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与幼儿成长

2011-02-19 13:34朱连英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1期
关键词:成人旅行儿童

朱连英, 赵 如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分享阅读(shared book reading),也称“大书阅读”,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并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是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起初,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使其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过渡到儿童自己独立阅读。就分享阅读本质而言,它是针对较小年龄阶段儿童的口头朗读训练。儿童在成年人循序渐进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对阅读的参与水平,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通过字形与语音的多次重复匹配呈现,建立字形—语音—语义三者之间的联系,为学习书写打下良好基础。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在幼儿发展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他认为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成就。语言符号系统包含了人类无数的语言情景图式化和形式化的成果,幼儿在社会交流中习得语言符号,实际也“继承”了这些成果。幼儿具有意图解读和文化学习这些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这些技能是幼儿获得语言的基础,语言获得过程是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历史过程的统一。

有关人类学习语言的研究表明,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在敏感期以后,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削弱。阅读能力的获得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在这个敏感期,儿童的阅读技能如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日后他们就会成为有效率的阅读者、演讲者、读者和作者。

幼儿在成人循序渐进地指导下,逐步提高对阅读的参与水平,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并通过字形与语音的多次重复匹配呈现,建立字形—语音—语义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学习书写打下良好基础。国外大量研究已表明,早期分享阅读经验对幼儿以后的读写能力的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分享阅读可对儿童的词汇增长等产生积极影响,并能促进词汇理解和言语流畅性的发展。

二、分享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分享阅读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分享阅读之所以被称为“分享”,就是由于它强调的是“享受”,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而且这种享受是由成人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创造的。在这种阅读活动中,孩子带着听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态和成人一起阅读,成人的目的也不是让孩子学习知识,不伴随有评判活动,因此,孩子感觉轻松愉快。成人与孩子之间形成了温馨、和谐、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的学习效果最佳。

第二,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在分享阅读过程中,成年人对幼儿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鼓励。当儿童变得越来越熟练以后,成年人的声音可以逐渐变小,放慢语速,甚至故意停滞,给儿童机会自己说出下一句,直至完全不出声,让儿童独立进行阅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时,才能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当儿童最终能够进行朗读时,他会发现阅读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困难之事。

第三,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儿童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汉字学习的。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枯燥和乏味,而且能在理解文字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汉字。如此做法,正好符合了目前在美国兴起的“从上下文中学习”的要求,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对儿童的长期发展更有意义。

第四,分享阅读是一种工具,重要的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是学会阅读。所谓学会阅读,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分享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更是我们进行分享阅读的出发点和达到其他目的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分享阅读活动时,应该减少对儿童的批判,避免伤害儿童阅读的积极性。

第五,分享阅读中的插图与教师的引导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分享阅读中,我们强调在正式阅读之前,要恰当地引导孩子观察插图。这样做,除了可以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更专心地投入到以后的阅读活动中之外,还能锻炼他们利用已有资源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成人如果在接触一个新故事时,能够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依据看到的图画内容和能理解的文字,自行编纂故事情节并想象细节内容,把故事叙述完整,还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能力,体会到语言叙述的内在逻辑顺序,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第六,分享阅读是一种社会性互动的过程。在幼儿园,分享阅读表现为一种教学活动,在家庭则表现为一种亲子阅读活动。分享阅读作为一种专门为年幼的孩子所设计的早期阅读方法,非常强调父母、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既是分享阅读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其独特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条件。有成人伴随的阅读,会产生更为良好的效果。

三、分享阅读的基本原则与一般过程

(一)分享阅读的基本原则

1.分享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根据幼儿的兴趣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把教师发起和主导的活动与幼儿自发的活动结合起来,并创造不同的情景,让幼儿快乐的、不断重复进行的阅读活动在快乐、轻松、多样的活动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2.分享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多观察并记录,以了解幼儿大致的阅读水平,并针对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儿童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3.创设良好的分享阅读环境。对于分享阅读来说,“分享”的意味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体现在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教师应当根据阅读的主题和内容,利用园所现有的各种设施和材料,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创设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和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4.分享阅读教学应给儿童提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对他们有意义的、跨领域的学习经验。在教学开始之前,成人要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阅读前的准备活动和后续的扩展活动来从不同方面扩充和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并促进这些知识的系统化和综合化。

(二)分享阅读的一般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现在幼儿学习语言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幼儿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分享阅读正是以读本为中介,给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以及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读本的分享阅读教学过程通常分成三个教学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教师通过故事封面、故事标题或其他情境形式引入,要使幼儿对将要阅读的读本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故事《小蛇去旅行》时,就可以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蛇在哪里?它在干什么?它的背上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东西呢?它为什么要背着包呢?”或者问幼儿“什么是旅行?你旅行过吗?到哪里去旅行了?”用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与幼儿的亲身经历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积极思考、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建构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二阶段: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涵并进一步对故事进行全面赏析。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插图,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所观察到的内容,教师要及时给幼儿表扬,并纠正幼儿错误的表达,引导他们学习并使用一些新的词组。例如在分享《小蛇去旅行》时,老师可以问“小河马听到小蛇要去旅行,小河马什么表情呀?”幼儿可能会回答“不高兴、惊讶、悲伤”等词语。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幼儿的词汇量也会慢慢地增加。另外,在分享完整个故事后,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故事框架,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还锻炼了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各种形式的小书进行阅读,并进一步迁移和运用阅读策略、方法。

第三阶段:教师设计丰富的活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读本内容,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策略,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故事《小蛇去旅行》,教师可以设计让幼儿分享他们外出旅游的经历,描述他们在旅行中所拍的照片;或者组织旅行的游戏,让幼儿亲手设计他们到哪里旅行,需要怎么准备,在旅行时如果想念朋友了该如何联系等一系列的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分享阅读过程中,要为幼儿布置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准备资源丰富的阅读角或小书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教育为明显目的,却能够为儿童的发展带来长期巨大影响的理想的早期教育方式。儿童在分享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爱,而不是被逼迫、被评价的厌倦和压力;儿童仿佛是在和成人一起做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阅读,喜欢上了阅读,并且还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虽然他们好像只是学会朗读几个小故事,但这种小小年纪就能进行阅读的成就感,会对他们的自我接纳和自信心的发展带来巨大益处。另外,儿童在分享阅读过程中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1] Holdaway D. Foundations of literacy. Sydney: Ashton Scholastic,1970.

[2] 舒华,张厚粲.阅读中自然学习生字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3,(2).

[3] 伍新春.早期阅读应从“分享”开始[J].早期教育,2004,(7).

[4] 金小梅.浅述早期阅读教育中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5] 边丽君.婴幼儿早期阅读环境科学性的实践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成人旅行儿童
成人不自在
小黑的旅行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Un rite de passage
夏日旅行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