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联合针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0例临床观察

2011-03-01 01:17艾瑞东王雅娟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肺气气道支气管

艾瑞东 王雅娟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呼吸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质量。目前多数患者经西医常规治疗临床症状可得到控制,临床属慢性持续或缓解期[1]。2009-03—2010-10,我们采用隔姜灸联合针刺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情程度分级。轻度:症状≥每周1次,但<每日1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但<每周1次,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80%;中度:每日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FEV1 60% ~79%;重度:每日有症状,频繁出现,夜间哮喘症状经常出现,体力活动受限,FEV1<60%[2]。排除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肺感染、心源性哮喘及其它肺部疾患如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1.2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呼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平均(57±7)岁;病程8~25年,平均(16±8)年;病情程度:轻度10例,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0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7~64岁,平均(58±6)岁,病程7~23年,平均(15±8)年;病情程度:轻度12例,轻度10例,中度8例,重度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西医常规长期治疗方案,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配合口服茶碱制剂,具体用药:舒利迭气雾剂(葛兰素史克,进口证号H20090241)1喷,每日2次;茶碱缓释片(舒弗美,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3791)0.1 g,每日2次口服。

1.3.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隔姜灸配合针刺法。主穴:定喘、肺俞、肾俞、脾俞、中府、关元、中脘。配穴:足三里、丰隆。双侧穴位取双侧。主穴分2组(按俯卧位、仰卧位施灸),将生姜切成厚0.3~0.4 cm的薄片,姜片上针刺小孔若干,平放于施灸穴位,将直径0.8 cm、高1.0 cm的圆锥型艾柱置于姜片上,从上点燃,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少许提起,使之离开片刻旋即放下,直至艾柱燃完。每次施灸3壮,至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不起泡为宜。隔姜灸同时,配穴常规消毒,采用28~30号2寸毫针针刺,足三里采用温针灸法,直刺1.5寸,提插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时艾绒捏在针尾点燃施灸,丰隆穴直刺1.5寸后行提插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留针10~20 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4 d,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评估哮喘控制疗效,共5题,每题1~5分,由患者根据自身症状如实填写得分,把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得出总分,25分:完全控制;20~24分:部分控制;<20分:未得到控制[1]。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长期反复发作,病情可发展为不可逆气道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治疗以减轻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防止其复发为主,并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肺功能,防止不可逆的气道病变产生。气道的慢性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根本原因,糖皮质激素吸入剂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减轻黏液腺增生、肥厚。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配合口服茶碱制剂,长效稳定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可有效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并减少激素的用量。支气管哮喘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需按不同等级治疗方案长期用药,用药疗效及安全性是临床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式给药方式的疗效虽已得到临床证实,并已尽可能降低全身性副作用,但长期大量应用,仍存在一定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因此,临床针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传统医学疗法的应用,值得引起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提高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防治效果,意味着西药长期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治疗,以期尽可能降低其治疗存在的副作用。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证范畴[3]。本次入选病例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无新发表证,四诊合参,证属虚喘。中医学认为虚喘责之肺、肾两脏,涉及脾脏。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肺脏虚衰,宣肃失司,气失所主,则浊清吐吸失调,呼吸不匀;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原,阴阳不相接续;脾经痰浊上干,加之中气虚弱,土不生金,以致肺气不足少气不足以息,以致发为虚喘之证。虚喘治宜培补摄纳为主,我院临床观察虚喘以遇寒发作、阳虚者多见,故取温补肺肾兼以健脾化痰之隔姜灸联合针刺疗法,疗效显著。定喘穴为平喘之效穴。肺俞、肾俞、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分别为肺、肾、脾脏之背俞穴,与所属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隔姜灸法可温补肺、肾、脾三脏,使肺气宣肃有司、肾元摄纳有常、脾之中气充足。中府为肺之募穴,肺脏之气汇聚于此,温补以培补肺气。关元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培补元气,以治气虚阳虚。中脘、足三里调和脾胃,以资生化之源,固后天之本,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使水谷精微补养先天,肾气足则摄纳有度。丰隆穴为化痰要穴,针刺泻法,以化痰祛湿,防痰邪干肺。综上所述,隔姜灸联合针刺疗法共奏补肺益肾健脾之效,使三脏之虚得补,辅以化痰祛邪,为预防虚喘急性发作和症状改善提供了保障。

西药控制支气管哮喘病情,以长期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口服茶碱制剂等为主,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及长期应用存在的不良反应已有大量临床报道,目前我国传统医学疗法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面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观察数据。本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观察隔姜灸联合针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联合针刺疗法,哮喘控制效果更为明显,说明传统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很好的前景和疗效,与西医联合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需医患之间建立完善长期的教育随访监测体系,本项研究尚存在样本量较少、随访监测时间较短、评估比较方式单一等不足,今后的临床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观察数据,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69.

[3]赵琦峰.宣肺通腑法治疗痰热壅肺型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52-153.

猜你喜欢
肺气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