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纹痕迹的同一认定

2011-01-16 00:22董凯
中国司法鉴定 2011年6期
关键词:耳轮痕迹研究者

董凯

(1.黑龙江大学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耳纹痕迹是耳朵与客体接触、挤压过程中在平面客体上遗留的二维印痕,它在一个平面上反映了耳朵的形态特征[1]。据统计,在入室盗窃、抢劫等案件中,罪犯进入房间前往往会偷听室内的情况,在这些案件现场发现耳纹痕迹的几率超过了15%[2]。近年来,耳纹痕迹已经帮助各国警方侦破了百余起案件,荷兰、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将耳纹痕迹作为了科学证据使用。由于耳纹痕迹在侦查和诉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各国法庭科学专家对其产生了极大兴趣。但目前,在耳纹痕迹同一认定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并未解决的问题或存在争议的部分,主要包括:同一认定的基础理论、认定程序、测量体系、计算机识别。

1 理论基础

耳纹痕迹与手印一样,在进行同一认定之前,需要解决不容回避的理论基础问题,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耳纹是否具有“人各不同”的特性上。

Alphonse Bertillon曾经将耳朵作为人体测量项目中的重要指标,在详细比对了许多高质量耳朵照片后,他得出结论:“世界上几乎没有两只耳朵在所有特征上是相同的,而且,这些特征在人的一生中并无明显变化[3]。”Edmond Locard曾在他的著作《L'identification des recidiviste》中写道:“虽然人们很少注意耳朵,但是它的特性使之成为人身认定中的重要方面。第一,成人耳朵的结构和尺寸在一生中不会改变;第二,没有任何人的耳朵是完全相同的[2]。”笔者曾经收集近千个耳纹痕迹样本进行逐一比对,得出的结论是:样本中的任何两个耳纹均存在本质差别,在样本范围内耳纹的独特性是明显的。虽然两位法庭科学界的先驱对耳朵有如此评价,笔者也在小范围样本内得到与之相同的结论,但这并不足以说明耳纹具有“人各不同”的特性。一方面,这种研究方法决定了样本收集范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这种研究从逻辑上似乎只能证否,而并不存在证明的可能。在这一点上,耳纹和指纹在认定基础上面临相同困境。但是,耳纹与指纹还存在明显的区别,耳纹的皮肤组织并不具备指纹上的乳突纹线,这也决定了依靠相当数量乳突纹线细节特征的空间分布而计算出的统计学基础不能照搬在耳纹上。早在1984年,研究者Willi Jung在其发表的论文中称,通过计算得出耳朵重合率为1∶300000000,即三亿人中可能有两个人的耳朵在所有特征点上重合[4]。Georg和Lange也公开发表论文,表示通过计算,耳朵的重合率可达到三千亿分之一[5]。虽然研究者们都给出了自己的结论,但谁也没说明这种统计学上的重合率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目前,很少有研究者涉足耳纹痕迹同一认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多数专家将耳纹的“人各不同”归结为人类DNA遗传基因的外在表象。笔者认为,在将耳纹痕迹应用于侦查办案甚至作为诉讼证据之前,这项基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认定程序

与手印一样,耳纹痕迹也是三维的人体肤纹在二维平面上产生的印痕,这决定了两者的同一认定程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在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等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别。然而,与手指不同,耳朵主要依靠软骨支撑,在与客体接触的瞬间,由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介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耳纹痕迹存在变形的可能[6]。这个明显的区别决定了在同一认定的程序中,耳纹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指纹。在实践中操作中,一部分研究者提出,为了保障耳纹痕迹同一认定的准确性,在认定程序中往往需要更注重耳纹痕迹样本的提取。首先,在提取耳纹样本之前,需要观察嫌疑耳纹痕迹,综合判断其遗留时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方面因素。其次,在提取耳纹样本的过程中,应准备平板玻璃或近似的设备,尽量保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提取工作。再次,在个别耳纹痕迹样本的提取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嫌疑人耳朵上涂抹油质品,以增加样本的清晰度。最后,在特殊情况下还可进行耳纹痕迹的图谱式提取①图谱式提取即根据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的不同,分别提取作用力为大、中、小的耳纹痕迹样本,或者作用力方向为左、中、右的耳纹痕迹样本等。[7]。

