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以宗教授对尚天裕教授学术思想继承发扬的探析

2011-02-10 07:18牛晓磊田新宇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3期
关键词:整脊学术思想骨科

牛晓磊,田新宇

1.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河南郑州 450064;2.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北京 100220

尚天裕教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创始人,著名骨伤科专家,杰出的中西医结合学者,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他是中医骨科现代化的奠基人,是国际公认的中国接骨学派CO学派的带头人。韦以宗教授师从尚天裕教授三十余年,深得尚教授的衣钵,其学术思想同出一辙,并将尚天裕教授的学术思想在中国整脊学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现将韦以宗教授对尚天裕教授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探析,以飨同仁。

1 大胆突破常规,开创中医骨科在世界的新格局

以Muller为首的欧美骨科学者创立了AO(ASIF)学派[1],他们提出的“解剖对位、广泛坚强固定、完全休息”的学术观点在60年代以前风靡世界骨科学术界,可是坚强内固定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在此背景下,尚天裕教授融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医学之精华为一体,以生物力学为主要实验手段,以15万余病例为临床实践依据,在反复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大胆改变了骨折治疗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以内因为主导的骨折的整复、固定、功能锻炼为治疗骨折三位一体的基本要素和“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治疗原则等一系列骨折治疗和骨折愈合的新观点,著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骨折对位好,骨折愈合快,全部疗程只有过去的一半,愈合时间较过去缩短1/3,95%的骨折功能满意恢复,医疗费用仅为过去的1/10,患者少受痛苦,不担风险,骨折病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率由过去的5.0%~7.0%下降到0.4%[2]。尚教授确立了中国CO(Chinese Osteosynthesis)学派的形成。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敬爱的周总理赞扬这个方法符合辨证法“说出了真理”。美国多数党的领袖曼斯菲尔德称赞“中国人在接碎骨、缝断肢、疗烧伤为人类做出了贡献”。黄家驷院长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但效果好,解决一些西医疗法难解决的问题,而且理论上改进了一些西医传统看法”[2]。

韦以宗教授作为尚天裕教授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参与者,他深谙尚天裕教授的学术思想,在新世纪之交,他创立的中医整脊学,是在尚天裕教授治疗骨折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以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在中医学术思想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观点上引入生物力学和力学生物学创立了中医整脊学[3]。以调腰曲、调胸椎为主的整脊法,治疗颈曲变直、反弓类颈椎病884例,结果椎曲恢复改善率达98.5%,临床治愈率达87.5%。课题协作单位观察治疗这类病例共20 692例。全国21家应用单位观察治疗这类疾病19 527例,均取得上述的疗效。课题主持单位以调颈腰曲为治疗目标的整脊法,取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38例,治愈率为96%;腰椎管狭窄344例,总有效率为96.50%,治愈率为81.70%;颈腰椎管狭窄症36例,总有效率为97.01%,治愈率为89.05%;腰椎滑脱症162例,复位有效率为99.00%,复位率为76.03%。课题协作单位观察治疗病例分别为椎间盘突出症共20 605例,椎管狭窄症9 142例,腰椎滑脱症634例。全国21家应用单位观察治疗这类疾病分别为椎间盘突出症共22 636例,椎管狭窄症6 786例,均取得上述疗效[4]。葛宝丰院士评价说:“在中国传统思维,人体生命观和传统整脊学原理,以及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指导下,经过系统的整理、发展和创新,正成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整脊学’,是我国脊柱外科里程碑中一个很大的进步。”

