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圣经》中爱情诗的创作手法比较

2011-02-19 13:34高伟华
淄博师专论丛 2011年1期
关键词:草虫比兴爱情诗

高伟华

(沈阳化工大学 外语系,辽宁 沈阳 110142)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五经之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它在审美追求、抒情方式、句式特点等方面为中国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要了解西方文明,就不能不读《圣经》。诗歌在《圣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耶利米哀歌这六部经书本身就是诗歌,篇幅占圣经的五分之一,在其它经卷中也穿插了大量的诗歌,总量超过全部圣经的四分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圣经》在西方流传的广泛性,它对西方诗歌的影响也是极其重大的。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最乐于描写的主题之一。《诗经》和《圣经》,各自作为东西方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爱情诗,其各自不同的叙述风格和写作特点,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就造成了东西方在文化上,尤其是在爱情诗歌创作上的巨大差异。

一、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

《诗经》中有关于爱情的诗歌,主要集中在《国风》,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语言上委婉含蓄,优美动人。例如《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从这段可以看出,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小伙子,偶然见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日日夜夜的想念。在抒发想念之情的时候,小伙子并没有直接说到底有多爱这位姑娘,而以雎鸠这种用情专一的水鸟作比,作为全诗的开始,含蓄地道出了小伙子的爱情观。对于姑娘的美丽,没有明说,只用了“窈窕”这样一个音、义皆美的词来形容,同时又通过姑娘采摘荇菜的动态美,来说明姑娘的勤劳。这样的好姑娘,小伙子日夜想念,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因此,在表达爱意上,该诗显得委婉含蓄。

而《圣经》中有关爱情的诗歌,则没有了《诗经》中的那种缠绵,显得更加奔放,直抒胸臆。例如,《雅歌》第三首有一段:“我的新娘,请跟我一起离开黎巴嫩山;……我的爱人,我的新娘,你眼睛的顾盼,你项链的摇动,把我的神魂夺走了。我的爱人,我的新娘,你的爱情多么甜蜜!你的爱情比美酒香甜:你散发的香气胜过任何香料。”从这段可以看出,新郎直接表达了他对女孩的爱情,没有任何的掩饰。诗歌开头,他就要带上新娘和他一起走,少了一份相思,多了一份坦率。诗歌对新娘美貌的描写,更是直抒胸臆,让人感觉酣畅淋漓。

比较以上这两个例子,我们在语言措辞上不难看出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关雎》中,小伙子虽然非常爱那位姑娘,但自始至终小伙子没有提一个坦率的“爱”字,而且就整部《诗经》而言,“爱”字的出现频率也非常低。古人常常尽量避开使用“爱”字,为了表达那种爱的感情,经常通过其他方式迂回地表露出来,上诗中比兴手法就是方式之一。在《圣经》中,仅上文一例,“爱”字就出现了四次,在整部《雅歌》中,“爱”字出现频率也相当高。不难看出,西方在表露爱情上,方式比较坦率,直抒胸臆。

《诗经》和《圣经》由于这点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差异, 他们对后世爱情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诗经》后的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抑或避写爱情诗;抑或用一种非常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描写了织女对牛郎的爱情,委婉动人,却始终不露“爱”字。《圣经》之后的爱情诗,由于西方诗人受到《圣经》的巨大影响,往往直抒胸臆,以一种更为直接,甚或是直接描述性爱的语言来写诗,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情。如西德尼·兰尼尔的《晚曲》,“放眼看呵,亲爱的,看那黄沙的尽头,/那里,夕阳和大海在幽会,/他们在看得见陆地的地方长久的亲吻,/哦!更久,更久的,是我们。”

二、比兴与比喻

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文心雕龙·比兴篇》对比兴的定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也就是说,比兴就是按照事物的相似处来说明事理,根据事物的隐微处来寄托感情。《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写的是女主人公急切盼望见到自己久别的丈夫的心情。该诗以鸣叫的草虫和蹦跳的蚂蚱起兴,女主人公触景生情,在这样的秋日里想念远在他乡服役的丈夫。在古代,草虫指蝈蝈、蟋蟀一类能鸣叫的虫类。时值秋日,本诗所指草虫应为蟋蟀,蟋蟀又称促织,本意即为促人织布,送征衣给远方的亲人。因此,古人常以蟋蟀的鸣叫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寄托古人浓浓的愁意。该诗以草虫、阜螽比兴,借用他们与女主人公心情的相似点说明了这一道理。

《圣经》中爱情诗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格。它具有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的作用。《圣经·雅歌》第五首新郎对心仪新娘的描述,便是一例:“你的肚脐像一个圆圆的酒杯,里面盛满着美酒。你的腰像一束麦子,四周围有百合花围绕着。你的双乳像一对孪生的小鹿,像一对羚羊。你的脖子像象牙的塔;你的眼睛像希实本城的水池,靠近那著名城市的门边。”通过这一系列的比喻,充分表达了新娘在新郎心目当中令人陶醉的美。

比兴和比喻两种写作手法,由于《诗经》和《圣经》在东西方的广泛影响力,分别受到东西方诗人的推崇,并将其应用于创作中。如《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刘、焦的爱情,最终也只用了“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样的比兴手法来表达他们绵绵不尽的爱情。在西方,比喻的用法也是相当广泛的,罗伯特·彭斯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呵,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出露芳菲。/呵,我的爱人像一首悦耳的音乐,/那声音和谐而甜美。”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把他的爱人比喻为红红的玫瑰和悦耳的音乐,从视觉和听觉上描写了他的爱人的美,使爱人的美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不同的文化渊源产生迥然不同的文化体系,《诗经》和《圣经》这两部中西方文化渊源之作,在爱情诗上所采取的不同的叙事手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方式,造成了中西方截然不同的诗歌体系。研究他们,对于我们了解不同的文化是有帮助的。

[1] 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付邦明.中西情爱诗比较研究[J].中州学刊,2007.

[3] 郑佳燕.中西爱情诗下隐藏的不同文化内涵[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

猜你喜欢
草虫比兴爱情诗
李霞珍作品
——草虫系列
草虫小品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草虫的画法(八)
探究《离骚》的比兴艺术和比兴体系
爱情诗页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
赋比兴之当代运用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