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峰院士

2011-02-09 20:57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1年2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药理学新药

杨宝峰,吉林省松原市人,1957年1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中国著名药理学家,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科带头人。

杨宝峰教授 198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赴日本、加拿大留学,现为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日本滋贺医科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大学等多家国际著名院校客座教授和荣誉博士。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

杨宝峰教授首次发现微小核苷酸是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和调控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对新药研发及疾病防治具有重大意义;发现微小核苷酸可作为心肌梗死/猝死的生物标志物,对开发防治心源性猝死的新药具有重大意义并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发现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药等药物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新机制;先后主持研究、评价了50余种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物,发现药物作用的特性并提出离子通道作用靶点假说,以此理论研制大明胶囊、心律齐等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好评,创较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多次参加国家新药评审工作。

杨宝峰教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引用3 000余次。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Circulation》(《循环》)、《Cardiovascular Research》(《心血管研究》)、《Hypertension》(《高血压》)等国际著名杂志,获得《Nature》、《Cell》、《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的赞扬,研究被《Nature Medicine》评为“2007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为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第六版、第七版)主编,出版英文论著一部。

杨宝峰教授为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1 035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攻关课题16项。

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3、2004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获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药理学新药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艺术药理学
医科大学总医院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