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立中医骨科新流派的治疗原则

尚天裕教授提出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的部位最大可能地、尽快恢复正常的功能,因此选择最为简单、安全而又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是最好的途径。他在治疗骨折时继承了中医丰富的传统理论和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知识,针对在临床骨折治疗中存在着动与静、筋与骨、内与外、人与物四对矛盾,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及在反复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和相互依赖的必要条件,根据具体骨折的病理、生理变化,选择合适的固定形式和练功术式,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原则:充分贯彻执行固定与活动的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辨证的处理好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的关系,尽快地促使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以韦以宗为主的中医同仁们创立的中医整脊学来源于祖国传统医学,来自于骨科,是现代中医骨科的新流派。所以中医整脊学在中医学术思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的基础上,总结了几千年的整脊理论,与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在治疗骨折四大原则“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基础上,根据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结合脊柱劳损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四个原则,合称中医整脊学治疗的八大原则。即是在临床上,脊柱轮廓应力是平行四边形平衡的,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法则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因此,在临床上寰枢关节错位调腰骶角;颈曲变直、反弓的颈椎病,调胸椎和腰椎;胸椎侧凸,调腰椎。根据脊柱圆运动规律,脊柱骨关节紊乱、侧弯或椎曲改变,都维持在一中轴线上。脊柱颈段、胸段、腰段三个节段中,活动度最大者,颈段是颈 1~4椎;胸段是胸1~5椎;腰段是腰 1~3椎。韦教授在临床上,腰下段的病变,纠正腰上段的侧弯;颈下段的病变,纠正颈上段的侧弯,从而达到调曲复位的目的。腹病治脊,指脊源性疾病源自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骨关节紊乱,导致支配该脏器的脊神经紊乱而产生功能性病变。所以,通过整脊恢复其脊神经功能,这是整脊治疗脊源性疾病的具体措施。“腰病治腹”也是根据脊柱运动力学的客观规律,按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发挥腹肌、腹内压对腰椎的稳定性作用调整。

3 以疗效事实为依据,创立面向国际的疗效评定金标准

尚天裕教授在世界AO学派“解剖对位、广泛坚强固定、完全休息”的学术观点风靡世界骨科学术界的时候,以临床为基础,认为中西医都是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再加以内外用药,中西医结合是汇集了两医之长,破除了中西医之间的门户之见及中西医的界限,取百家之长,走创新之路,举一反三、融汇贯通,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由刚开始时中医和西医在表面上的捏合,中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的简单混合,到两种治疗思想、原则的融合,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现代医学方法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疗法条理化、形象化、标准化、科学化,从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病理组织学及免疫学等方法来阐明中医的基本理论,提出“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是治病又治人的科学道理,使骨折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提出从解剖复位到功能复位治疗原则的巨大转变。功能复位是指骨折整复后虽尽最大努力但仍有某种移位未纠正,如在此位置上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的程度,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韦以宗教授研究发现:颈腰椎曲的形成是从出生后6~7个月开始坐,到1岁站立行走出现,至25岁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因此,椎曲决定了椎管大小、神经根孔的大小、方位以及颈椎椎动脉的走向。椎曲一旦发生变异,是因椎体及关节突关节产生位移。如此带动椎间盘纤维环的扭曲或撕裂,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椎动脉受损,严重的椎管狭窄压迫脊髓[5]。观察颈腰椎曲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在治疗上,如果能调整椎曲恢复,症状体征随之消失,而且,复发率也低。颈腰椎曲既是生理的表现,也是病理的基础,诊断的依据和治疗目标。椎曲论明确了整脊学的治疗原则是以调曲为主。调曲即使骨关节复位,对位、对线、对轴,这是引进了骨折整复的观点。椎曲论的发现和应用,使整脊临床产生质的变化,审因论治,整体提高了整脊临床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非手术疗法提供影像学的诊断和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改变了整个世界骨科届在非手术治疗脊柱劳损病及脊柱相关疾病没有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的混乱局面,这就是面向国际的疗效评定 “金标准”。

综上所述,韦以宗教授学术思想发展的整体脉络和内在规律是继承和发扬了尚天裕教授的学术思想。中医整脊学是与尚天裕教授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同时在医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且在新时期,新的疾病谱发生改变的形势下,韦以宗教授对骨科的脊柱劳损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领域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探索,取得了脊柱劳损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伟大成就,创立了新世纪的骨科新流派。

[1]Muller ME,Mllgower M,Schneider R.et al.Manual of internal fixation[J].Berbn:Springerverlag,1979:249-255.

[2]尚天裕,顾云伍,董福慧,等.尚天裕教授医学文集1958-199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7.

[3]韦以宗,王秀光,刘明军,等.中医整脊科正脊调曲法操作规范的标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832-1836.

[4]韦以宗,韦春德,潘东华.中医整脊防治颈腰痛疾病的应用[D].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2010,11(1):16.

[5]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8-394,410-458.

猜你喜欢
整脊学术思想骨科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整脊真有这么神奇吗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整脊结合局部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临床观察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