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家藏书谈中国图书的发展流变

2011-03-20 17:06
文教资料 2011年22期
关键词:私家藏书家藏书

马 桓

(河北大学 研究生学院 古典文献学,河北 保定 071002)

陈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图书史》从图书的概念、性质切入,综合图书发展流变的一系列外在社会因素,根据图书发展的几个阶段来谈中国图书的发展流变。中国图书发展史亦是一部人类文化史,我国图书发展源远流长,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从先民的结绳记事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人类的文明一步步缓慢行驶,人类文明的列车,在每一个重要的站口都历经历史和时代的验证。本文回顾历史,追随图书的发展源流,近观图书的每一个重要阶段的变化,从图书的收藏历史来阐述中国图书的发展流变。

私家藏书在中国藏书史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占有重要位置,极大地促进图书的传播和发展。追溯私家藏书的滥觞以孔子为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是先秦时期的大藏书家,《史通·六家》载孔子曾遣子夏等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庄子·天道》曰:“孔子西藏书于周室。”而考察其藏书的主体则以“六艺”为主。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藏书量是极大的,而其藏书的目的则是为其教育事业服务的。而其他名人如老子亦为当时的藏书家,他曾任周朝“守藏书之史”。至秦发生了“焚书坑儒”,私家藏书几乎毁于一旦,这一时期主要由孔子八世孙孔鲋将家中“《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文字”①藏于旧宅壁中,才能使这些图书幸免于难。西汉时藏书丰富者如淮南王刘安,河间献王刘德,后期则有刘向、刘歆父子。如《汉书·景十三王传》曰:“又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先王者,故得书与汉朝等。”②至于其藏书内容,则有此记载:“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③刘向、刘歆藏书丰富自是不待言说,否则不可能集目录、版本、校雠之宗为一身。刘歆在《与扬雄书从取<方言>》中说:“歆虽不构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三代之书,蕴藏家中,直不计耳。”而其藏书内容自是庞杂无边,包罗万象,否则不可能与皇家图书馆一起,为其校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是藏书还是整理图书,刘向刘歆都是极其重要、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西汉末年图书的大量搜集使得图书异本、残本兼有,这时刘向奉命整理图书,终其一生而成《七略》,在中国图书史上无论从文献的角度将其作为目录、版本、校勘之宗,还是从图书的分类体系而言,都是首例。东汉时期以《熹平石经》而闻名的蔡邕也是一位大藏书家,张华《博物志》卷六对蔡邕藏书有这样的记载:“蔡邕有书万卷,汉末年,载数车与王粲。”又有李谿,据《太平御览》卷六一八载:“李谿者,博学多通,文章秀艳,家有奇书,时号‘李书楼’。”而此时期的杜林,系藏书世家,《册府元龟》卷八一一载:“东汉杜林者,扶风人,家多书。王莽末,客河西,于河南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

宋代私家藏书之风甚厚重,著名的有三家:尤袤的《遂初堂书目》一卷,此书重点介绍版本,为版本的开创之著。另有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都为目录学著作。宋初藏书家有江正、李昉,南宋藏书家最为兴盛的是越闽两处,如越藏书家主要有陆宰(陆游之父)、诸葛行、石公弼三人,据说绍兴十三年建秘书省,诏求遗书,陆氏书达一万三千卷之多,而诸葛行献书达八千五百四十六卷,可见宋时私家藏书之富。宋末的藏书家有《梅屋集》著称的许棐、著有《癸辛杂志》的周密等。

元代由于社会环境的限制,读书人地位十分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传统的儒学教育使得读书人埋首于书籍中,以读书藏书为乐,如元代藏书家杨维桢一边藏书,一边办学,使所藏书籍有所用,同时,元代藏书家与以往藏书家不同的是,私家藏书已经开始对读者打开方便之门向外借阅了。如元代大藏书家冯梦龙,不但将自己所藏书籍捐赠给颖昌书院,而且自己购置书籍近千册,供无钱买书者阅之。

明代前期私家藏书的一大特点是藩王藏书为盛,并且版刻较精。由于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响着图书事业的发展,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南移,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南方的文化氛围亦逐渐超过北方,文化名儒,南方亦大家辈出,不仅仅是藏书家,还包括文字学家等。与此同时,明代私家藏书事业也以南方为盛,大家辈出,如钱谦益之绛云楼藏书,毛晋之汲古阁藏书,钱氏之述古堂藏书,等等,私家藏书之风日炙。清代时,私家藏书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中国私家藏书之最,藏书家遍及南北,不胜枚举,如黄丕烈、黄虞稷。

考察官藏图书与私家藏书的发展流变状况,不难看出,图书的发展流变:中国的图书事业从蒙昧到发展再到成熟,由先民的结绳以记事,到封建王朝的“学在官府”再到官藏图书与私家藏书竞相发展,最后,私家藏书超越官藏图书而达到顶峰,其实就是一个从民众手中拿走,最后又回归民众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图书的发展史其实是一个教育下放的过程,亦是一个民族发展文化发展的过程,受教育的民众越多,则这个民族就越发达。不同朝代,帝王的不同图书政策,或有利于图书发展,或制约图书发展,总体而言,图书业的兴旺与否直接与当代的经济是否发达、政治是否稳定相关联。

从文献学的角度而言,中国古代图书的发展流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古代图书发展的历史亦是一部人类生活史,古时的青铜器记载战争、祭祀等,而后书籍记载经学,而后农、法、医药等。汉代时书籍种类繁多,几乎已经齐备,图书分类体系以《七略》开始奠定中国图书分类体系的基础,而后,从班固的《汉书》,郑墨的《中经新薄》,到《永乐大典》,再到《四库全书》,逐渐成熟并定型。官藏图书与私藏图书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中一直竞相发展,以宋为分水岭而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又由于印刷事业的发展,官藏图书,在宋代开始走向衰败,私家藏书从宋代开始繁盛。

我国古代图书事业得力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而迅速发展,书籍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使用,与以往的手抄相比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对于图书的收藏则更为方便和容易。所以刻书业赖于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而藏书也得力于刻书业的发展,从而更使图书之传播和阅读功能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图书史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注释:

①班固,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63.

②③班固,颜师古注.汉书·景十三王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0.

[1]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陈彬苏,查猛济.中国书史[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华民国73年.

[3]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

[4]陈力.中国图书史[M].宁波:文津出版社,2001.

[5]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6]刘国钧著,郑如斯补订.中国书史简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7]钱昆,王洪亮.图书史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8]刘建华.颜氏家族在中国图书史上的地位[J].当代图书馆,1996,(01).

猜你喜欢
私家藏书家藏书
地下二层的专属影音室,兼顾影院/影K双重需求 济南麓府私家影院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唐代私家藏书文化述略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