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患关系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作用

2011-02-11 02:53王彦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文明礼貌护患护士

王彦秋

(吉林省大安市结核病防治所,吉林 大安 131300)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患病住院期间,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是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感观的、精神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由于社会法制建设逐步健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维护个人权益的观念越来越强,护患关系较为紧张,矛盾更加突出,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日益上升,使患者和(或)家属感到不满,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从而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等社会问题,这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见,护患关系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要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稳定的情绪

护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视患者如亲人,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把个人的不愉快以任何理由发泄到患者身上,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医护人员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

2 护士的仪表和姿态

在医院里和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护理工作贯穿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在疾病状况下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截然不同,往往有一系列心理改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语言和行为去化解。这就要求我们护士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患者的心理感受与患病体验,力求做到语言文雅、仪表端庄、态度和蔼、稳重宁静,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一种有气质、有能力、有修养、信任、安全和美的感觉,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医疗纠纷,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护士也只有通过对护理对象及对护理本身的领悟、尊重和理解,才能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

3 护患接触中的几个问题

3.1 尊重患者,医患平等

护患关系中,双方要遵守互相尊重的原则,这里强调的是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在护理工作中,尊重所有求医者,不论男女老幼“普同一等”(唐、孙思邈),医德规范中的各项标准和要求都体现了这个尊重原则,例如、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尊重患者的有关保密要求,不能把有损于患者的名誉、形象的有关内容扩散给他人。

护理人员与患者一方的平等关系,是道德人格与权利的尊重;护理人员对患者中的每个人公平对待,尽仁爱之心,“普同一等”。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一视同仁,不能因性别、职位高低,病种类型和付费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别。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早有论述,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尊重患者的人格和生命,人在生病时,往往心理上发生变化,如猜疑、自卑等等。如果对患者只是称呼床号,患者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应称呼患者大爷、先生女士等等。这样患者有亲近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救死扶伤,忠于职守

这是所有护理工作者的基本道德准则和最高宗旨。社会职业中,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随时与患者的生死问题打交道,“人命至贵、有贵千念”,把人的性命存亡放在职业责任的首位。“济世活人”是中国优良医德传统的核心,人们对护理工作者寄于厚望,崇尚护理工作这个神圣的职业,就因为护理人员是医学人道主义的使者。热爱医学、献身医学事业是检验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首要标准,爱岗敬业才能“救人活命”。

3.3 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文明礼貌是自身内在修养和外部行为的统一。语言是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表达思想和情感;表情、神态表示某种态度;服装整洁、规范化,体现职业特征;手势动作轻盈、稳重、大方,给人以信任、成熟的感受。

护理人员的文明举止对患者的心理效应很重要,不次于药物、器械的某些作用。人们都知道一个常理,美好的语言也是一副良药,对患者来说其价值更大。医生对患者多说一句话,都是一种“心药”。

护理工作者的文明举止,是个长期修养的过程,需要道德意志的努力,不论环境条件如何变化,医院大小、职务高低、城乡差别等,文明礼貌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共同准则。

文明礼貌,举止端庄是形成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融洽的护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

对于患者来说,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从良好情绪反应所致的躯体效应中获益。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疾苦,缓和焦虑,激发患者的希望和信心。对于护士来说,从这种充满生气的环境中也可得到更多的心理上满足。即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须的。因此,在与患者的交往中,不仅要接触他们的疾病,而且要学会接触患者这个整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语言往往能起到药物达不到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性格和文化休养,灵活运用护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护理语言,能够让患者创伤的生理和心理得到恢复和平衡,使其保持有利于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环境和最佳心理状态。

3.3 善于和患者沟通

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护士要以诚相待。但对诊断、治疗上的一些意见和措施要谨慎,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保护患者利益为目的。在患者向你讲述自己的病情和感受时,由于文化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往往不能正确表达,护士尽量一定要耐心倾听,点头回应。在做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时,如发药、打针、导尿时一定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向患者说明该项操作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是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对患者来说,不仅可消除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而且可以从良好的情绪反应所致的躯体效益中获益。对于护士来说,可以从这种充满生机的诊疗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心理上的满足。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型逐步向临床护理、预防、心理、康复、保健综合型护理转变。同时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要以“预防疾病,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为职责,增强自己的责任感,避免患者的负性情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往创造出相应的护理社会价值,达到护患关系的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护士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好感和社会舆论的认可,赢得患者及全社会的尊重,才能在护理专业方面锐意进取并有所建树,接患者于痛苦,还人类于健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猜你喜欢
文明礼貌护患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3月历史大事记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
校园文明礼貌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