虽然在操作中专门增加了部分保障性程序,但仍有专家认为,耳纹痕迹的易变形性会导致同一认定的误差[5]。由于同一个耳朵在多次遗留印痕的过程中存在自身的变化率(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而不同耳朵的遗留印痕同样存在变化率(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如果同耳遗留印痕变化率过大,势必会导致耳纹痕迹同一认定中的误差增大,这将从根本上否定耳纹痕迹同一认定科学性。笔者承认这种批评的合理性,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小范围样本的验证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不同耳朵留下耳纹痕迹之间的变化率远大于同一耳朵遗留耳纹痕迹之间的变化率。很多研究者在类似实验中也得到了相同结论,但这种实验似乎还只是存在证否的可能性,而并不能起到绝对的证明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不仅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对此进行验证,同时还需引入人类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3 测量体系

在介绍耳纹痕迹的测量体系之前,我们首先对耳纹的形态组成以及各特征部位的名称进行标识。耳纹的形态、特征相对简单、稳定,可以分为八大特征部位,分别为:(1)耳轮前上部,(2)达尔文点,(3)耳轮后部,(4)对耳轮,(5)对耳屏,(6)耳垂,(7)耳屏,(8)耳轮起点(见图1)。

图1 耳纹主要特征部位

耳纹痕迹特征测量的基础是对耳纹的测量研究,美国专家Alfred V.Iannarelli在关于耳纹研究的专著中进行了相关论述[8]。他提出了一套耳纹特征测量体系,该体系以耳轮起点为中心点,以水平线和垂直线将耳朵图像分为4个象限,在中心点作两条直线,将每个象限等分,切割线与耳朵各部分交叉得到12个可测量特征,这些特征的测量对耳朵的区分和认定有很大帮助(见图2)。在这样的特征测量体系下,中心点的确定对特征的测量有很大影响,一旦中心点的确定存在差别,其他特征值都会随之变化。因为该体系中心点的确定相对模糊,这个测量体系很难应用在耳纹痕迹的测量中。

图2 耳纹测量标准示意

欧盟耳纹研究小组基于上述研究,对耳纹痕迹的测量标准做了进一步探索,提出了一套直角坐标测量体系[9]。通过前耳轮内侧切点和耳屏内侧切点O作一条竖直垂线,与耳轮交于C点。然后,通过O点垂直于OC,作一条水平线,从而确定一个直角坐标系。通过O点在第2象限分别作一条290°和一条345°的虚线,第一条交对耳轮于A点,交后耳轮于D点,第二条交上耳轮与E点。最后以O点为原点,测量与对耳轮最近的一点B,B为对耳轮的切点。由此确定了几个几何和角度关系。在这些角度中,∠OAB、∠ABC、∠OBC、∠OCA、∠CAO都是极具测量价值的,对于提高耳纹比对客观性和科学性具有很重要的帮助(见图3)。该测量体系的提出是考虑到耳纹痕迹的中心区域(耳屏、对耳屏)变形率最小,可以尽量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对于人工比对测量耳纹痕迹帮助很大。但是,该套测量体系同样存在一些不足,在耳纹痕迹中耳屏、对耳屏的出现率不是最高,耳纹痕迹的中心区域有时并不存在或者非常不清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该特征测量体系的使用。

图3 直角坐标测量体系示意

近期,几位英国法庭科学研究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另一种耳纹痕迹的特征测量体系[2]。在提出这种测量体系之前,研究者考虑到耳纹痕迹同一认定的实践操作,对耳纹痕迹各部位特征出现率进行了归纳统计,结果发现耳纹痕迹中耳轮前上部的出现率最高,达到了92%以上,由此,研究者们使用耳纹痕迹的前上部作为该测量体系的基准点。

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个方形测量标尺,标尺外框是7.6cm×7.6cm的正方形,连接其两个对角线和各边中点,将正方形 “米”字平均分成8等份,确定其中一个对角线为基准垂线V,在垂线V中选取一点A,A点距正方形最近顶点1.2cm,连接A点与左侧相邻边的中点C,取AC的中点B,连接B点与正方形的中心点(见图4)。

