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乳猪球虫病的防治策略

2011-02-10 11:57许昌玉
中兽医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乳猪球虫病球虫

许昌玉

(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兽医站,223900)

猪球虫病是仔猪阶段最常见的腹泻性疾病,在国内外早已引起关注。据报载:我国江苏、陕西、天津、安徽、广西、云南省等市的猪球虫感染率均很高(25%~69.20%),德国各猪场仔猪球虫感染率可能高达100%,比利时达80%,荷兰达72%,西班牙达85%,意大利达68%,墨西哥达70%,巴西达45%。球虫病在澳大利亚、亚洲实行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北美和东欧等地,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国内仔猪球虫病尚未被养猪业重视。甚至有一部分从事养猪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仔猪球虫病也很模糊,有时不能把仔猪腹泻和球虫病联系在一起。通过多年对仔猪球虫病流行病学的认真研究,结合临床诊断所积累的一些流行病学经验,我认为对仔猪球虫病应该引起重视,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1 乳猪球虫病的诊断策略

1.1 从流行病学上诊断

猪球虫病由猪的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发生于小猪,且多发于7~11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一般认为,哺乳仔猪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而感染,卵囊被仔猪吃下去并释放出子孢子进入肠细胞开始。子孢子进入肠细胞就开始迅速分裂,从而大数量增加,接着又入侵其他肠细胞,使大量肠细胞遭到破坏。在猪等孢球虫增殖过程中,小肠会发生严重病变,造成上皮细胞脱落、绒毛萎缩或肠绒毛变短。肠道黏膜上皮层遭到大面积破坏,消化吸收功能受到严重变弱。更重要的是肠道病变的持续时间比猪等孢球虫的生活周期和临床病变的持续时间长得多。只要肠道病变还存在,就会因肠道黏膜的保护功能严重受损而有利于继发性病原体的入侵。由于球虫卵囊发育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本病多发于春末和高温潮湿的夏季,特别天气炎热时,母猪戏水把产床弄湿后容易引起哺乳仔猪发生该病。严重感染的哺乳仔猪脱水,生长速度下降,并且同一窝猪生长不均匀,但仍能哺乳;等孢球虫造成的死亡率一般为中等程度。

1.2 从临床症状上诊断

猪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多出现在7~11日龄的健康乳猪中,有报道:说猪等孢球虫引起了5~6周龄断奶仔猪的腹泻,腹泻出现在断奶后4~7天时,发病率很高(80%~90%),但死亡率都极低。腹泻是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粪便呈黄色到灰色。开始时粪便松软沿肛门下流或呈糊状,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液状。仔猪粘满液状粪便,使其看起来很潮湿,并且会发出乳汁样的酸臭味。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不同窝的仔猪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重病的可因脱水而死亡。本病发病率通常很高,但死亡率一般较低。病死猪的空肠、回肠黏膜上有异物覆盖,肠绒毛萎缩和脱落。通过解剖,直接刮取空肠和回肠的黏膜,制成抹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找到大量发育阶段的虫体(裂殖子、裂殖体和配子体)即可确诊。也可以通过实验室诊断:取少量仔猪粪便(10~20g),加入50ml饱和盐水,搅匀后静置10min,取表层液滴入载玻片上,镜检发现有大量球虫卵囊即可确诊。

1.3 乳猪球虫病和仔猪黄痢的诊断区别

猪球虫病与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注意区别:仔猪黄痢常发生在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的仔猪最多见;仔猪白痢是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且多见于10~20日龄的仔猪。从用药可以诊断作出区别:日常用以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抗生素(或药物)对猪球虫病无治疗效果。

2 猪球虫病治疗策略

对猪球虫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抑制球虫的发育,促使病猪迅速产生免疫力,使病猪尽快康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2.1 磺胺二甲嘧啶疗法 按每千克体重0.1g剂量(初次剂量为0.2g),混入少量饲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3天,停药4天,在喂服1~2个疗程。

2.2 氨丙啉 可用 9.6%氨丙啉口服2ml,1次/日,一般在第2天即可停止腹泻。

2.3 阿克洛胺 按0.05g/kg饲料混饲,连喂4~6天,疗效最好。

2.4 百球清(5%Baycox悬液)用于预防仔猪球虫病有很好的效果,该药在中国市场已有销售。在1周龄以内1次口服(20mg/kg),具体可在3日龄、4日龄或者5日龄投服。2周龄和3周龄时的腹泻可有明显改善。

2.5 据国外报道效果很好,3~6周龄的仔猪口服,每千克体重20~30mg。莫能霉素,每1000kg饲料加60~100g。拉沙霉素,每1000kg饲料加150mg,喂 4 周。

2.6 磺胺类药物:以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最好。治疗量:20~25mg/kg体重。1天1次,连用3天,或用125ppm混于饲料中连服5天,均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3 猪球虫病预防策略

预防基于控制幼龄动物食入孢子化卵囊的数量,使建立的感染能产生免疫力而又不致引起临床症状。

3.1 选择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措施。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有助于预防猪球虫病的发生,为此必须加强产房的清洁及消毒。由于球虫卵囊对大多数常用的消毒剂不敏感,所以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熏蒸法消毒;或过氧乙酸喷雾法、加热火焰法消毒,效果好;要保存猪舍干燥卫生,严禁舍内存有污水粪便,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同时,新生仔猪应喂给初乳,尽量减少断奶、突然改变饲料和运输产生的预防效果。

3.2 使用抗球虫药进行预防。磺胺类药物、莫能菌素、氨丙啉等对猪球虫有效。母猪在产前2周金和整个哺乳期饲料内添加250mg/kg的氨丙啉等对孢球虫病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总之,虽然猪球虫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乳猪生长发育,但只要我们能够进行科学饲养和管理,及时防治,就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养猪业正常发展。

猜你喜欢
乳猪球虫病球虫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鸡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和免疫预防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
乳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鸡球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