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婉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2011-02-21 13:56刘青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柳永宋词词人

刘青春

宋词婉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刘青春

以婉约派宋词为视角,分析宋词的主流——婉约派词风的形成原因,阐述婉约派在宋代的发展历程,历数两宋时期著名婉约派词人的风格和贡献,对婉约派宋词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宋词;婉约;风格;中国诗歌

1 宋词概述

诗、词、曲三者是中国诗歌的三类载体,它们的发生、发展、变异,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学的全貌。研究上承诗下启曲的词,有助于更为深刻地把握三者的特质及相互联系。词的全盛时代为宋朝,从时间上看,也正好介于分别代表诗和曲的最高成就阶段的唐诗和元曲之间,因此在文中只以宋词为考查范围。

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至唐末期,诗的音律美的发展已达到最高点,再要更好地发展,若仍在五、七言句法内去探寻新境地,已不可能。于是借助于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便生发开拓而产生出词这一新的诗文体裁。历史上无数语言音律大师从此得到一个崭新的天地,来显示他们的才华智慧。

作为诗的衍生物,词是古典诗歌中最富抒怀的奇葩。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样,都来自于民间,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都走过了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地位转变过程。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出现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空前盛况,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魅力,取得光辉灿烂的成就,与汉乐府、唐诗、元曲相映成辉。

词本来是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也无非是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乎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也更为精妙,并且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宋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始终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线而贯穿始终的。从这一婉约的审美追求出发,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认可。即使以豪放派词人名士的苏轼和辛弃疾,也创作了大量婉约风格的词作。

宋人对词“本色”的认定深刻影响了后来词人。比如秦观的诗就因其软媚婉转的风格而被元好问讥为“女郎诗”,他的词却因此被誉为“作家歌”,被视为文人词的“正宗”。宋词的发展一直以婉约为本色,宋词婉约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主要是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词史自身的渊源,词人创作心态的影响以及词与音乐的关系,这些都对词的婉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 宋词婉约风格形成的原因

2.1 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是宋词婉约风格形成的基础

北宋结束了之前两百多年的纷争割据的战乱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经济空前发展,都市异常繁荣,歌台舞榭、妓馆酒楼遍及汴梁和各大都会。这种歌舞升平的社会风气给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合适的土壤和条件,而和乐歌唱的“词”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正好适应了人们所追求的娱乐性、通俗性,不讲思想性和道德性的需求,也为士大夫阶层在诗赋的“文统”“道统”之外找到欢娱时排遣心绪的文雅方式。词同时也迎合了市民阶层和士大夫阶层的娱乐需要。这种需求决定了词不可能用豪放的风格来表现。因此,以婉约风格来作词成为士大夫们抒解心情的主要方式。

2.2 宋代深厚的世俗文化是宋词婉约风格发展的土壤

宋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富裕,再加上之前经历了长达两百年的社会动荡,人心思定,统治阶级也有强烈的偏安思想,因此享乐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社会风气偏向于生活化、世俗化,这一点从《三言二拍》中可见一斑。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其兴盛与繁荣,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宋词也是如此,在世俗文化的影响下,将萌发于隋,发展于唐、五代的词在宋代推向极致,特别成为婉约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3 词的自身特点适合于表达婉约细腻的感情

词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也适合于表达婉约细腻的感情。从声律上看,词受格律诗的影响,也有严格的格律,甚至词谱。但词的声律比诗自由灵活,它分上下阕,以五、七言律句为主干,其韵较律诗疏且疏密不匀,由此使得词的建筑形式错落而不失平衡,节奏多变,声调起伏,但变化起伏又不过大,因而词便成了抒写细腻曲折而又平和情感的极佳载体。

3 宋词婉约派的发展历程

自唐、五代直至宋代,婉约风格在词的创作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虽然间有豪放词风若断若续,但并未影响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地位,婉约风格一直贯穿于宋词始终。

北宋初期,词坛是士大夫贵族一统天下,其代表人物是晏殊、欧阳修,多写雅词和小令,其词作侧重于反映士大夫阶层闲适自得的生活以及感伤时序的情怀。到了仁宗时期,市民词的创作达到高潮,代表人物是柳永。他一生漂泊,沉沦下层,故能接近民众,所作多描绘都市风光,表现男欢女爱,抒发羁旅情怀,这些都适合下层民众的中味。又因柳永精通韵律,使他得以创制许多表现繁复多变的都市生活的慢曲长调。

宋词发展到柳永,完成了第一次转变,但这转变只是翻新了词的音乐外壳,就其缠绵的内容来说,人们仍将柳永和晏殊、欧阳修等北宋早期词人归入“婉约派”。

北宋建国60年后宋词中的豪放派兴起,其代表人物是王安石、苏轼。自此,宋词就其创作风格而言,正式形成婉约、豪放两个流派。在苏轼的嫡派学生中,晁补之、黄庭坚可谓豪放,而秦观是埋头走婉约之路。

北宋婉约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徽宗时曾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的周邦彦,在继承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他是北宋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到了南宋,其前期是剑与火、血和泪、恨共仇的时代。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和人民的苦难,使一切具有正义感的词人不期而然地高歌抗战,高歌北伐,词坛急剧地向豪放派一侧倾倒。最早的爱国词作者中有李纲、岳飞,至辛弃疾而上升到巅峰。与辛弃疾同时的爱国词人,著名的还有陆游、陈亮和刘过。

南宋前期词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她也是继周邦彦之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分前后两个阶段。早期李清照写了一系列的闺怨词,如《醉花阴》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她的词以缠绵悱恻出名,是真正属于女性的爱情词。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她流落天涯,孤苦无告,词的主题社会意义大大扩大,涵盖了当时千千万万北方难民的遭遇。如《永遇乐》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

在后期的词坛,涌现了婉约派姜夔和吴文英。他们都精通韵律,各自创作出不少新腔,也都以言情咏物为主。

到了南宋后期,在宋代几代词人的不懈努力下,宋词已经发展到顶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几乎与唐诗相等的地位。至今,虽然宋词的韵律早已失传,但细腻绵长的宋词仍流传至今,为今人所喜爱。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柳永宋词词人
宋词里的中秋月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词人的职业
从“柳三变”到“柳永”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