是人才培养的依据,人才培养应该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因此,对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应该首先从泛珠三角地区对物联网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泛珠三角地区物联网应用技术现状、物联网产业现状、人才供需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物联网建设和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等方面从近期、中长期、远期几个层面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从而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研究

人才的知识结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结构,而物联网应用技术又基于多个学科知识的交叉复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是由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及相关行业领域知识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知识体系。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物联网技术各应用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研究不同行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如何科学地定位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确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一方面,需要根据各个行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包括各个层次的人才的需求,从而定位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再者,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为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课程体系研究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研究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知识体系,考虑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学科交叉复合的特点,研究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关键内容。课程体系的研究包括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及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五)教学过程研究

教学过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监管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物联网应用技术明显具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特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在传统的相对单一的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一方面,需要利用各个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基于实际应用项目的教学等各种方法和手段;在基于实际应用项目的教学中,通过“做中学,边做边学”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应用项目为基础,以学生小组(一般为5-7人)讨论为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培养和建设与教学相适用的教学团队。同时,要研究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教学过程监管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成功地实施。

(六)人才培养质量评测

人才培养效果评测的目的是检验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优劣,根据评测结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时的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根据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际需求并基于评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因此,对人才培养效果评测的研究,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评测手段、评测方法和评测标准;同时,需要对人才的就业情况、行业分布、就业岗位、社会效益等相关信息建立跟踪管理系统,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测提供依据。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从总体框架上提出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旨在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后续研究工作中,将进一步全面调查分析泛珠三角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等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做深入具体的研究,从而研究探索并构建一种更加有效和更加科学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Internet Report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Geneva.Nov.2005.http://www.itu.int/internetofthings/

[2]宁焕生,张瑜,刘芳丽,等.中国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电子学报,34(B12):2514-2517,2006.

[3]Gregor Broll,Enrico Rukzio,Massimo Paolucci,Matthias Wagner,Albrecht Schmidt,Heinrich Hu?mann.Perci:Pervasive Servic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IEEE Internet Computing,13(6):74-81,2009.

[4]IBM.Dynamic Infrastructure Helping Build a Smarter Planet.http://www.ibm.com/cn/express/migratetoibm/dynamicin frastructure/download/dynamicinfrastructure_whitepaper_0903.pdf

[5]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Communicat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the Council,the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and the Committee of the Regions: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Brussels,Jun.2009.http://ec.europa.eu/information_society/policy/rfid/documents/commiot 2009.pdf

[6]张娟.日本制定《i-Japan战略2015》.信息化研究与应用快报[N],15:7-8,2009.

[7]罗志军.加快“感知中国”中心规划建设,推动传感网产业发展[N].新华日报,2009.http://xh.xhby.net/newxh/html/2009-11/27/content_79632.htm

[8]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猜你喜欢
泛珠三角人才需求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抢占物联网
遗憾的美 2018年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闭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新形势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