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三)

2011-02-14 10:03胡邦喜邹江华肖永刚
中国设备工程 2011年7期
关键词:备件定额基准

胡邦喜,邹江华,肖永刚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83)

2.基础资料数据库

基础资料数据库是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是系统专家支持的重要部分,是保持系统高质量运行的神经和中枢。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标准体系的基础资料数据库可概括为“五个两”,即:①两种资料。设备基本资料、设备规格资料。②两种规范。设备类别点检规范、设备类别维修规范。③两种基准。设备点检基准、设备维修基准。④两种安全管制。设备点检安管卡和SJP(安全工作程序)、设备维修安管卡和SJP。⑤两种定额。设备维修定额标准、设备备件定额标准。

(1)设备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的建立是针对固定资产、设备、分部设备和物料而言,每一项必须按编码的层级逐台建立。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设备编码、父系设备编码、设备阶层、设备中文名称和中文简称、维护单位、设备英文名称和英文简称、循环品编码、设备类别、设备类别细项、设备级别、设备专业编码、成本中心、物料类型、物料编号、设备位置(指循环品下线存放的具体位置)、制造厂商、供应厂商、维护人员、使用单位、购入日期、安装日期、使用日期、规格型号、设定人员、设定日期、采购合同编号、采购预算编号、采购金额、固定资产编号、管理特性、产权单位等基本信息内容。

(2)设备规格资料

首先,规格资料的建立原则上是在优先建立设备类别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对全部设备和分部设备做好合理、准确类别分类的基础上,尽可能按照包含一致的技术属性(技术参数和相关结构尺寸),建立阶层式设备、分部设备技术属性规格资料。凡属于同一类别细类的设备和分部设备,都应以此为标准模板,在逐台建立设备规格资料时直接引用,只是不同的设备和分部设备,所需要填入的具体参数不同而已。其次,对不能进行类别分类的设备,则必须依照单体设备的实际情况,一一建立规格资料。设备规格资料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设备名称、设备类别编码、规范类别(如交流电机类、变压器类等)、规范项目名称(型号、额定输出功率、转速、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安装尺寸和与外部设备配合的尺寸等)。

(3)点检规范与点检基准

设备点检规范是在设备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所谓规范,是指被控制和被管理的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从系统设计上考虑,点检的主体可能是设备,也可能是分部设备。设备点检规范就是针对设备状态控制要求,制定出同一类别设备的点检项目和内容。虽属同一类设备,但在工艺生产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设备点检规范编制时,是在确立了类别点检规范的主体框架下,给下面所对应的点检基准编制增加比较大的自由选择和增补的权力,具有较广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般情况下,设备点检基准的建立是以点检规范的建立为前提的,是在点检规范即点检项目确定以后的具体量化过程。点检规范是针对设备类别而言,而点检基准则是针对具体设备而言。对大多数设备,应该是建立设备类别点检规范在先,建立点检基准在后。对具有类别归属的设备,在进行点检基准编制时,只需在点检类别规范下对点检项目进行选择和增补,填入每一点检项目的具体控制值(标准值、上限值或下限值、周期)即完成对应设备点检基准的编制工作。

(4)维修规范和维修基准

设备维修规范是统筹设备维修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引导横向管理平衡的重要标准尺度。因此,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规范是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是提高维修费用管理水平和平衡尺度的重要依据。设备维修规范和维修基准的主体可以是设备,也可以是分部设备,但从设计角度考虑,两者所对应的大多数宜为分部设备,是设备维修活动的最小单元。维修基准是具体到一台设备所确定的若干个维修工作内容,是在设备类别维修规范的具体指导下,直接引入的具体维修标准,设备类别维修规范被直接引用到具体设备上时,就转换为这台设备的维修基准。每一项设备维修基准对应了相应的维修定额标准,但所需要支付的维修费用是不同的,如在高空或高温条件下对同一种设备的同一项维修基准来说,维修费用所发生的额度是有差别的,需要在标准维修定额下,通过条件加成(调节系数)来满足同一维修基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维修费用支付需要。

(5)安全管理程序(SJP)、安全管制卡

SJP程序可以理解为标准工作程序,也可以理解为安全工作程序,因为这两种理解的依据是组成标准工作程序和安全标准工作程序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SJP。SJP是与点检基准和维修基准直接配套编制的,旨在强调工作程序标准化的控制要求。

安全管制卡又称安管卡(点检或检修挂牌),是在执行设备点检基准或维修基准时,对水、电、风、气关停要求的明确提示和要求。安管卡会随着工作计划的下达由系统自动带出。此卡片一式两份,一份是挂卡,挂在具体的停电、停气位置;一份是护身卡,随点检者和维护者带在身上,当两卡合一时,方能够进行通电、通风、通气、通水等作业,以确保操作者在进入工作程序后的人身安全。

