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2011-02-08 07:59王长德,杜青,陈丽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期
关键词:血浆神经功能程度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如何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寻求疗效可靠的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神经内科医生研究的方向。笔者采用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7~80岁;病程1.5h~3d;伴高血压病者24例,糖尿病者6例。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4~80岁;病程1h~3d;伴高血压病者21例,糖尿病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伴随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 纳入标准:年龄 37~80 岁,经头颅 CT 或 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3d内),中医辨证属于风痰瘀血证候。排除:(1)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混合性中风患者;(2)中风中脏腑患者;(3)检查证实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心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梗死者;(4)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成分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 (包括溶栓、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应用脑保护剂、降压、降糖、降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脑平肝丸及醒脑开窍针刺治疗,镇脑平肝丸为我院院内制剂,药物组成为天麻,钩藤,怀牛膝,白附子,僵蚕,制半夏,陈皮,全蝎,红花,炙甘草。每次6g,每日3次。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涌泉,辅穴取委中、足三里、合谷、极泉、尺泽。除三阴交用补法外,其他穴位均用泻法。每日1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Hcy的测定:空腹抽取静脉血5mL注入含EDTA-2K的抗凝管中,2h内于4℃离心,分离血浆,-2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激发波长为390nm,发射波长为470nm,流速为 0.8mL/min,批内差异为 3.5%(n=10),批间差异为4.2%(n=12)。

1.5 疗效标准 参照1995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多18%。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血浆Hcy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比较(μ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比较(μmol/L,

?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除红细胞压积无差异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3 讨 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目前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关于HHcy的研究比较多,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明本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4]。也有研究显示HHcy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清除。Hcy可能通过损害血管基质,增加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壁氧化损害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Hcy的血管损害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血液凝固、扰乱内皮对血管舒缩的调节及导致动脉僵硬[5-6]。脑梗死时,Hcy主动氧化可导致氧自由基产生的增加,从而导致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损害等一系列反应。这些研究说明HHcy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西医主要采取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改善动脉硬化程度和心脑血管病的预后。中医学将脑梗死归为中风病范畴,认为风痰瘀血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机,内风形成之后行于血脉之中,为血中之风,血中之风旋动,夹痰夹瘀,或上扰清窍或横窜经络,产生中风病诸症。镇脑平肝丸为我院院内制剂,主要由天麻、钩藤、僵蚕、半夏、全蝎、红花、白附子等药组成,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白附子、僵蚕息风化痰;全蝎息风通络,红花活血化瘀,半夏化痰降逆。全方采用息风与化痰、行血同治,痰化则血行风消,气机调畅。石学敏院士基于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的理论创立了醒脑开窍针法,具有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息风化痰、疏通经络的功用。二者合用,治疗中风疗效满意。

通过临床研究,笔者发现两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Hcy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进一步证实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Hcy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同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平均水平尚在正常范围,从而说明血浆Hcy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正相关性。笔者采用中药镇脑平肝丸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候疗效确切,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从而说明针药联合在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血证及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干预方面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王鸿雁,潘旭东,韩仲岩.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2002,15(6):358.

[5] 张顺开,胡永启,易欣阳,等.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J]. 河南实用神经病杂志,2003,6(4):494.

[6] Hackam DC,Anand SS, Hackam MD,et al.Emerging risk factors for other 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AMA,2003,290(9):932.

猜你喜欢
血浆神经功能程度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