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配合维生素 E治疗乳腺增生症 236例

2011-01-18 05:25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201200
陕西中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黄体期增生症孕酮

叶 磊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上海 201200)

辨证论治配合维生素 E治疗乳腺增生症 236例

叶 磊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 (上海 201200)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维生素 E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论治配合维生素 E治疗本病 236例,并设对照组观察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黄体期的雌二醇(E2)水平降低,孕酮(P)水平增高,P/E2之比得以提高,其中治疗组疗效最为明显,较对比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周期性调节女性性激素水平的作用。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以乳腺导管扩张和囊性改变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组非炎症、非肿瘤性良性增生疾病,其发病率约占成年妇女的 40%~ 50%,且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乳腺是卵巢激素的靶器官,受卵巢内分泌周期性调节,因此,2008年 1~ 11月,笔者根据月经周期,分期辨证论治,并联合维生素 E治疗乳腺增生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为本院门诊就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 236例。均为女性,年龄 22~ 46岁,平均 35.6岁。病程最长 6年,最短 3个月。其中双侧 175例,占85%,单侧 61例,占 15%。诊断符合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乳癖病标准[1]。即患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并与月经周期呈现相关性,其病程在 3个月以上,同时经 B超、钼靶 X线摄片基本排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其他常见乳腺疾病。采用区组随机法,共分为 3组。对照 1组(乳增宁)77例,对照 2组(乳增宁加维生素 E)81例,治疗组(中药加维生素 E组)78例。临床分型:片块型 62例,肿块呈扁片状,质韧。弥漫型 92例:肿块呈颗粒状分布超过 3个象限,均匀分布。团块型 45例:乳腺局部呈团块状凸起,质韧。混合型 37例肿块呈片块状,团块状,颗粒状混合存在。

治疗方法对照 1组采用口服乳增宁 1次 3~ 4片,每日 3次,对照 2组在对照 1组基础上加维生素E100mg,每日 2次,经期停服。治疗组按月经周期辨证与辨病结合,经前疏肝散结以治标,经后补肾调冲以治本,并由本院煎制后真空包装,便于患者保存及服用。另加维生素 E100mg,每日 2次,经期停服。所有患者连续服药治疗 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药治疗。并随访 1年。并在经前加用经前方:由浙贝、夏枯草各 15g,郁金、川楝子、莪术、丹参、昆布、山慈菇、柴胡各 12g,青皮 10g等。并在经后加经后方:由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益母草、黄芪、赤芍、当归、天冬、白芥子各 12g,栝楼 15g等组成。团块型伴有纤维瘤形成者可加生牡蛎、海藻、半夏等,血瘀偏重者加桃仁、三棱等。

观察方法 ①症状及体征:包括乳房疼痛情况及乳房体检 B超检查增生肿块大小的变化。②于治疗前及治疗 3个月后的黄体期检测黄体期血清激素雌二醇(E2)、孕酮 (P)的水平: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用ELISA法酶标底显色。③随访 1年,观察其病情反复情况。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全国第二次乳腺病学术会议(1989年上海)制定的疗效标准。痊愈:疼痛肿块消失;显效:疼痛消失,硬块缩小至原体积 1/3以下,质地变软;有效:疼痛明显缓解,硬块缩小至原体积 1/2以下,质地变软;无效:硬块缩小不明显,疼痛无缓解。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ver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 Ridit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 。

治疗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黄体期激素水平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的有效率达 94.9%,明显优于对照 1组、对照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对照 2组疗效又优于对照 1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见表 1。

表1 各组疗效及复发比较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激素的变化,各组治疗前后黄体期 E2水平降低、P水平增高,P/E2之比得以提高,但各组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 0.05)。 见表 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黄体期 (E2、P、P/E2)±s

表2 各组治疗前后黄体期 (E2、P、P/E2)±s

E2(pg/ml)P(ng/ml)P/E2组 别 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 1组77 252.25202.54 9.5 11.6 0.037 0.057对照 2组81 248.69196.87 8.9 11.8 0.035 0.06治疗组 78 258.57191.27 9.8 12.9 0.038 0.067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主要是由于周期性的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增高,或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持续对乳腺组织产生刺激所导致。

