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①

2011-02-02 08:40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史亮
中国商论 2011年14期
关键词:贸易理论区域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史亮

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①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史亮

优化贸易结构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本文从贸易商品结构与贸易方式结构、贸易主体结构以及贸易区域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因素,希望在如何改善和优化贸易结构问题上提供一些对策思路。

贸易结构 影响因素 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尤其是结构比较落后。结构性问题已成为目前困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突出性问题。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对于判断和把握我国对外贸易长期趋势、制定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因素

关于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影响因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已经有了较多深入研究,这些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1.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1.1 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就各国而言,它们若分别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那么,当其各自按照专业化生产并出口绝对优势产品而进口绝对劣势产品的贸易模式发展后,各国福利水平均会提高。因此,在斯密看来,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应当遵循绝对优势理论原则。

1.1.2 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最大障碍在于无法解释国际贸易中并不具备绝对优势却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的现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在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劣势地位,那么,处在优势地位的国家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产品,而处在劣势地位的国家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产品。简言之,“两优择其重,两劣取其轻”。李嘉图第一次以无可比拟的逻辑力量,论证了外贸结构的差异不限于绝对优势,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能够成为外贸结构差异的一种客观现实来源。

1.1.3 要素禀赋理论

然而,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它们都未对引起各国同种商品不同生产成本的原因做探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H-O理论从要素禀赋角度解释了比较优势的来源问题,他们认为要素禀赋比率差异决定了要素价格比率差异,进而决定了产品成本差异,最终决定了产品价格差异。基于此,在供求规律作用下,密集使用富裕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必然成本和价格较低,国际竞争力也就较强,而密集使用稀缺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必然成本和价格较高,国际竞争力也就较差。因此,要素禀赋差异是对外贸易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

1.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2.1 偏好相似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Linder)在1961年出版了《论贸易和转变》一书,并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他认为,一国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品,通常是先在国内形成生产能力以满足国内需求,之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越是接近的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也就越相近,由此引致的需求规模和结构也越相似,其相互之间的贸易需求也越大;反之,经济和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需求结构差异会较大,或者是由于低收入国对高收入国产品消费需求能力不足,抑或是低收入国的产品质量档次较低而无法满足高收入国的需求,使得其相互贸易流量较小。该理论说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贸结构的决定作用。

1.2.2 技术差距论

波斯纳(Posner,1961)建立了技术差距模型,强调技术差距是形成贸易的原因。创新国的技术创新会使其与非创新国产生技术差距,创新国凭此技术优势出口产品,非创新国则进口此种产品。随着贸易的发展,非创新国通过学习模仿直至完全掌握该产品技术后,其与创新国的技术差距开始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在上述技术扩散过程中,创新国的产品出口和非创新国的产品进口呈减少态势,最终,技术标准化和成熟化使产品成本成为决定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非创新国开始大量生产并向创新国出口此产品,创新国转变为进口国。为继续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创新国再次创新并出口,如此循环。该理论的实质反映了技术的生命周期,它揭示了技术差距对外贸结构的决定作用。见图1:

1.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Vernon,1966)发展了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在产品创新时期的产品要素密集性表现为技术密集型。在产品成熟时期的产品要素密集性则主要表现为资本密集型。在产品标准化时期,资本要素投入虽然仍很重要,但非熟练劳动投入大幅度增加,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在竞争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产品的生产活动。此时,由于发达国家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优势在于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了的那些产品领域中。见图2:

2 对外贸易主体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般而言,本文认为影响贸易主体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开放度、政府意志和企业家精神四个方面。

2.1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制定和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它可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三类。经济体制越是偏向于依靠市场机制来发挥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该体制下的贸易主体结构越是偏向于私人经济部门,而经济体制越是偏向于依靠行政指令来实现资源配置,则该体制下的贸易主体结构越是以国有经济部门为主。

2.2 经济开放度

经济开放度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开放的程度,它具体又包括本国或本地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方式和程度,以及对他国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准入程度。经济开放度越高的区域,其接触外部思想的机会就越大,私人的经济意识也观念也较为浓厚,这有利于贸易主体结构的私有化,反之则贸易主体结构的国有化程度较高。

2.3 政府意志

政府意志是指政府官员对于各种决策,特别是经济决策的主观意愿,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强势性和强制性,但又会受到微观和宏观环境制约。一国的政府意志越是倾向于改革和开放,以及越是尊重私有产权,该国的私有经济在贸易主体中比重则会越大,而一国的政府意志越是保守和推崇政府主导,则该国的国有经济在贸易主体中比重会较大。

2.4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在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区域,其贸易主体越是倾向于私人经济部门,而在缺乏企业家精神的区域,其贸易主体则越是依托于国有经济部门。

3 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就贸易区域结构而言,其影响因素也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来说,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相对于贸易内部区域结构更为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国际环境因素要比国内环境因素更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3.1 贸易内部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就贸易内部区域结构而言,区位因素是影响该结构的决定性因素,这里的区位是指距离海洋的远近程度,通常,由于海洋贸易的主导性,沿海地区的贸易开放度要高于内陆地区的贸易开放度,从而沿海地区在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份额中所占比重也较高。以中国为例,其贸易内部区域结构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东强中弱西差的结构特征,其中贸易份额较高的东部也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而贸易份额较低的中西部的经济表现则相对较差。

3.2 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的影响因素

就贸易外部区域结构而言,除了区位因素外,还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按照贸易双方的经济水平差异性可划分贸易为水平贸易、垂直贸易和混合贸易三种类型。当前,一般都认为发达国家多属于混合贸易类型,它们用工业制成品交换发展中国家的原料、资源和初级产品,同时又彼此进行产业内贸易分工生产。故其外贸区域结构覆盖范围较广,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而发展中国家之间互补性的水平贸易还不够发达,基本上都是参加垂直贸易,故其外贸区域结构较单一,发达国家占主体地位。

第二,区域贸易协定会对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通过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引起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的明显变化。

除了上述因素外,诸如政治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对贸易结构带来强烈影响,而这些非经济因素的干扰通常不利于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尽管从纯经济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政策能够实现各国自身的贸易利益,是一种非零和的共赢博弈政策选择。但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所有权结构必然会反映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层面上,而贸易作为经济层面的重要内容,必然要既定的政治目的与政治诉求相适应。总之,非经济因素无疑都将影响到一国的外贸结构。

[1] Rommie.Chinese economy begins to interact with globalization.亚洲信息网.2008-9-12.

[2] J. Jackson,Testimony Before the Senate Finance Committee,March 23,1994,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Third Ed.,West Publishing Co,1995.

[3] 赵晋平.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及其调整对策(上)[J].管理世界,1998.

[4] 中国经济网.中国外贸结构不断优化[EB/OL].60年取得四大成就.2009-8-29.

[5] 人民网.外贸结构要变脸?[EB/OL].国际金融报,2010-7-12.

F272

A

1005-5800(2011)05(b)-204-02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基于贸易结构转型视角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B69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贸易理论区域
坚持理论创新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分割区域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区域发展篇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