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证)30例

2011-02-08 07:59钦指导顾庆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1期
关键词:脾虚抗炎健脾

王 钦指导顾庆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2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且病程长,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肠镜检查结合病理可明确诊断。近年来认为免疫功能紊乱为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临床辨证多为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日久可致脾肾两虚,湿热、肝郁、瘀血为标。导师顾庆华教授在临床上运用本院特色制剂健脾化滞丸治疗UC(脾虚湿热证)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5月南通市中医院脾胃专科门诊患者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6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年济南召开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上,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1]、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试行)》[2],中医脾虚湿热证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试行)》[2](脾虚证与湿热证)制定。其中男性 26 例,女性 34例;年龄22~70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1个月至10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7~70岁,中位年龄42岁;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0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注意休息,调畅情绪,冷暖适宜。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富营养食物为主,忌食辛辣、刺激及各种生冷、油煎食物。治疗组服用健脾化滞丸(南通中医院特色制剂,苏药制字Z04001365号,药物组成为炒白术、煨木香、黄连、炮姜、厚朴、制香附、槟榔、炒山楂、建曲等),每次10g,每日 3次;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SP),每次1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8周。

1.3 观察方法 抽取两组治疗前后各空腹静脉血5mL,检测血清TNF-α、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其试剂盒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4,其试剂盒由北京东亚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2]拟定。临床痊愈:症状消失,肠镜等检查粘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肠镜等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或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两度以上。有效:症状好转或结肠镜等检查粘膜病变有好转,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减轻1度以上。(4)无效:症状和镜检等检查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4水平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TNF-α均明显降低,IL-4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根据UC的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 “泄泻”、“肠癖”等范畴,临床以腹痛、腹泻、大便夹有粘液脓血为主症,可伴有全身症状。本病脾虚为本,而脾虚失运,则致湿浊内生,食滞内停,日久可变生湿热;湿热、食滞内蕴,阻碍气机,则中焦气滞,气滞又可致血脉不畅,瘀血内生。总之,脾虚夹滞为本病的基本病机,部分患者日久可见脾虚肝旺或脾肾不足之象。本着“审因论治”的原则,确定健脾化滞为基本治法,运用健脾化滞丸治疗UC疗效较佳。健脾化滞丸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化湿,寒温并调,护膜生肌功效。方中白术健脾助运,黄连清热燥湿,厚朴行气化湿,标本兼顾,合用可使脾旺、湿除、热清,以杜起病之源;制香附、槟榔、木香行气导滞;仙鹤草、炮姜收敛止血、温中散寒,有利于全身气机的调畅及病变组织的修复,且健脾益气药有托毒消痈的作用,清热化湿解毒药物能促进溃疡面水肿的消退、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对UC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4水平的变化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NF-α、IL-4水平的变化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近期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紊乱为UC主要的发病机理。UC患者肠道中各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2、IL-6、IL-8、IL-12、TNF-a等,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如IL-4、IL-10等肠道中减少。细胞因子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被认为是UC产生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的关键环节。IL-4属于抗炎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UC患者分泌IL-4细胞数减少,IL-4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量明显减少[3],提示 IL-4与 UC的发病有关,并可作为监测疾病程度的指标。TNF-α又称分化诱导因子,在肠道中能介导黏膜损伤作用,参与UC的发病,其可上调趋化因子IL-8的表达,成为UC发病机制中的启动因子。诸多报道显示,UC组中TNF-α分泌水平及其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或末受累结肠黏膜。

本观察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均显著提高,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说明两组方法均有调节免疫的作用。由此提示,健脾化滞丸可能通过提高患者血清IL-4的水平、降低TNF-α水平达到治疗效果。药理研究表明,健脾化滞丸的组成药物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改善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为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7,12(8):488-49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3] Klein W,Tromm A,Griga T,et al.Interleukin-4 and interleukin-4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Genes Immun,2001(2):287-289.

猜你喜欢
脾虚抗炎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