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内给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1-01-26 14:37王明锁徐家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供氧氧分压一氧化碳

王明锁 徐家福

1)河南民权县顺河乡卫生院 民权 476800 2)河南民权县人民医院 民权 476800

我院2008-12~2010-03采用注射用内给氧对28例CO中毒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12~2010-03收治64例CO中毒患者,患者均于发病2h内急诊入院。随机分为治疗组(注射用内给氧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0~66岁;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13~65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入院前中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及药物等治疗,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加用注射用内给氧(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河北天成药业生产)治疗。应用前对患者进行过氧化氢酶试验,如果为阳性,说明可以使用,否则不能使用。取内给氧100 mg,溶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液250mL,以15~30滴/min静滴。合并长期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适当减慢滴速。观察皮肤颜色及神志恢复时间、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仍不清醒或抽搐等症状未改善,SaO2上升不明显,于4~6h后持续静滴给药1g。

1.3 血气分析 静滴前和静滴后10min、15min、20min抽取患者动脉血2mL留作血气分析时使用。对照组将液体换为普通5%GS液,并进行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进行 ICP检测,2组均于入院时、治疗3d及7d后作腰穿测压;且每次腰穿前5h内未使用脱水降颅压措施,以保证测压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29例治愈,患者均在注射用内给氧约1.5h内逐渐恢复意识,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1],1h内停止抽搐;2例因癫持续长期昏迷处于植物生存状态,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20例治愈,出现神经精神并发症6例,死亡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动脉氧分压变化比较

2.3 ICP变化 见表2。

表2 2组颅内压比较(,mmH2O)

表2 2组颅内压比较(,mmH2O)

*P<0.05

组别 入院时 治疗后3d 治疗后7d治疗组 210±30 250±20 230±25*对照组 220±25 260±30 260±20*

3 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季的常见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病人生命。主要机制是因一氧化碳(CO)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上百倍,体内的氧气如一旦和一氧化碳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就相当不易解离,使血液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缺氧,导致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其中以脑组织及心脏的损害最为严重[1]。氧是机体内不能被储存的物质之一,机体需要充足的氧供应,脑耗氧量是整个机体的 20%,大脑对缺氧最为敏感[2-3],CO中毒后最先受累。有关报道显示[4],CO中毒昏迷超过4h,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系统继发症和后遗症。严重时有脑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局灶性软化和坏死,临床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候群,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故快速安全有效改善CO中毒患者脑细胞供氧情况,恢复Hb携氧能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目前,救治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氧疗法。临床常规的氧疗方法主要有吸高浓度氧、人工机械通气和高压氧舱给氧。这三种给氧方式共性为:所提供的氧气(O2)必须通过人体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当发生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或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时,尤其在窒息情况下,这三种供氧方式效果下降或无效。注射用内给氧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因注射用内给氧直接由静脉进入血液,绕过呼吸道及肺循环系统,迅速到达缺氧组织,加速HbCO解离,缓解主要脏器缺氧状态,进入血循环后立即以溶解氧方式直接提供组织细胞利用,快速提高氧分压,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降低病死率,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

高氧液静脉给氧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氧疗方式,为需要氧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供氧途径。经测定高氧液的氧分压达到80~100kPa(1mmHg=0.033kPa),输入机体后可以明显提高血液供氧能力,提高血氧含量,有效地解决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全身缺氧状态,纠正低氧血症,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64例均为CO中毒患者,治疗组早期应用静输氧治疗,能明显提高脑组织氧分压,降低颅内压,提高救治成功率,且方法简单易学,能使患者清醒快,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致残率低,预后效果好。静脉输氧治疗安全可靠,不需要高压氧舱等特殊设备,减少危重患者搬动的危险性,无气压病等不良反应;没有颅内血肿、活动性出血、脑脊液漏及颅内压高等禁忌证[5],高氧液静脉给氧治疗则更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及机会。对于临床尤其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周炜,邓桂玲.注射用内给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2005,7(3):52-53.

[2]姚泰主编.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3.

[3]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

[4]刘健,袁顺书.高氧液在CO中毒救治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3):8.

[5]杨军,许彦钢,曹强.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在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3):4.

猜你喜欢
供氧氧分压一氧化碳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爱的供氧等
基于低温绝热液氧瓶系统的中心供氧系统改造
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与穴区局部氧分压关系的研究*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