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障碍分析

2011-03-20 16:54高新华
文教资料 2011年31期
关键词:学分制新建教学管理

高新华

(常熟理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常熟 215500)

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障碍分析

高新华

(常熟理工学院 教务处,江苏 常熟 215500)

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套方式,学分制成为众多高校的共同选择。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服务面向的区域性、办学基础的有限性、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等特点,但在推进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观念有待转变、教学资源有待丰富、教学管理相对滞后等缺陷,因此必须探索与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分制推进路径,包括:转变教育观念,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奠定观念基础;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为推进学分制改革打造基本平台;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创设制度环境;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必要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 学分制 障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1999年至2010年,全国共有261所新建本科院校,约占同期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它们的发展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它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的学分制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采用和推进,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基础较弱等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对学分制理论认识不清,照搬套用较高层次本科院校做法等情况,导致学分制管理难以做实,人才培养特色难以体现。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

所谓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近几年成立的,没有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务的高校。这类院校建校时间相对较晚,其中许多是近几年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绝大部分建立在省会城市之外的中心城市,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科技服务支持。这类院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服务面向的区域性。

新建本科院校由省办但又不在省会,这就决定了它天然的地域性,即立足当地,面向全省培养人才,其科研成果主要是面向本地区推广应用。如常熟理工学院是所在地常熟市唯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常熟市城乡经济文化既是学校服务的直接对象,又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二)办学基础的有限性。

新建本科院校都是年轻高校,多数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学基础设施及其他方面积累有限。如由于学校知名度不高,地理位置不及省会城市的院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引进困难,留住更难。因此,师资力量整体水平不高,学术水平有限。

(三)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基层需要大量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强、能够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和运用对路、见效快的应用型科研成果。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科研定位时应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这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基层需要的必然选择。

(四)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新建本科院校属于教学型高校,主要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生一方面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和增强感性认识,另一方面需要在实践操作中掌握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操作要领和实际技巧。

由于新建本科高校的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历史积淀不多,知名度不高,生源及服务地区的辐射能力还很有限,要想真正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首要问题是如何克服“起点低、基础差,以及本科办学经验缺乏”这一现实难题。目前在全国高校得到普遍推广的学分制,给新建本科院校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途径。学分制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学年制所不具备的优点,以及推行学分制的一系列要求,可能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推动学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学分制优点众多:教学计划灵活、内容丰富,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教学管理方面,选课灵活、模式多样,有利于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断将学科前沿新内容引入教学计划,提倡文理交叉,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弹性学制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绩点制有利于正确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程度。这一系列优点无疑会给新建本科院校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主要障碍

推进学分制需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作指导,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基础,需要先进的管理制度作保障。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在以下方面均存在不足。

(一)教育观念有待转变。

学分制是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推进将涉及学校的各种方面,它需要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作支撑,如选课制、导师制、学籍管理制度、成绩管理制度等。然而,由于学年制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新建本科院校的各类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学分制管理思想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缺乏足够认识,因而对推行学分制积极性不高,有些甚至消极抵触,这必然对学分制推进产生不利影响。

(二)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资源缺乏。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实施,要求开出大量的选修课,而大量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求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及创新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还要求他们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也要有所涉及和研究。而在新建本科院校,随着高考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快速增长,教师数量存在严重不足;由于课时量增多,教师用于科研和拓宽自己知识面的时间减少,加之新建本科院校大都由原先的高职高专升格组建,教师自身的知识面较窄,适应性不够,无法讲授多门课程,无法开出大量优质的选修课供学生选课。第二,课程资源缺乏。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内容,它要求课程资源极为丰富,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必修课外,还必须拥有大量的选修课供学生选课。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处于学年制与学分制间的过渡阶段,受教师资源的限制,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已经开设的课程之间还没有形成完成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制定的培养方案弹性不够,仍然以专业方向的形式设置课程,设置专业方向限选课,即学生必须在专业方向模块里选课,学科之间缺乏交叉、综合,而且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所占比例较大,选修课的比例偏低,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偏少。这种“窄口径”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无法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课程,使得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推行难以得到保障。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学生要按自己的学习要求选课,可以跨专业、跨系选课,上课流动性大,教学管理上要求以单个学生为单位实行教学管理,是一种流动性的管理,管理难度较大。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仍然是以班级为单位实行管理,课表也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课,且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推行。

三、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对策分析

学分制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推广实施是一所高等院校能否走向成熟的标志。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研究并构建具有自我特点的学分制。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奠定观念基础。

新建本科院校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在学校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此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多样化的人才观。应通过讨论,使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尽量开设高质量课程以供学生选择,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既是主动的受教育者,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意识到应该在实践中运用自主权,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控制;使教学管理者形成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理念,理解学生选课、选专业、选教师等自主权利,树立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观念。

(二)丰富和优化教学资源,为推进改革学分制创造基本平台。

学分制可以满足培养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目标的需求,但学分制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的支撑,而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又面临着教学资源短缺的制约。可以按照几大学科群整合院系设置,建立有利于学分制实施的组织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新模式,可以校园网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图书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以及开放实验室网上预约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图书资料、开放实验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资源为学分制改革服务,如图书馆、实习基地全天候开放、校园网24小时不间断服务等改革措施,有效缓解了因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师、教室、实验室需求增长造成的巨大压力。

(三)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创造制度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必然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但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作为支撑,如学分制实施条例、学籍管理制度、选课制度、导师制度、绩点制度、收费制度、分层教学制度、学分互认制度、学分补偿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学分制管理的重点不在班建制的基础上,而是对课程班进行管理。这对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个挑战。

(四)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推进学分制改革提供必要条件。

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分制”离开了计算机的辅助管理是很难运行的。制作管理软件,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是提高“学分制”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不同,专业不同,管理上各有差异,因此各个学校在借鉴其他学校的基本上自主研究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现代化计算机教学管理网络,为全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新建本科院校推进学分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X1101279)和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 “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CITJGI2008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分制新建教学管理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