进行耳纹痕迹特征测量的第一步是将A点与耳轮上端顶点重合,绕A点旋转测量标尺,当B点接触耳轮前点时,对测量标尺进行定位,此时垂线V往往与耳纹痕迹的纵向中线接近。定位后的测量标尺与耳纹痕迹会产生多个交叉点,检验者可根据交叉点对其进行测量比对②因为耳纹痕迹中的耳轮外侧往往比内侧变形严重,所以在确定交叉点的时候,要选择耳轮的内侧点。。这种新型耳纹痕迹特征测量体系的优点是:(1)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实践中出现的耳纹痕迹的测量;(2)测量特征点的定位比较标准,为进一步的计算机识别打下基础。

图4 方形测量标尺示意

与手印的同一认定相比,目前,耳纹痕迹的同一认定尚缺乏统一的测量体系,许多批评者也因此质疑它的科学性。在美国的Kunze案中,法官组织了关于耳纹痕迹的多伯特审听会,专门询问了耳纹证据的研究现状及同行审查情况。然而,由于耳纹痕迹的测量体系并不统一,缺乏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二审法庭最终没有认定耳纹的科学证据属性。笔者认为,耳纹痕迹测量体系的确定和统一非常重要,它将是耳纹痕迹通过科学证据门槛的必要条件。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形象痕迹的数据库,配套成熟的计算机识别系统,在侦查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几年前,英国的耳纹痕迹研究者提出设想,希望通过计算机来识别耳纹痕迹。他们利用上文提到的方形标尺测量体系,应用足迹比对系统的升级软件,对耳纹痕迹进行测量比对。操作者通过A点和B点对耳纹痕迹进行定位之后,将耳纹与方形标尺交叉的各点位置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使每个交叉点有独立的定位标签,这些标签以及相互的位置关系对耳纹痕迹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见图5)。英国同行的实践证明,计算机识别耳纹痕迹是可行的,但目前这种系统很难达到特别高的识别率。在这个计算机识别系统的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方面的人为主观因素,其中包括:耳纹痕迹的提取、扫描、校正、计算机数据库录入等,这些方面增加了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

图5 方形测量标尺计算机识别定位示意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比对结果的准确性,专家们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识别方法——向量模板+关键匹配点比对方法[10]。由计算机对耳纹痕迹的螺旋轮廓进行识别,计算出螺旋印痕的加权宽度和角度,此后,由计算机选择关键点,对耳纹痕迹的检材与样本进行逐点比对。由于这个比对系统减少了部分人为操作环节,从而增加了比对的客观性,也降低了比对结果的误差(见图6)。

图6 计算机向量模板+关键点比对示意

耳纹痕迹的计算机识别有利于耳纹证据的规模化使用,能够增加比对的客观性并节省人为比对时间,在排查嫌疑人、串并案件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笔者认为,目前研究者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非是计算机识别系统的开发,而是需要进一步夯实耳纹痕迹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这样,耳纹痕迹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证据,计算机识别系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Lynn Meijierman,et al.Exploratory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earprints[J].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2004,140:91-99.

[2]G.N.Rutty,et al.Could earprint identification be computerised?An illustrated proof of concept pap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2005,119(6):335-343.

[3]H.Hunger and H.J.Hammer.Concerning questions of identification by ear prints[J].Criminalistic and Forensic Sciences,1987,65/66:75-79.

[4]Willi Jung detective superintendent.From the ear to the perpetrator Identification by Ear Prints[J].Criminal Technique,1984,10:bottom of page.

[5]Christophe Champod,Ian W.Evett,Benoit Kuchler.Earmarks as Evidene:A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2001,(6):1275-1284.

[6]董凯.国外耳朵、耳纹检验技术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4):36-39.

[7]董凯.耳纹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2008,(3):38-44.

[8]Alfred V.Iannarelli.Ear identification[M].Fremont(CA):Paramount Publishing Company,1989.

[9]董凯.耳纹测量标准与特征分类初探[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5,(3):31-33.

[10]Lynn Meijierman,et al.Individualization of earprints[J]. Forensic Science,Medicine and Pathology,2006,(2):39-49.

猜你喜欢
耳轮痕迹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耳廓无创矫正对婴幼儿耳轮粘连的疗效分析
生命痕迹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对侧耳舟软骨游离移植联合耳后乳突皮瓣修复长段耳轮缺损的临床体会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
耳穴按摩健康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