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胜任能力之发展简说*

2011-02-21 12:41孙静华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改革

孙静华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16)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胜任能力之发展简说*

孙静华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16)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越深入,对教师的胜任能力要求越高。教师胜任能力除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以外,还包括教学思想和理念、课程开发技术、教学探究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胜任能力;发展

教师的胜任能力直接影响着职教课程改革的成效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教师的胜任能力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越深入,对教师的胜任能力要求越高,胜任能力已成为教师素质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胜任能力除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以外,还包括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课程开发技术、教学探究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

教学思想和理念必须先行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首要挑战是观念的更新。教师要真正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就必须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改革中;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将教、学、做很好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先进的职教理念能促使教师更有效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每个环节。

课程开发技术必须过硬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在进行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中建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满足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针对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师在认真剖析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同时,更要具有行业职业经验,了解行业企业背景,熟悉工作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还必须具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因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东西可照搬,必须依靠教学一线的教师来探索和实验。课程改革不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必须依靠骨干教师,并组成课程开发与实施团队。团队成员必须掌握课程开发技术,要参与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分析与开发——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按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等。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开发技术,还要致力于校企合作。

通过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探究能力必须提升

精心策划和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引领教师走进探究领域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关文件指出:“当今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于一致。”课程开发、教学方法都有待教师参与探索和研究。只有让教师走进探究领域,才能将课改推向纵深,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教学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有效开展教学研究,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能促进教师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聚大家的智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感悟教学规律,提高教学研究素质。一方面,教学研究活动要精心策划,要使研究活动真正成为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主阵地,做到每次活动都有明确主题,每次活动都能解决一两个问题,使教研活动更富有针对性,更讲求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学研究活动要精心组织,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以保证教研活动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活动。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实施教学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课程开发团队必须认真研讨,以研促教。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将引领教师走进职教探究领域,教师课改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型教师团队也将不断走向成熟。

搭建交流平台,广集众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参与中掌握了一定的课程开发技术和课程实施方法后,对课程改革会有更多的思考。学校适时举办教学论坛或教研沙龙,搭建交流平台,则将有助于凝聚教师课程改革之智慧。论坛或沙龙可请职教界行家对教师进行职教思想领航,还可让行业、企业资深专家或一线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亦可让一线教师走上讲坛,畅谈课程改革的体会、困惑、思考和建议。大家汇聚一堂,进言献策,既可让教师了解到职业教育学术界和相关专业界的最新动态,让广大教师全方位观测到校内、校外课程改革的新动向,把准脉搏,找准研究方向和方法,又能让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探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营造人人课改、人人研究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说:“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教育科研这条路。”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对课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也是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教学实行创新的过程。以课题引领课改,既能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又能有力推进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因此,应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既要抓宏观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更要抓微观层面上的课题研究,要发动教师以校级课题为起点,把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研究,营造人人课改、人人科研的氛围。在广泛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抓重点课题,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更高级别的研究课题。教师通过参与某项课题的研究,对课题研究基本框架思路的构建、课题研究内容的把握、课题研究目标的达成,都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教学实施能力必须提高

做好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 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之一,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实施相比,工学结合的课程不确定因素增多,难度加大,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教学实施能力首先体现在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对课程进行教学整体设计上。课程改革最关键的阶段便是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到工作过程中去。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就是课程的整体优化,专业教研室要组织本专业教师集体讨论、研究,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必须融入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的整体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聚焦课堂,敦促教师开展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方案。课程改革的成效如何,关键在课堂教学,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上好教学研究课,聚焦课堂,同专业或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听课、评课,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予以充分评价。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工作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学校要高度重视研究课后的评课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理解和自我超越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再优化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青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是学校发展的未来。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改革的热情高、干劲足,但由于工作时间短,较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为了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要做好教师的传、帮、带工作,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帮带进校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师徒双方签订传帮带协议,通过“一带一”的教学导师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使青年教师更快、更好地承担起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任。此外,为促使青年教师胜任能力发展,学校要尽可能帮助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求青年教师制定三年或五年成长规划。青年教师在知识更新、技能拓展、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新突破,将为教师团队的进一步优化,为职教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专业实践能力必须拓展

职教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就必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十分重视校企双方的良好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师要主动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建设。通过参与企业管理、生产和项目研发提升实践技能,在技术上实现创新。学校要有较完善的关于教师参加行业企业挂靠实践的管理办法,要求下企业挂职锻炼的专业课教师在锻炼期内必须接受所在企业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专业课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能深入了解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把在企业学到的东西融入课堂教学,能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同时,专业课教师能亲身体会到企业的真实需求,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认识会更清晰,将不再是只懂理论的“教书匠”,而会成为课程改革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

此外,学校还可建立与现有专业相关的实体,作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载体。建立实体,对内使师资和设备等各项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对外从事科技服务和技术开发,进而使教学始终与行业、企业发展保持同步。这样,也能很好地改善教师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加强教改 加强科研 提高质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毅,卢崇高,季跃.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壮国帧.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6]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5

A

1672-5727(2011)05-0064-03

孙静华(1963—),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职业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改革之路
职业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改革备忘
我爱的职业
改革创新(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