(6)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维修定额标准和设备备件定额标准两大部分。设备维修定额标准是设备维修工程进行费用核算的依据,是按照设备维修基准确定的。首先是确定定额元素,其次是确定定额标准。定额标准编制应优先在设备维修的规范下制定,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定额元素的确定。定额元素是在设备维修中,组成各项费用单元构成的基本元素,如人时、工种、设备、备件、材料(主材、辅材)和机具等。②确定设备的维修元素和单价。③确定加成条件和费率调节系数。考虑到定额标准在设备点检和设备维修中的适应性,在系统中设计了加成条件和费率调节等费用支付的处理技巧,以满足不同条件的需要。费率调节是在标准状态维修基准上,对照相应的维修定额标准底价,与多个施工单位招标或议标时所用的负向费用调节,可以理解为条件减成。④确定设备类别指导下的统一定额标准。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立设备检修工程标准定额库,针对具体设备的维修基准,由标准定额库生成定额包,与每一项维修基准一一对应和链接,按项按加成条件取费。

设备备件定额标准包括备件消耗定额标准和备件储备定额标准两类。其中备件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定为1年),按平均更换周期计算出来的备件消耗数量,其计算方式为:年消耗备件=12月÷更换周期(月)×设备台数×每台件数。如果备件的寿命不便掌握,可根据经验,按照3年或3年以上的平均消耗量来确定备件消耗定额。企业根据生产保障的最低消耗确定备件储备的安全和经济定额。

(7)设备固定资产基本资料

设备固定资产基本资料主要有三种来源:①固定资产系统内的基本资料。②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内的基本资料。③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内的设备履历和绩效评价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管理,一是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即设备的原值、净值、折旧等价值形态的基本状况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即设备在用、闲置、封存、调拨、报废、履历等设备实物形态的基本状况。

(8)物料总表资料

物料总表资料分为备件总表资料和材料总表资料两大类。其中国产备件总表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备件名称、型号规格、最新图号(或承制厂的工作号)、材质、单重和消耗定额、储备定额。进口备件总表主要包括国内代用品代码、备件名称(中、英文名称)、型号规格、图号、序列号、订货号或样本编号、单重、作业线或机组名称(中、英文名称)、主机名称(中、英文名称)、进口备件的制造厂地址或原主机供应国或主机供应商等内容。料包是多个物料的集合,一个料包对应了多个物料号,即料包与料号保持着“一对多”的关系。

3.数据库建立步骤

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资料数据库建立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编码

确定设备编码、固定资产编码、设备类别编码、物料编码、预算中心编码、成本中心编码、定额编码和其他相关的派生码。

(2)确定设备基本资料

组织进行设备基本资料编制工作。基本资料的编制是按照设备编码的层级逐级进行编制的,每一台设备都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基本资料库。

(3)确定设备类别、物料类别和材料类别分类

分别确定出广域设备类别和局域设备类别,并按照所确定的类别编码原则进行类别编码。无论是广域类别还是局域类别,都是指全企业范围或某一局部范围内具有相同技术属性、管理属性和结构的同一类型设备,这部分编码由于具有广泛的横向平衡性,因此一般由企业设备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统一编制。类别是资产管理系统基础资料数据库建立的基础,是整体数据库建立的关键。

(4)确定设备类别规格资料及设备类别点检规范、设备类别维修规范

在已经确定的设备类别分类指导下,分别组织进行类别设备的设备规格资料(体现设备技术状态参数特征的资料)、设备类别点检规范、设备类别维修规范和维修定额的编制工作。

(5)确定设备规格资料、设备点检基准和设备维修基准

在设备类别规格资料、设备类别点检规范和设备类别维修规范的指导下,按照所对应的设备类别,分别编制设备规格资料、设备点检基准和设备维修基准和定额编制。①在编制设备规格资料时,直接引用所对应已编的设备类别规格资料,逐项填入被编设备的具体技术参数和重要装配几何参数的数据即可。②在编制设备点检基准资料时,直接引用已经确定的对应设备类别点检规范,填入具体数据即可,并根据特殊条件需要,增补点检项目内容。③在编制设备维修基准时,直接引用已经确定的相应设备类别维修规范,并填入设备所处的具体环境加成条件等内容,即完成由设备类别维修规范转换为设备维修基准的过程。④根据点检规范和维修规范编制所对应的维修定额,直接为点检基准和维修基准所引用。

(6)确定各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照表

①确定设备固定资产编码与设备编码的对应关系。②确定设备零部件编码与物料编码的关系。③确定设备类别编码与设备编码的对应关系。④确定设备编码与预算中心编码的对应关系。⑤确定设备编码(各层级码)与成本中心编码的对应关系。⑥确定设备群组与设备的对应关系。⑦确定设备点检基准与定额的对应关系。⑧确定设备维修基准与定额的对应关系。

(7)确定设备使用单位、维护单位、工作岗位代码

①使用单位的最小层级设置到生产车间为宜,直接填入公共系统确定的使用单位代码。②维护单位是指负责具体维修设备的单位,填入由企业专业设备管理部门确定的维修单位代码。③工作岗位是指由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所确立的岗位,填入具体的工作岗位代码。

五、结束语

任何一个优秀系统的设计只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仅仅依赖于系统本身的功能和作用来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优秀系统的设计是基础,而与这一系统相配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才是最终取胜的保证。一个企业在具备有优秀信息化系统的同时,配之以有效的技术管理手段,才能获得管理的成功和取得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管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现有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对管理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两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有效的管理是系统达到高效运行的关键。(全文完)

猜你喜欢
备件定额基准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中材机电备件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下期要目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汽车备件供应商选择
基于元动作故障树重要度计算的备件预测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基于HANA的工单备件采购联合报表的研究与实现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