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2011-02-08 07:59王建国闫洪涛高长明刘兆强胡德永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期
关键词:银质颈性正骨

王建国 闫洪涛 张 雷 高长明 刘兆强 贾 锐 胡德永

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全军软伤治疗与康复研究中心(辽宁兴城125105)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或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眩晕多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虽然可用于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有很多,但单一疗法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笔者采用银质针导热配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5例,并与针刺配合正骨推拿疗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全国第3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修订的相关诊断条件[3]。(2)病例纳入标准:①眩晕反复发作与颈部活动有关,曾有猝倒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多伴有头颅症状,包括视力模糊、耳鸣及听力障碍等;④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⑤除外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及耳源性眩晕;⑥MRA或椎动脉彩超显示第2段椎动脉(V-Ⅱ)有局限性狭窄或扭曲征;⑦除外椎动脉Ⅰ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⑧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病例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虽符合纳入标准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或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③有颈椎骨关节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④有手法治疗禁忌证者;⑤不能坚持治疗、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同时接受相关其他治疗者;⑥妊娠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全军软伤治疗与康复研究中心门诊或住院的颈性眩晕患者70例,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情况(见表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n)

1.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给予银质针导热及正骨推拿治疗。①银质针导热:患者取俯卧位,头面部漏空,使颈部充分暴露,剃去术区毛发。首先在枕项部区域寻找压痛点并作标记。然后在无菌操作下,于每个进针点用0.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皮丘直径约5mm。选择长10cm或12cm的银质针刺入皮丘,向深层病变部位作直刺或斜刺,深达骨膜直至引出较强烈针感。在后枕部布针两行,分别为距枕外粗隆下及两侧上项线下1寸处,行距、针距均约lcm;在颈部每侧布针两列,在C2~T1棘突旁开1cm及棘间隙旁开1.5~2.0cm处,针距约1cm。布针完毕后在针柄尾端衔接银质针导热寻检仪(YRX-IA32型,上海曙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恒温控制针尖温度在40℃左右,持续20min后拔针,消毒针眼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并粘贴,3d内保持局部干燥。治疗1次即为1疗程。②正骨推拿:以龙氏正骨为基本手法[4],首先对颈项部肌肉予以放松,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范围以患椎为中心,手法柔和、轻松。施术约5min,以得气为度。在颈项部肌肉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正骨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患者头部向右缓慢仰旋活动2~3次,并嘱患者放松颈肌,待头右旋到最大角度时,术者稍加有限制的右旋向上牵引“闪动力”,此时多可闻及弹响“咯嘚”声。按上述方法向左重复操作1次。推拿每日治疗1次,正骨隔日治疗1次,治疗10d为1个疗程。(2)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及正骨推拿治疗。①针刺治疗:取双侧风池穴、C2~T1双侧夹脊穴及阿是穴。患者取坐位,穴位处经常规消毒后,选用1.5寸毫针对准上述穴位快速进针,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0~1.5寸,夹脊穴及阿是穴直刺0.7~1.2寸。均行捻转提插手法,得气为度,每次留针5~10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②正骨推拿: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1.4 疗效评价 采用前瞻性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及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定综合疗效:临床治愈为眩晕及伴发症状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为眩晕及伴发症状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减轻,偶有轻度头晕等症状,基本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好转为眩晕及伴发症状减轻,在正常工作和生活中仍有不适,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为症状减轻不明显或加重或近期症状反复。(2)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眩晕和主要症状改善情况[5]。该量表包括五项,每项分为5个等级,总分为30分。其中眩晕16分(眩晕程度8分,频度4分,持续时间4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ESCV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2周和1个月时的评价结果显示,两组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症状进一步改善,而对照组的症状回复到接近治疗前水平,两组间差异进一步扩大(P<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

2.2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3。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n)

