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佩兰与《长真阁集》

2011-03-20 14:37汪静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闺中闺阁佩兰

汪静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以乾隆才子袁枚为首的性灵派之崛起,乃与沈德潜格调派及翁方纲肌理派分庭抗礼,以其性灵诗对拟古格调诗、学问考据诗拨乱反正,这于使清诗回归“缘情”的轨道,是有重要贡献的。性灵派是清诗史乃至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其诗歌理论纲领的完善、队伍成员的众多,都是前代所罕见的。性灵派队伍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翼是随园女弟子。这一人数达四十来人的女性诗人群体之成为随园女门生,自有其经济、文化背景,其本身亦有特点。

袁枚称:“女弟子二十余人,而如蕊珠之博雅,纤纤之领解,佩兰之推尊本朝第一,皆闺中三犬知己也。”(《随园诗话补遗》卷十)蒋敦复亦云:“先生女弟子三十余人,与严蕊珠、金逸、席佩兰为最契,先生称为 ‘闺中三大知己’。”(《随园轶事·闺中三大知己》)席佩兰、金逸、严蕊珠皆为随园女弟子中的佼佼者,诗皆入选袁枚所编《随园弟子诗选》,并各有诗集。其诗歌创作各有特色,基本上代表了随园女弟子诗歌创作的风貌。本文拟就才学最高的女诗人席佩兰的《长真阁集》加以探讨。

席佩兰约活动在清乾隆、嘉庆(公元1796—1820年)年间,名韵芬,字道华,一号烷云,江苏昭文(今常熟)人,中翰席宝篇孙女。常熟席家系由苏州洞庭分支于此的巨贾大旅。席佩兰与古代许多才女一样,也有一个灵异的、非现实的出生传奇。据载其初生之日,床前忽长灵芝数茎,故小名瑞芝,善画兰,自号佩兰。幼颖悟能诗,八九岁即学完《毛诗》,父又授之以《绿窗吟》诗。婚后,夫妻情深,共案诵读,互为师友,倡和之作甚多。后从师袁枚,为随园十三弟子之冠,诗才清妙,雅健飘洒。

为盛清女作家的典型代表,席佩兰的著述据《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傍杏楼调琴草》、《撷芳集》著录(未见);《长真阁诗集》(亦名 《长真阁集》)七卷,《清史稿·艺文志》、《苏州府志》、《正始集》著录,见嘉庆十七年壬申(公元1812年)刊本。今存《长真阁集》为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刊本,共七卷,凡710首(组)(组诗以一首计),后附(长真阁诗余)一卷,凡18首,共十二调。创作可谓丰昌。

在诗歌题材上,一般意义的闺阁诗人,由于生活范围较为狭窄,且长期被笼罩在封建男权传统的阴影之下,秀楼、庭院、栏杆便构成了她们生活的大部,家族、宗族成为一张无形的大网,使她们的眼界大多局限于狭隘的世界,显得题材单一苍白。相较之下,席佩兰的诗词创作题材丰富,广泛涉猎各个方面,如风云月露、生活琐事、送别怀远、山水清音、诗友唱和、咏物怀古、题画写序等,既继承了传统闺阁诗人的怀夫思远主题,同时又有所超越。

(一)亲情诗

席佩兰诗情感洋溢,真挚动人,其亲情诗充分流露孝友之情及慈爱之心。此类诗如:《春夜怀两妹》、《哭父》、《韵弟》、《临别勉两妹》、《将之上党归别慈颜》、《别弟十二韵》、《别妹》、《抵郡寄妹》、《春分日看花忆妹》、《幼子阿安抱奇疾由晋南归竟获无恙喜而赋此》、《断肠辞》、《寿外祖张翼圃先生》、《哭外祖》,《春夜听雨忆妹》、《首夏闻二女》、《哭子偘弟》。

从诗中可以推知佩兰在家中排行最长,有二弟二妹,父早亡,是以每感责任重大,曾有“痛谁能慰母,恨己不为男”之句(《哭父》)。其《勖弟》写丧父之痛,语气悲切:

堂下灯烛光,堂上罗酒装。大弟方束发,小弟仅扶床。素冠头抢地,哭那心悲伤。大弟知父恩,教育心周详。十五为孤兄,终天恨茫茫。小弟不见父,百事但随攘,攘哭彼亦哭,感发从天良。行人见凄绝,况我扰断肠。大弟尔来前,父死攘在堂。晨昏尔扶持,疾病尔主张。教尔弟以孝,努力扶纲常。尔弗友于弟,攘心为仿徨。小弟尔来前,尔日在攘旁。攘哭尔拭泪,攘行尔牵裘。尔事兄以娣,兄在尔勿僵。尔弗克恭兄,攘心失所望。攘以父病病,矢志父亡亡。未亡且善病,为汝兄弟行。兄弟怡怡如,庶勿悲死丧。我愧非男儿,门户不能当。斯理颇自明,斯言愿听将。勉旎诵先德,勿堕门户光。

