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配置“信息素养”大餐

2011-02-20 03:41杨俊刘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2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校园学科

杨俊,刘娟

(江都市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200)

精雕细琢,配置“信息素养”大餐

杨俊,刘娟

(江都市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20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素养已成为现阶段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生理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文章着重探讨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如果说小学生信息素养是一道“菜肴”,那么“课程开设”是小学生信息素养这道“菜肴”的“主料”;“学科整合”是信息素养这道“菜肴”的“配菜”;“校园网络”就是学生信息素养这道“菜肴”的“作料”。这三方面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一道营养丰富的“信息素养”大餐。

信息素养;课程开设;学科整合;校园网络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最先由美国人保罗·泽考斯基提出,随着信息素养的内涵逐渐丰富,如今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指小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正如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所说,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实际上,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文化学科的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在校园网络环境的支持下,通过课程开设和学科整合的整体策略,我们为学生配置了一道营养丰富的“信息素养”大餐,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主料:“课程开设”

我校是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0年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我们把相对独立的信息技术课整合到信息素养的大框架中来考虑,着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做法如下:

1.树立观念,明确方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素养。

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教师教会学生畅游网络世界,而学生却利用它去浏览网上的不健康的信息,或痴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等,以至于学生荒废了学业不说,还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信息的理解、评价和正确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比计算机的具体操作更为重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养、道德、法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观,而不是仅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

2.以有效课堂促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们深深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除了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媒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引入“行为导向教学”。经过学习借鉴和研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遵循“激趣”、“探究”、“协作”、“扩展”四步方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激趣”

“激趣”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提出驱动的任务上。譬如,围绕《网上游览瘦西湖》这一主题,以学生最喜欢的家乡美景为切入点,在充满地域风情的《茉莉花》的乐曲中,给学生出示了许多有关瘦西湖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大家喜欢到瘦西湖去玩吗?”在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大家要在网上游览一回瘦西湖。顿时学生感到惊讶并立即跃跃欲试,教师顺势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目标是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关信息。教师在出示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本领找一找网上有关瘦西湖的网站或信息。利用兴趣和目标双重驱动使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方法。

(2)“探究”

“探究”以自主探索为基础。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发展速度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学生在学习时所学的信息技术与毕业以后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可能差距很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贯彻“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指导思想。例如,有的教材不厌其烦地详细解说Word中的每个图标按下以后,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每一条菜单可以实现哪些操作等等,其实文字处理软件的菜单或图标都有相同的操作特点,那就是选定内容、激活图标(或者选定菜单)、进行操作。学生对操作的共同特点有了了解,就会试探着去做文字处理的所有主要操作,并且能够在许多其他软件工具的应用中去尝试类似的操作,这样他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获得了独立操作的能力。如在《网上游览瘦西湖》这一课中,让学生尝试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有关上网的知识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目标的达成也就一蹴而就了。

(3)“协作”

由于学生群体本身的差异性,每个人的收获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得到的是一些琐碎的知识,还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收获。作为一种技能,教师这时必须把方法导入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技能当中。“协作”应以协作学习为基础。协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形式。在《网上游览瘦西湖》一课中,当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索后,让学生成效显著的学生进行演示,并小结操作的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全班同学之间互相协作,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学互评来掌握技能。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交流与探讨,不仅使学生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慢慢得到了提高。

(4)“扩展”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当特别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扩展”是在学生掌握了某种新的信息技术方法或手段后,运用新方法或手段和已有的方法、手段,去创造性地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教师应树立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使用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网上游览瘦西湖》一课中学生学会了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后,让学生利用检索工具,查找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通过检索、交流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配菜:学科课程整合

只用主料烧出来的菜,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如搭配一些合理的配菜,不仅色彩丰富,营养也更加全面均衡。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就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配菜,是一条有效途径,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保证。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他课程,不但能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到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做法如下:

1.信息技术教学融入其他学科内容

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觉得奇怪——学生信息技术学得不错,就是用不好。例如,学生学了Word的应用,就是想不到把自己喜欢的作文输入电脑,排版打印出来;学会了因特网搜索引擎,却不知用它去查一下语文课文中的“九寨沟”、“丹顶鹤”等关键词。

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积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其他学科学习服务。以Word单元教学为例,如果单纯从信息技术教材出发,学生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知道怎样打字、排版和打印后,学生的信息技能得到了发展,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从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上述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会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去学习新的知识,也就是还没有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一种素质。于是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了Word的操作,却根本不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在信息技术学用结合的环境下,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稳定地提高,为此我们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充实与调整。

Word单元教学有机整合语文内容示例。

(1)文字的输入:学会用拼音打字法输入汉字等字符。选择一段语文课文内容输入电脑。

(2)文字修饰:学会简单排版,对输入的课文进行排版。

(3)插入图片:学会插入适当的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与位置,为上次排版的课文插入图片,并注意图片的内容、大小位置的协调。

