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综合管理发展简述

2011-02-14 10:03蓝文谨
中国设备工程 2011年7期
关键词:操作者英国政府经验

蓝文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北京 100824)

在1982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国第一次设备管理与维修座谈会上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当时是用了国外采用的名称——设备综合工程学,但是已经把主要的理论、概念与应用做了比较多的介绍与叙述。此后,这一学科的宣传和介绍以及应用有了比较广泛的开展,在《设备管理试行条例》的推广和宣讲中具有了一定的地位。而在国务院正式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总则的第四条中明确提出企业在设备管理上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管理,把设备综合管理放在了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位置上。

设备综合管理这一概念是向国外学习后,再结合我国的经验形成的。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了解到这一概念的。这一概念产生自英国,是在英国政府的主导下产生的。60年代后期,针对有的企业设备维修费用高而效果不佳的情况,英国政府成立了维修工作委员会进行相关调查。调查报告指出英国制造业的年直接维修费为11亿英镑,如维修部门的生产率能提高到60%,则维修费用可以减少2亿至2.5亿英镑。同时,可以避免由于不适当的维修造成的每年2亿至2.5亿英镑的损失。据此英国政府提出组织专家调查研究后给出解决方案。当时由帕克斯(Denis Parkes)先生负责组织了对维修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方案,即把维修这一通常只被看成是一种技艺的技术上升为一个学科,一个很重要的学科。他的主要思路是从系统论的概念出发,提出对设备要进行一生系统的管理,从开始规划时起,每一个环节都要从全系统来考虑,并且要从使用的要求出发,以求得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优化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同时使用中的问题要反馈到制造方,形成循环。实际是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问题。英国政府接受了这个概念,并请牛津大学为这一学科命名为设备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并由专家们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动这一工作,使之形成学科。英国有六所大学开办了这一专业,其他国家也有相应举措。

我国在第一次设备管理与维修座谈会后,开始面向企业进行宣传,有的企业随之开始接受。一些专家学者也在进行宣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家国情提出了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并列入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在此特别说明,设备综合管理已经是一个专用名词,有其固定的概念,不能用综合性的管理这类的笼统的概念来解释。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这一新学科(简称TERO)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从英国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国和美国,同时也有不少亚洲国家接受了这一概念。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在推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了设备的前半生与后半生脱节的问题,使设备管理的整体效益及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另外要考虑经济性,要考虑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即从设备一生的效益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局部利益,目前则更应该考虑寿命周期效益(LCP)的问题。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一学科的关键所在。考虑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与单纯考虑某个方面的节约是不同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必须有系统的观点、全局的观点,不受短期行为的影响。一些企业在厂部成立了设备综合管理委员会进行协调及最后决策。

把具有我国特色的操作者参加维修这一先进的方式作为设备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人谈到操作者参加设备维修时,认为是日本的办法。我国多年的经验是发动群众参与设备维修,鞍钢和大庆的经验都取得了这方面的经验。本人在70年代中曾在大庆见到了他们组织操作者进行维护的情况。机械制造业的三级保养也是我国自己创造的经验。日本专家中岛清一先生曾明确说过他们从鞍钢学到了操作者参加维修的经验,他们称为全员参加。操作者参加维修这一概念现在已经被不少国际知名专家所接受。

近年来有些企业出于快速扩张的需要,在设备资产的购入、企业的总体安排等方面做的不够谨慎,忽视了设备管理的一些基本规律,在运行中问题较多,实际上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占的比重很大,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如某大型企业生产线中的一台大吨位液压机是关键设备,但只是使用缺少维护运行,设备运行状态不佳,主管人员却不关注。实际上应该对此台设备进行特护,有应急措施,应该在规划时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以保证其能长期正常运行,即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这方面管理比较薄弱,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应引起有关部门及企业的重视,科学地进行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操作者英国政府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操作者内及操作者间可重复性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不同体位所受辐射剂量特征分析
经验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脱欧后英国经济何处去?英国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