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助推“四化两型”建设

2011-01-15 07:11中共常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李爱国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非公有制湖南

★ 中共常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李爱国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湘发〔2010〕13号),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四化两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四个湖南”(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的奋斗目标。这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和部署。统一战线必须牢牢把握这个主题主线,发挥独特优势,突出做好凝心聚力、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工作,为“四化两型”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凝心聚力,促进“四化两型”建设

以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的“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汇聚各党派、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

一是加强团结引导,形成发展合力。统战部门要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广大党外人士的政治意识和发展共识,营造共谋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力度,扩大统一战线成员有序的政治参与,积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为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凝聚人心,增添助力,形成合力。

二是加强参政议政,促进科学决策。近年来,全省党外人士队伍不断壮大,省市县三级政协党外人士的安排均达到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比例也逐届提高,全省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总数1.4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1911人,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全部配齐,省市两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党外干部基本配齐,省市县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政府党外正职220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关系不断改善,大批优秀党外人才脱颖而出,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外人士在促进“四化两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决策参谋作用。要积极推动同级党委进一步完善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制度,促进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经常化。要按照“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参政议政模式,积极组织广大党外人士紧紧围绕坚持“四化”带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速等重大课题,围绕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进行高层次、跨学科、多方面的咨询论证,为丰富“四化两型”提出有见地、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是加强民主监督,优化发展环境。要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人权和改善民生、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加强民主监督;要进一步规范特约人员工作,扩大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聘请特约人员的范围,创新开展特约人员民主监督活动,切实发挥特约人员的民主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畅通民主监督渠道,促进优化经济环境。

二、拓展平台,服务“四化两型”建设

加快我省“四化两型”建设,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搭建促进服务发展的各类平台。

一是搭建引智平台,为“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统一战线人才众多、智力密集,汇集了一大批中高级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其成员智力结构具有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特点和优势。各级统战部门要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深入开展“立足本职、我为富民强省作贡献”活动,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贡献湖南”活动,把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与改革科技体制和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结合起来,真正使这一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益,助推科学发展。通过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组织和有关统战团体,加强与国内外、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联系,邀请他们参与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的专题调研,为湖南科学发展出谋献策。

二是搭建引资平台,为“四化两型”建设引进外力支持。要真正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湘投资兴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港澳台大型企业、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营运中心、研发中心等落户湖南,参与湖南发展。要切实加强工商联、侨联、海外联谊会、台属联谊会、黄埔同学会、异地商会、行业协会等统战团体建设,并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行业管理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沿海、港澳台、海外工商企业界、华人社团和华商侨领的联系,不断扩大与海内外朋友的联系交流,扩大湖南对外开放渠道,为提高湖南国际化水平,加强外资投向引导,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为“四化两型”建设增强内生动力。到2010年底,湖南全省私营企业达到18.5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37.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2%。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统战部门要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努力为“四化两型”建设增强内生动力发挥积极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工商联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好工商联在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手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各方面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任务,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自觉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健康发展。

三、维护稳定,保障“四化两型”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由于经济转型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各种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这些问题干扰和影响着“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宽松、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基本保障。统战部门要主动协调关系,做好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开展民族宗教领域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宗教和谐。湖南有少数民族人口近700万人,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六位。湖南有信教群众约544万人,也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促进少数民族的团结和谐,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宗教界稳定和睦,发挥宗教界的社会服务作用,对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统战部门要切实抓好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与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给予更多支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深入开展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要深化“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加强对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抵御渗透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四化两型”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是发挥扶贫济困的帮扶作用,促进基层民生和谐。统战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统战团体,开展社会救助、扶贫开发、光彩事业、智力扶贫、捐资助学等活动,致力于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好民生问题。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参与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要进一步深化“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组织和引导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采取定点帮扶、项目带动、定点招工、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帮助农民致富;要深化“感恩行动”,组织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结对帮扶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农村中的老革命、老党员、老英模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要积极稳妥地吸纳海外慈善机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捐款,在农村开展支教、助学、帮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公益活动;引导各宗教团体和广大宗教界人士开展宗教慈善活动,扶弱济困;积极组织党外人士以服务“三农”活动为载体,开展送温暖、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的社会服务活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促进社会各阶层和谐。要坚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进一步建立健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机制,加强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系,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利益追求更加理性和依法、有序。着力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对其中的代表人士适当进行政治安排,通过他们联系阶层群众、代表阶层利益、反映阶层要求。

广大统战干部只有更加广泛地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交友,掌握他们的总体情况,不断发现优秀人才,正确加以培养和引导,才能全面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创业奉献激情,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四化两型”建设的具体实践。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非公有制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