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解毒汤配合消炎痛治疗结节性红斑 34例

2011-01-18 05:25刘雪山杨国利青海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西宁810007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地丹皮赤芍

刘雪山 杨国利 青海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西宁 810007)

凉血解毒汤配合消炎痛治疗结节性红斑 34例

刘雪山 杨国利△青海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西宁 810007)

目的:观察凉血活血、解毒消斑类中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凉血解毒汤(生地、玄参、丹皮、地榆、当归、土茯苓、黄柏、苦参、金银花、赤芍、丹参、川牛膝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 3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4.1%和 8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凉血活血,解毒消斑的功效。

结节性性红斑(EN)是以皮肤血管炎和脂膜炎为病理基础,临床以下肢疼痛性结节为特点的一种皮肤病[1]。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节性红斑 3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中关于结节性红斑的诊断标准。治疗组:男性 10例,女性 24例;年龄最大 56岁,最小 24岁,平均年龄 30.4岁;病史最长 18年,最短 0.5年,平均病史 5.6年。对照组 30例,男性 7例,女性 23例;年龄最大 52岁,最小 22岁,平均年龄 31岁;病史最长20年,最短 1年,平均病史 5.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本组病例均符合结节性红斑进行期诊断,中医辨证属血热毒盛证。具备以下临床主证:口干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手足心热,或心烦易怒,舌质红、部分患者舌边尖可见淤点、瘀斑,苔薄黄或黄腻;皮损处色红、结节大小不一,疼痛较明显,局部皮温略有升高。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消炎痛肠溶片(国药准字号 H14020771)25mg3次 /d口服,同时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治疗。病情较重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凉血解毒汤:生地、玄参、丹皮各 30g,地榆、当归、土茯苓、黄柏、苦参、金银花、赤芍、丹参、川牛膝各 15g。局部疼痛明显者加乳香 6g,没药 15g,便秘者加生首乌 30g,生大黄 10g。1d1剂,水煎服,2次 /d。每次服用 150mL。两组均以20d为 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主要观察皮损的多少,颜色变化,全身症状改善程度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临床痊愈:全身症状消失,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下少数色素沉积,无新皮损出现;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有效:皮损消退 30%以上,无新皮损出现;无效:皮损消退 30%以下,或有新皮损不断出现。

治疗结果治疗组 34例,痊愈 11例,显效 17例,有效 4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4.1%。 对照组 30例痊愈 6例,显效 12例,有效 7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83.3%。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附表。两组四项指标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附表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讨论结节性红斑属中医“湿毒流注,瓜藤缠”范畴,中医认为结节性红斑主要病机是湿热下注,血瘀痰凝。与湿、热、痰、瘀等多种致病因素有关。发病初期以湿热毒蕴为主要表现,中期以血热血瘀为主,后期可表现出气虚痰凝征象,但血瘀可贯穿始终。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结节性红斑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2],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表现为血管炎的改变,深层静脉血管壁增厚,内膜细胞增生、肿胀、变形,甚至管腔闭塞。常伴有血液流态异常、红细胞聚集和血流异常。导致皮肤局部供血不良。从中医理论分析: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侵入人体最易阻碍人体气血、津液、阳气的运行,郁久化热,湿热下注,热迫气血,耗血伤津。病邪壅结于血脉肌肤,致使脉络不通,气血凝滞而成。这与中医学热灼津伤,煎熬成瘀的理论是一致的。方中生地、丹皮、地榆、苦参等清热凉血,黄柏、金银花、苦参等清热解毒,当归、丹参、赤芍等活血消斑,川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活血、解毒消斑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地、丹皮、当归、赤芍、紫草、生大黄等药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微循环[3],生地、赤芍、丹皮等有极显著的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效应[4],土茯苓、金银花、大黄清热解毒,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牡丹皮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5]。本组观察表明凉血解毒汤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凉血活血有效降低机体血液粘稠度,改善人体微循环,消除病变部位炎性反应,从而加速病变愈合,达到治疗目的。

[1] 赵 辨.临床皮肤病学 [M].第二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68.

[2] 李冠勇,刘华昌,曲 伸,等.结节性红斑患者红细胞变形及膜 ATP酶活性的研究 [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1):21.

[3] 王筠默.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5.

[4] 路又璐,秦建中.17味中药对培养的表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4):202.

[5] 卢 晓.凉血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42例 [J].陕西中医,2009,30(11):1482.

结节性红斑 /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热解毒剂 /治疗应用 凉血剂 /治疗应用 @凉血解毒汤

R751

A

1000-7369(2011)01-0042-02

△青海省人民医院中医科(西宁 810007)

(收稿 2010-05-20;修回 2010-06-28)

猜你喜欢
生地丹皮赤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新疆赤芍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