通常,乳腺增生患者的黄体期雌二醇有绝对或相对增高,而孕酮的分泌有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 P/E2比例的失调[1]。(见表 2)。雌激素不仅使乳腺末梢导管上皮呈不规则增生,引起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而且乳腺组织因同时失去孕酮对雌激素的抑制而导致间质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与胶原化及淋巴细胞浸润,使其长期处于腺管腺泡扩张状态,乳腺组织不能由增殖转入复旧或复旧不全,从而导致乳腺增生症的发生[2]。因此平衡内分泌激素的水平是治疗乳腺增生的关键。现代医学多采用内分泌治疗或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苯氧胺、黄体酮、甲基睾丸素及甲状腺素等,但此类激素药物的使用可能干扰人体激素间的平衡,且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从整体出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从多方面调整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取得较满意疗效。

祖国医学认为,乳癖的发生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冲任为气血之海,乳腺随冲任、血海在 1个月经周期中有先充盈后疏泄的变化,经前气血充盈,盈满自泻而行经,即“女子血海 ,盈亏有期”。因此我们根据月经前后乳腺组织生理病理的不同变化和临床表现,在月经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经前肝气旺盛,气滞血瘀为实;故治其肝宜疏泄,疏肝散结以治标,予以柴胡、青皮、郁金、川楝子等疏肝解郁,山慈菇、浙贝,昆布、夏枯草、莪术等化痰散结,丹参疏肝活血,由此通达经络,切中病机,对于缓解乳房胀痛、缩小乳房肿块等标症有明显的疗效。经后肝郁得疏,气血亏损为虚。故治其肾宜温补,补肾调冲以治本,予以肉苁蓉 、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益母草、黄芪等温肾助阳、调摄冲任,栝楼、赤芍、当归、白芥子等兼有消癖散结之功效。通过周期辨证治疗,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疗效。

本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黄体期的雌二醇(E2)水平降低、孕酮(P)水平增高,P/E2之比得以提高,其中治疗组疗效最为明显,较对比组有明显差异(P<0.05)。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经前方中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郁金、青皮等可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灭活,降低血中雌激素绝对值。丹参、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全身和乳腺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炎性渗出,减轻局部的充血、水肿状况,软坚散结之品浙贝、昆布、夏枯草等内含碘,小剂量碘剂可刺激垂体前叶,产生黄体生成激素,促使卵巢滤泡囊肿黄体素化,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恢复卵巢的正常功能,改善乳腺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并能部分恢复正常。研究证明,经后方中温肾助阳药如肉苁蓉、仙茅、仙灵脾、菟丝子、鹿角霜等具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具有多水平,多靶器官的调节作用,其对性轴的影响不仅仅针对卵巢,对下丘脑一垂体也有直接作用,通过对许多下丘脑一垂体的神经递质及由其介导的细胞分泌的调节作用而达到调整患者的内分泌失衡。也通过降低乳腺组织对性激素的敏感性,调节激素平衡的代谢途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3]。

加服维生素 E简单方便而疗效明显。服用维生素E可使血清黄体酮,雌乙醇比值上升,使乳房在月经前疼痛减轻或缓解,部分病例乳房结节缩小、消散。而且维生素 E具有改善肝功能,调节性激素代谢,改善植物神经功能作用,是乳腺增生症的重要辅助用药[4]。

根据笔者的临床治疗观察认为,关于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大多以中药制剂为主,并且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只是有效率不同而已。虽然症状改善率比较高,但肿块消失率远没有那么高,特别是团块型增生。由于乳腺囊肿性增生有癌变可能,因此对于囊性增生病变局限于一侧乳房的一部分,即团块型局限性增生,应特别引起重视,若治疗随访中肿块质地变硬,边界不清,B超、钼靶 X线摄片考虑恶性可能,宜及时手术切除加组织学检查。

综上所述,乳腺增生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症状轻重不一,虚实互见,并非单一治法所能独任,本法结合乳腺的生理、病理,运用中医药应月经周期而分期治疗,讲究用药时机,符合经脉血海有满有泄的规律,同时结合维生素 E口服治疗,针对性强,使失调的激素水平趋于平衡,疗效确切。

[1] 吴祥德.乳腺疾病诊治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6.

[2] 林 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104.

[3] 阙华发.陆德铭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7.

[4] 卓玉凤.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 [J].河南中医,2003,23(10):54.

乳腺增生症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维生素 E

R665.8

A

1000-7369(2011)01-0048-02

(收稿 2009-12-12;修回 2010-01-13)

猜你喜欢
黄体期增生症孕酮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黄体期口服滋肾育胎丸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
18F-FDG PET/CT对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女性黄体期与卵泡期对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镇静效应的影响研究
不同卵巢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妇女中的应用效果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2例并文献复习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卵泡期、黄体期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孕酮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