再如《临别勉两妹》:

寂寞慈帷裹,晨昏数问安。殷勤为拭泪,宛转劝加餐。我恨归来暂,人生大节难。他时知我苦,不得膝前欢。

席佩兰的亲情诗多用五言古体抒写,表现敦厚质朴的风格、生死离别的真切感受,字字皆由肺腑中流出,不必雕琢,而自然感人。亲情诗在中国诗史中即使是文士创作也不多见,佩兰其诗表现出了拳拳的赤子之心、殷殷的慈爱之情,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二)夫妇唱和诗

乾隆丙申四十一年冬,佩兰约十五岁,嫁同邑孙原湘,婚后,夫妻情深,共案诵读,互为师友,唱和之作甚多。

孙原湘曾于癸卯四十八年、丙午五十一年科举不第,乾隆乙卯六十年中乡试,嘉庆十年乙丑才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官。后因病乞归,不复出仕,佩兰封为孺人。佩兰诗多围绕孙原湘的科第之事。孙原湘初赴试时,佩兰于诗中多鼓励期勉之意,《送外之京兆》云:

思家休戚戚,文战仗精神。蚕叶声须快,机花样要新。愿君攀桂子,免妾受俞辛。莫笑闺中质,扰能代奉亲。

原湘科场失利,佩兰亦作诗百般劝慰,其《丙午报罢慰夫子》云:

戚戚成何勉,难堪久病身。文章原有厄,贫戏岂无人。剑气终腾上,诗才况绝伦。加餐须努力,尚有白头亲。

诗中非但无沮丧哀叹之意,反而更充满奋发昂扬之气。

(三)酬唱诗

席佩兰不仅积极从事创作,而且走出闺阁,与当时名媛文士交游唱和。与佩兰唱和的闺秀诗人有:谢翠霞(其侄妇)、屈婉(宛)仙、言彩凤、鲍遵古、屈婉清、叶苔芳、李餐花、归惫仪、赵若冰、蒋蜀馨、陶菱卿、王姐、冰壶女史、骆绮兰、王梅卿、罗云夫人、陈宝月夫人、张玉珍、萧山汪楷妻王氏妾徐氏、心芝夫人、赵淑人、李因、胡智珠夫人等。

她们交往的具体形式有篇峡往来、聚会宴游、微诗吟和、诗简往来。或咏物分题,或遇时限体,偶有所作,互相讨论,交流诗作,彼此间进行精神交流,提高了创作水平,增进了友情,开阔了视野。闺阁女友除了女红,除了感发闲愁交流外,又多了一层珍贵的高雅的诗文互往。

清才女虽然有机会走出闺阁,交游酬唱,毕竟还是要面对社会的压力,同时许多闺阁女子出嫁后,要尽心持家,养亲相夫课子,专心于柴米油盐,只有闲暇才能摆出笔墨纸砚。家庭事务的种种萦绕心头,能够一叙闺中姊妹之情将是莫大的乐事。如《送侄妇谢翠霞归宁枫径》云:

闺中宛胜竹林游,忽动乡情引别愁。沈服暗惊慈母线,飞花随上美人舟。明知去路无千里,预恐归期过九秋。我亦有亲常苦别,欲留卿住忍相留。

从佩兰对姊妹间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可见佩兰对姊妹之情的珍视与渴望。事实上,她们姊妹虽然相距咫尺,却是难以相见,“我思素心人,岂有山川隔。相思如万里,相去实咫尺”。有时她们都唱和颇久,多有诗简往来,也难得一见。

还有一些酬赠诗是佩兰代夫所作,如《海棠曲代夫子有赠》、《寄题京口左兰城云根山馆诗》、《秦淮秋柳代夫子何陆秀才作》。

由此可见佩兰交游甚广及其声名传播闺阁。她们的篇峡往来、聚会宴游、微诗吟和、诗简往来,或咏物分题,或遇时限体,偶有所作,互相讨论,交流诗作,彼此间进行精神交流,提高了创作水平,增进了友情,开阔了视野。闺阁女友除了女红,除了感发闲愁交流外,又多了一层珍贵的高雅的诗文互往。

[1]王夫之.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3]顾远萝.随园诗说的研究[M].北京:中国书店,1988.

[4]钱仲联.清诗纪事[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5]张宏生.古代女诗人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6]严迪昌.清诗史[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闺中闺阁佩兰
绿萝
罗汉涛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闺中喜事”箱盒、玉石文化传承展在深圳盐田举行
阿尔山
胡佩兰:留香人间
在森系范儿闺阁里迎接夏天
不完美的人该有怎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