2.3 安全性比较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颈性眩晕是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到颈部病变的压迫和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小脑及前庭系统缺血缺氧而致的以眩晕为主的临床综合征[6]。其主要致病因素可能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缘、钩椎关节及(或)横突孔周围的骨质增生,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关节的固定能力减弱,导致颈椎失稳、钩椎关节松动、紊乱和移位,当颈部活动时,对走行在横突孔的椎动脉及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造成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韧带劳损紧张、挛缩黏连,软组织水肿浸出,直接刺激攀附于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7-9]。由于颈性眩晕的致病因素涉及机械性压迫、颈椎失稳、炎性刺激和椎动脉痉挛等多个方面,临床上单一疗法很难取得满意效果。为对照银质针导热和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我们设计了本项研究。

本研究采用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患者的眩晕、头痛和颈肩痛、工作和日常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均较治疗前及针刺联合正骨推拿组明显提高,综合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正骨推拿有助于恢复颈部稳定性[4,10]。颈项部手法松解治疗有助于松弛失衡椎体周围的软组织,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松解局部黏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旋转复位及拔伸牵引治疗可使颈椎关节、肌肉和韧带进行最大限度的功能活动,调整小关节紊乱和椎体滑脱状况,颈椎力学平衡状态,颈椎曲度,神经根与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恢复小关节正常位置及颈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纠正颈椎关节失稳,从而解除对椎动脉的扭曲及压迫,改善椎动脉的血供。⑵穴位针刺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11-12]。针刺特定穴位或压痛点时,可以激活脊髓后角胶样物质内神经元,抑制疼痛冲动传导。针刺还能刺激中枢下行抑制系统,使内啡肽类物质分泌增加。另外,针刺还可阻断痛觉神经冲动上行传导,改变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使痛觉局限。针刺对改善颈部软组织血液循环及淋巴代谢亦具有重要作用,能加速致痛物质清除,缓解肌肉和韧带痉挛,从而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对椎动脉的刺激。⑶银质针具有较好长期效应。银质针由白银和铜镍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针直刺到颈部劳损挛缩肌肉在骨骼的附着处后,持续恒温控制针尖温度在40℃左右,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量增加,炎性致痛物质迅速消散,颈动脉周围的炎症反应得以改善,炎症刺激所致的椎动脉痉挛得以解除[13]。有报道显示,40~42℃的治疗温度对于生物体消炎镇痛作用最佳。动物实验发现,银质针导热深层组织后,其局部血流量较治疗前增加50%~150%,平均增加97.88%,治疗后1个月较治疗前增加20%~40%,平均增加34.7%[14]。另外,银质针的直径为1.1mm,针端尖而不锐,既明显粗于普通不锈钢针灸毫针,又显著区别于针刀针。在深刺肌肉和寻找强烈针感的过程中,既可有效松解纤维化黏连软组织,解除肌肉痉挛,又不至于造成组织损伤出血。在本项研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结果显示,其症状缓解程度较治疗结束时更为明显,ESCV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在部分随访时间超过9个月和12个月的患者,不但疗效继续维持,更可见进一步减轻的趋势,其机制可能就与银质针有效解除软组织黏连有关。

本研究表明,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与针刺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显著效果,但银质针导热治疗次数更少、疗效持续时间更长、综合治疗效果更好,并且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尹伦辉,沈彤,章瑛,等.针药配合龙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1):23-2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3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4] 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7:152-168.

[5]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6]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68.

[7] 王建国,耿葆梁,闫洪涛,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7):579-560.

[8] 李俊杰,王红东,赵宝力,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5-8.

[9] 王雷,王遵来,盛坤,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2):175-177.

[10]黄有荣,安连生,刘汝专,等.非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0,22,(3):10-14.

[11]刘志义.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65-66.

[12]梁宜,方剑乔.5-羟色胺痛觉调剂与针灸镇痛相关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94-495.

[13]赵云峰,李大红,钟文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1):135-136.

[14] 王福根,江亿平,冯传有,等.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1):5-6.

猜你喜欢
银质颈性正骨
银质针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进展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细银质针与普通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银质针松解术结合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疼痛的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