(4)打印预览:学会打印文章,尝试把上次的课文内容打印出来,并与课本比较,看哪个更美观。

(5)应用练习:巩固Word应用技能,输入一篇学生自己满意的作文并排版打印,参加展览。

从上述达成目标看,Word单元教学有机整合了语文内容,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Word知识后,能自觉地与学科需求联系起来,从而潜移默化地自觉运用信息技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信息素养也渐渐得到提高。时间一长,其他信息技能,学生也会触类旁通,慢慢用起来。

2.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开展教学

信息技术教师应经常与其他学科教师联系,交流教育教学情况,商讨合作事宜。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一旦学生掌握便可使其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发挥作用。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学习“画图”软件的使用时,可以与美术教师联系,探讨教学合作事宜。

(1)画线:尝试运用电脑写生,提高学生画线能力与写生能力。

(2)彩色世界:运用电脑配色画彩色图形充分感知色彩的丰富性与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

(3)创作图画:电脑绘画创作综合提高学生画图软件的应用能力与绘画布局技巧。

有了这样的设计和理念,我们不难看出:双方的合作无论对于信息技术还是美术绘画的学习都是有益的。

3.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联合布置作业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运用信息技术的练习,让学生的信息技能有用武之地。例如语文课《九寨沟》的预习作业:上网查找一些与九寨沟有关的资料,课堂上交流。这样学生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网络知识。学习了电子幻灯片(PowerPoint)的使用后,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实验小调查的结论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多媒体电教室中放映出来,供大家学习交流,当学生站在讲台上播放幻灯片介绍他们的探究成果时会显得十分激动,他们的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

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布置作业,并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相反却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本质上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多媒体作品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作料:校园网络

我们都知道要烧出一盘好菜,除了新鲜的原料外,烧菜时的调味料也很重要,它可以把菜变得有滋有味,也可以让菜变得难以下咽。利用校园网络到底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关键在于这个调味料的量,也就是校园网络度的把握。做法如下:

1.铺设校园网络基础环境,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要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我校为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配有一流的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在建设中利用校园网络主干道,建立科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电子备课室网络、班级教室网络。同时接入教育城域网,使学校形成所有办公室、教室都能使用计算机实现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发布、远程教学和协作学习的多功能校园网络环境。我校购买与自主开发并用,建成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办公平台、图书管理/借阅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络一体化电视台,建设了学校资源库、课件库、电子图书库,融入到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师生员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网络的气息。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丰富多彩、清新健康、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与教师的催化剂。

2.坚持“师资自培”,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受教育者的发展空间。我校一贯秉承教师“师资自培”的理念,每学期坚持利用晚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能的各类培训。我校“师资自培”的成功经验曾被《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江苏成才导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过。我们从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从课件制作到专题网站创作,一步一个脚印,坚持10多年不间断。

特别是近几年,学校师资培训小组针对网络应用需求,及时增补了个人网站、博客空间、电教课题研究及网络资源整合技巧等相关培训内容,为实施网络教研,提高网络团队实战能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可以这么说,学校在各级各类电教活动中取得的骄人成绩,离不开这种灵活多变的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模式的锤炼,离不开学校电教管理团队的精心设计和劳作,离不开学校领导一贯支持并且身先士卒的作风。

3.组织课外活动和竞赛,发挥校园网络育人功效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学科教学都有课外作业一样,我们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同时不放过每一个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竞赛,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从中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例如定期举行班级、年级、全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组织信息技术能力较好的学生,以个人网站、班级网站、小组合作专题网站为形式发布网页:利用班级网站介绍本班学习生活情况、先进事迹,以充实班级间、师生间的交流;利用个人网站让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张扬个性;利用专题网站丰富知识,和百科知识整合,辅助学习,为其他学生提供专题知识。

另外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竞赛,如以班为单位进行年级内简报制作评比活动。内容涉及奥运、安全、创卫等方面。由于简报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信息获取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很好的培养。再如,班班制作班级网页,在年级内部开展班级网页制作评比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致很高,他们除了能灵活运用教师传授的知识外,有一些学生还能独自钻研电脑制作方面的书籍,并把从书上获取的知识和技能用到作品制作中去。

正因为我们注重了学生的课内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近5年的国家、省市级竞赛中,我校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类竞赛的成绩喜人,累计已获国家级金奖3人、银奖3人,省级一、二等奖92人。

结束语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培育世纪高素质人才的理念,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努力造就一批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三全”新人,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储备人才,提供保障。

[1]何克抗.迎接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07,(8).

[2]谢康,陈丽.信息化课程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7,(3).

[3]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4]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5]刘睿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信息化的探讨[J].德州学院学报,2005,(6).

(编辑:王天鹏)

G434

B

1673-8454(2011)02-0021-04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校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