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2011-03-19 15:01吴玲芬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双师护理学

吴玲芬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桐乡314500)

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吴玲芬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桐乡314500)

现就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讨。旨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实用型护理人才,也为同类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提供参考。

中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学部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理念等特点的示范性教学课程[1]。

随着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我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如何使护生高效地实施临床护理,是护理专业面临的新问题[2]。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又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2008年护理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护理示范专业”。我校在示范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对临床各科的病人及健康人群提供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所必需的。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努力营造课程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我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过程介绍如下。

1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紧紧围绕专业发展和市场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能力培养。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已成为中等卫校教育的基点。而护理学基础正是学习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基础,也是沟通学校教育和临床教育的桥梁课程。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正确领会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我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始终把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放在首位,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

2.1 正确领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执行标准各个地方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有2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又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既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又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所以一名护理学基础课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主管护师(或以上)职业资格职称,又要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从内涵上看,“双师型”教师更应当既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又有行业的职业素质。

2.2 对精品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措施

中等卫生学校作为职业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领域,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抓好精品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我校在精品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从培养机制上、政策上、措施上充分保证了精品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注重“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对“双师型”骨干教师的职业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指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学习。从2006年起我校每年选派护理教师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现已有6名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另外,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当地医院进行临床顶岗实践。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目前医院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掌握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平时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与医学教育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定期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和操作比赛。把教师的业务学习、理论考试及操作比赛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在教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分配等方面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2.2.2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普遍是理论知识掌握比较系统而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我校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培养、管理制度,开展适合青年教师的“双师型”培养工程和“青蓝”培养工程,建立一对一师徒带教制,对新教师在上课、备课等常规教学工作给予全面指导和带教。青年教师通过1年的实践锻炼,经学校考核鉴定合格后聘为正式教师,并要求在2年内取得“双证制”教师资格。通过对青年教师的系统培养,以实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才”的培养目标。

2.2.3 构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梯队构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梯队,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学校对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核心明确、支撑有力的多层次结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所有任课教师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共有10人。其职称结构: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2人。学历结构:本科9人,专科1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1人,30~50岁7人,30岁以下2人。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情况较为合理,形成了有支撑、有潜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

3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3.1 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课时比重,有利于体现护理专业特色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学校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改革。增加了护理学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比例,拓展了人文学科,精编护理礼仪、社区护理、护理心理等校本教材,体现“够用、实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护理专业特色。通过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了学生对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沟通与交流、护理基本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内容,使学生能掌握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为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3.2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建立了护理学基础课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采用图文并茂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配套的护理专业教学软件,包括CA I课件、电子教案、操作摄像投放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使枯燥的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1 采用形象直观的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角色扮演法是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等领域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以增进对他人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为目的。我校从2003年开始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临床教学,特别是在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中如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等实践操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的感受,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3.2.2 采用病例讨论教学法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病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结合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讨论。该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由以往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掌握度和主动学习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3.2.3 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法其核心是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即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我校在护理教学改革中,把循证护理运用于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有关循证护理理论教学,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疾病的重点护理问题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分5个步骤进行:(1)寻找和确定问题;(2)检索和查找文献;(3)分析和评价证据;(4)指导和实施护理;(5)分析和评价效果。通过循证护理,缩短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培养了学生查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乐思好学、勤于探索的好习惯。

4 重视实验教学,探讨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实验室建设,探讨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完善实验操作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护理实训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仿真医院、模拟病区、模拟病房、模拟抢救室等操作实训室,保证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为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探讨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行多层次、多时间、多形式的开放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课余时间(中午、晚自习、双休日)开放实验室,并保证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有辅导教师在场指导。改革实验操作考试形式,完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护理实验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必须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才能提高学生操作的技能。为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考核后对学校规定的操作项目进行训练。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分组练习—项目考核,实现人人参考,个个达标,为学生今后的临床实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5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与社会认可度

(1)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课程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灵活,实用性强,实验开出率高,学生学习兴趣高,动手能力强。从学生下医院实习的鉴定表中可以看出,各实习医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都有较高评价。

(2)护理专业学生操作基本功过硬。在2010年7月浙江省职业学校操作技能大赛中有8名选手在心肺复苏术、吸入氧气、静脉输液等比赛项目中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3)学校在2009年第一次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达92%;2010年第二次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达98%,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4)2009年学校护理专业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护理示范专业”。同年,学校护理实验实训中心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5)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高,多年来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测评中一直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

(6)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

总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的基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全方面的发展。

[1]丁郭平,尹毅.妇产科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130~131.

[2]魏雪松.循证护理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83~84.

G630

A

1671-1246(2011)04-0127-0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双师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